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2)
原本徐静安也没当回事,今年是63年,到高三毕业正好是66年。她想着毕业的时候赶紧找个工作,正好不用下乡。
家里人之间关系不亲近,那就按不亲近的走。到时候各过各的日子就是了。她一个出嫁女也跟她扯不上多少关系。
没想到昨晚她大哥说有对象了,是国棉一厂的临时工叫许多多。
她当时就觉得耳熟,好像在哪儿听过。
徐母到是高兴的不得了。没办法家里穷。
一家子只有徐父徐母两个人上班。两人都在机械厂,徐父一个月30块左右,徐母在食堂一个月18块钱。
可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奶奶家每月固定五块钱的养老钱;姥姥家也隔三差五的病上几回。回回叫人捎信给徐母,让抽空回去看看。也不说别的,谁要问怎么回事,那就是想姑娘了。
徐母也只能三五不时地拎着东西回去看看。没办法,谁让弟媳妇和侄子侄女们,都在街口等着呢。
那是见谁和谁说,“孩子他姑回来看老人了。”
“我婆婆最是疼闺女,几天不见就想得慌!”
街坊邻居们都看着,只要老娘还活着,徐母也只能捏鼻子认了,不然呢?
这天下所有偏心儿子的母亲,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从出嫁的姑娘身上捞好处。
再加上一些亲戚朋友同事家的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养活四个孩子,家里就没存下什么钱。
不然当初不会让老大徐建国去制氧机厂当个学徒工。早托人去钢厂或是现在的机械厂当正式了,毕竟大厂福利好。
徐建国现在每月也是不到20块的工资。再加上家里的房子也就不到30平米,隔成了3个卧室,刚刚够住。
也就没有多余的房间做婚房,所以老大的结婚对象不好找。
谁知徐静安当天晚上就做起了梦!
第2章 穿书
谁知徐静安半夜做梦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
怪不得晚上她听到“许多多”这个名字觉得有点熟悉,原来她穿书了啊!
《60年代有点甜》这本书说的就是许多多的婚后日常。女主跟丈夫徐建国一家人生活,虽偶有矛盾和困难,但依然充满了幸福。
许多多本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怕嫁人的时候让娘家人把她给卖了,所以一上班就赶紧自己找对象。
男方给的结婚彩礼,但凡是给钱和东西的,她都不想要。因为她带不走!娘家人不再给她褪层皮都算是手下留情了。许多多就想让男方给她一份正式工作。
这样,彩礼钱到时候自己另外找人凑凑给了爹妈。婆家给她把现在的工作转正也好,或是另外给她一个正式工作,她把现在的临时工给婆家,相互调换也罢。
外面欠的钱可以上班以后慢慢还,她以后挣的钱不还是婆家的?
再说工作多难找啊!现在每家的孩子都多,婆家的工作她先争取到一个,到时不还是她和丈夫的小家得力了吗?
最后选了徐建国。因为他上高一的妹妹碰巧运气好,考上了国棉一厂的正式工。而且还是宣传部这样的好工作。
许多多背着娘家人把临时工的工作一卖。好了,钱和工作都有了。
多幸福啊~这事儿,认识的人谁知道了都要说一句“许多多可真有福气!”
然后全文就很少说高一妹妹的事了,只说是68年国家强制要求每家都要有人下乡。徐建国没工作的妹妹——徐静安就下乡去了。
现在如今她自己成了徐静安,当时她看书的时候有多甜,现在心里就有多苦。
是甜,可甜的他妈是别人,苦的是自己!
她没有一拳打倒大树的力气,也没有上山打野物的能力,更不会跟人打嘴仗,连去闯荡黑市的勇气都没有。
她徐静安就是个普通人——不漂亮(吸引不了兵哥哥、村里的糙汉、高质量的有背景的男知青),力气小(50斤的大米都扛不起来),胆子小(怕虫子、怕蛇、连鸡都没杀过),嘴笨怕麻烦(天天跟知青点的人和村民打嘴仗,她连想都不敢想,太累了!)
下乡是不能下乡的,太苦了!
徐静安下定决心后又躺下,仔细的回想书里有关自己的情节,缓缓的呼出口气。
听到徐母起床的声音,才发现天已经亮了。
家里又是一阵兵荒马乱,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趁着学校午休时间,徐静安才稍稍放松自己。这会儿,仔细琢磨着明天要做的事,把过程步、骤想了一遍又一遍,就怕有疏漏。
下午上课之前,徐静安赶紧去老师办公室请假。
徐静安敲了敲门。
“请进”一进门就看到班主任唐老师,正在往茶缸里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