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48)
江澄叉着腰,撇嘴道:“哼,把他的考卷给我瞧瞧。”
小书童点了点头,从袖子里摸出找人誊抄好的考卷。
江澄将考卷抖开,铺在桌上从头看了起来,柳七也忍不住凑过去看。
江澄一目十行地看完,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这个张焘的确也是有两把刷子,不过子澜,我还是觉得你的文章立意更好。”
柳七也跟着点头,“没错,这位张公子写的文章虽然辞藻华丽,但内容上总觉得还差点意思。”
杜蘅不置可否,江澄急得抓过小书童问道:“几位夫子评选出来了吗?到底谁更胜一筹?”
小书童抓了抓脑袋,一五一十道:“选出来了,是个平局。”
江澄瞪大了眼睛,追问道:“什么?平局,这回共有几个夫子评的?有几个是咱们书院的,有几个是乘风书院的?”
小书童老实巴交地摇了摇头,“不清楚。”
江澄急得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再去打听打听,怎么可能是平局?”
小书童奉命出去打听,不多时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来禀报道:“公子,打听清楚,共十一个夫子参加评选,乘风书院和凌云书院各有四个,还有三个是别家书院的。”
江澄诧异道:“十一个,那怎么会是平局?除非……”
“除非有人弃权……”柳七忍不住抢先答道。
小书童点点头,“对对对,就是有一位夫子弃权了。”
江澄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这位夫子好好的弃什么权呐?真是墙头草两边倒!不行我要去把我的银子要回来。”
望着他风风火火离开的背影,柳七摇摇头看向杜蘅道:“杜兄,你别介意,平心而论,我还是觉得你的文章更胜一筹。”
杜蘅一脸平静地摇了摇头,走过去拿起桌上的考卷看了看,最终得出一句中肯的评价。
“若真上了考场,我的倒未必更好。”
这科举考试很多时候也是要碰运气的,除了身体状况、突发事件这些因素外,还有很多时候也取决于考官的喜恶。
转眼到了二月,自古以来民间便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千家万户使耕牛”的说法。
随着一天天暖和起来,村子里人们也开始筹备春耕的事情了。
白水村就只有里正家有一头大黄牛,家家户户都排着队等着借牛耕地。
杜家的地不算多,倒也不急于一时。
孟氏扛着锄头去了自家小河沟边上的地里锄地,宋宁和杜乐娘也过去帮忙。
娘仨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拔除地里的荒草,把土刨松,往地里种了些毛豆、茼蒿这类耐寒的蔬菜。
等地里的活儿干得差不多了,娘仨挽起袖子去小河沟边上洗手。
“娘,有鱼!”杜乐娘挽起裤腿,脱下鞋袜,说着就要下水去捞。
孟氏伸手拽住她的胳膊,“你这个孩子,如今才几月呀?这么冷的水踩下去,回头染了风寒还得了。”
杜乐娘撇撇嘴嘟囔道:“我身子骨强健,哪有那么容易病呐?”
宋宁也蹲下身仔细往那水里瞧了瞧,河水清澈见底,河底水草葱绿,还真能看见不少小鱼在绿油油的水草间游动。
“这鱼还真多,就是太小了,等长大了再抓也不迟。”宋宁提议道。
她站起身来望向小河沟边上的一片宽阔的滩涂,忽然眼睛一亮。
“娘,您说咱们买几十只鸭子养怎么样?”
孟氏还没反应过来,又听她道:“您看,这条小河沟里有小鱼小虾,那边的滩涂也适合小鸭子嬉戏活动。正好咱们后院还有块儿空地,可以收拾干净搭个鸭圈。您觉得怎么样?”
孟氏望着不远处的河滩,提出自己的担忧。
“这当然是好事儿,只是那对面两块儿地,一块儿是你方婶子家的,倒也好说话,但这另外一块儿是王二家的。他们家可不是好相与的……”
宋宁点点头,王二家?的确是个不好说话的。
她要是没记错的话,当时王二媳妇还想讹上他们来着。
宋宁摇了摇头,这种人还是少打交道的好,不过为了这点困难让她放弃,又觉得有些可惜。
杜乐娘穿好鞋,拍了拍身上的草屑道:“怕他们做什么?咱们只要管好自己家的鸭子,不从他们家地里过,他们就是想赖也赖不上咱们。”
宋宁苦笑一声,话虽这么说,可这鸭子有脚有翅膀,难免有人注意不到的时候。
不过她仔细看了看河滩边上的这几块儿地,地势低洼只要碰上个暴雨,河沟里的水位上涨、河水倒灌,地里的庄稼也容易涝死。
再看看王家地里齐膝高的杂草就知道这块儿地不好种。
她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