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243)
有发展潜力,还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等待发展,华视台怎么看都是很不错的。
可惜了,祝蹊把自己的野心就这样摆在了台面上,刘建国也只能祝福她了。
然后没有放过祝蹊“最后”一段在华视台的时间,硬是给了她一个策划的名头,让她参与进四大名著的企划当中来。
别的人可都没有小祝同志这灵活的脑瓜子,要拍出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来,还是得看小祝同志哇!
第90章 自己干
因为加入了四大名著企划组,所以别看祝蹊也是备战高考大军中的一员,但是剩下的这个月,她可没怎么清闲过。
不过她本人也没有什么怨言的。
如果真的不想参与的话,她也可以拒绝的,再周全点,那从一开始她就不会跟刘台长说自己很有把握上大学了。
毕竟刘建国也不是什么黑心资本家,在知道了祝蹊还要高考的时候还要故意给人安排这么多工作,这意图不就是想要让人考不上么?
也正是因为加入了企划组,祝蹊对电视剧拍摄的认知又更深了一些——跟《光荣》这种电视剧不一样,这四大名著,随便拎出一个来,这拍摄的时限都是跨年去的,而且因为剧情的连续性,还不能跟《光荣》似的,拍完一集就播一集,至于下一集,那得等拍好了再说,也不可能这集放完收视率不咋地就直接砍了。
如果需要把所有的剧集拍好后再一起放出来,祝蹊估摸着啊,这其中没个两三年的时间肯定是不行的。
主要是现在的技术水平太落后了。
想明白这点后,祝蹊原本火急火燎紧赶慢赶就想要趁自己去上学前能尽量全都完善的内容,一下就被她放下了。
刘台长果然不是什么黑心资本家。祝蹊受限于后世人的思维不知道现在拍个连续剧需要这么麻烦,但他肯定知道。明明知道还让祝蹊参与进来,除了十分看中她的灵感之外,想的也是让她能在华视台多学习一些东西吧。
她遇到的领导们,似乎都有这点特色,一个个的都在想方设法让年轻人多学习一点,哪怕这个年轻人即将离开这个单位,也不会因此而吝啬对年轻人的培养。
祝蹊还真挺有感触的。
年代和年代之间果然很多不同,这年代的人们品性上还是更加淳朴的,无论是从前在机械厂宣传科,还是现在在华视台,祝蹊都能感受到单位给她的力量。
上辈子虽然也没有说勾心斗角,但也绝对没有这么纯粹,就拿她们融媒体来说,来来回回三个领导,每一个领导都没有认真培养过融媒体的干职工,因为单位性质,每一个领导似乎都是拿融媒体作为一个跳板,好跳到更高的地方去。
祝蹊那时出色,自然就被领导用得顺手,也还是她慢慢地资历深了,在单位里有了不可替代性,这才能有选择在宣传一线退下来的话语权。
不然哪里还能轮得到她来做比较简单且没有时效性要求的民生新闻啊?外宣股一堆对接上级媒体的高质量报道需求等着她呢。
祝蹊从前是感受不到团结的力量的,更别说,在她们那个时代,“团建”这个词语都已经隐隐有了负面的属性。
而来到这里后,祝蹊切切实实学习到了什么叫作“团结就是力量”。
抱着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动之情,明明能够闲下来的祝蹊,又开始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从加入企划组的忙忙碌碌开始,到加入企划组的忙忙碌碌结束。
然后就迎来了高考。
讲真的,她高考,她们家全家人都比她更紧张,连猪猪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居然也紧张到吃不下饭。
看着猪猪跟着送自己到考场后眼巴巴的模样,祝蹊哭笑不得,伸手就是毫不客气地捏了捏他的小脸蛋:“好啦,姑姑晚上就回家了,会给我们猪猪带好吃的,不怕哈。”
小屁孩哪里懂高考不高考的呢?只是从大人那里听来要是姑姑没考上就不好意思回家了的话里解读出姑姑要不回来了的意思,这才紧张得不要不要的。
祝蹊难得的一点紧张都因为这小家伙而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怎么说也是上辈子一路考试考过来的,学生时期就不必多说了,那考试都跟家常便饭一样,就是后面参与工作,考编、考资格证、考专业证书,那也是没有少过考试的,她早就对考试脱敏了。
唯一值得稀奇紧张的是——有朝一日,我居然也能参加老三届的高考!我居然能体验体验一把在大冬天高考的滋味。
老三届到她那个时代都被传得神乎其神了,现在回想起来,可不就是神么?
有幸在国家各行各业都缺人才的时候成为那个人才,可真是生得太逢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