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156)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这块地地势平坦,周围绿树环绕,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溪,坐骡车到最近的集市也不过一刻钟的工夫,倒也是个十分宜居的去处。

宋宁看过后决定将其中一亩地用来搭建厂房,其余的地用来盖庄子、种菜、养牲口。

转眼到了五月,柳七那边又来了信提醒杜蘅、江澄二人别忘了时间。

宋宁原本是打算同杜蘅一道回桃源镇参加同窗家的喜宴,未曾料到临行前半个月突然收到刘慧娘寄来的信,展开一看竟是她和郑昊的喜帖。

这让宋宁和杜蘅都有些猝不及防。

信上只说是郑家那头老太爷年事已高,希望早日看到孙子成家。

依照曹氏的性子,以郑昊的人品家世,刘家这头自然也求之不得,两家一合计便把亲事定下来了。

宋宁含笑看完刘慧娘的信,最后又看了一眼落款处的日期,诧异道:“相公,可还记得七郎的好日子定在了哪一天?”

杜蘅不假思索道:“五月二十六。”

宋宁将信纸递给他,“这还真是巧了,慧娘和郑大哥也定在这一日。”

杜蘅含笑点点头,千载难逢的吉日,自然是很抢手。

小夫妻俩一合计,到时候只能分头行动了。

宋宁是作为刘慧娘娘家的送亲队伍一起从白水村出发的,同行的还有刘家的几位叔伯与曹家的娘舅。

大喜的日子,新娘子一袭大红喜袍端坐在花轿中,一头乌发齐齐整整挽做妇人发髻,杏眼柳眉,双颊酡红,唇上点着大红的胭脂,整个人艳若桃李,只一双白生生的素手紧紧攥在膝上,显露出她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白水村好久没有这样的喜事了,村民们都自发地过来将送亲的队伍送往村口,人人脸上喜气洋洋,嘴里说着一连串的吉祥话。

曹氏夫妇抱着小儿子铁蛋儿在一阵唢呐、锣鼓吹吹打打声中被人簇拥着向前,笑呵呵地朝着乡亲们撒喜糖。

花轿到了村口,按照本地的风俗,新娘辞别父母,由叔伯兄弟送往夫家。

刘慧娘轿内掀开轿帘,朝着曹氏、刘贵的方向唤了一声“爹、娘,女儿去了!往后女儿不在身边,你们要好生珍重……”。

一句话未说完,轿内娇娘早已泣不成声,轿外的父母也都落下泪来,连带着三四岁的铁蛋儿也跟着嚎啕大哭起来。

众乡亲们又是一阵好劝歹劝,好容易才将人劝住。

曹氏收了泪,拉着女儿的手强颜欢笑道:“也是,我闺女是到好地方去享福去了,娘应该高兴才是。走吧,走吧,可别耽误了时辰,让姑爷好等!”

刘慧娘也收了泪,由喜婆搀着上了马车,一行人又吹吹打打往郑家去了。

刘慧娘还是头一回离开父母弟弟孤身前往这么远的地方,一路上内心难免忐忑,好在有宋宁陪着她说话解闷才算是稍微有所缓解。

马车走走停停终于在第二日到达了郑家,郑家算得上是本地的大族,前来迎亲的队伍人数就是曹家这头的两倍,再加上郑昊衙门的那些弟兄,场面是空前的热闹。

新郎官也是一身大红的喜袍,腰板挺直,英姿勃勃地跨坐在马上,看见送亲的队伍来了,不苟言笑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几丝藏不住的笑意。

到了郑家这头,新娘子早已从马车换回了花轿,刘慧娘独自坐在轿内,垂手听着轿外的欢声笑语胸口按捺不住地一阵突突直跳。

宋宁跟着喜婆走在轿边,隔着窗朝她笑道:“是郑大哥过来了。”

刘慧娘一听登时便觉得更紧张了,双手紧紧攥着帕子朝窗外低声恳求道:“三娘,我有些怕,你可千万别走啊。”

宋宁为了让她能安心一点,便同她说起自己同杜蘅成亲时的情形。

彼时她还是那个专横跋扈的宋三娘,对父母定下的这桩婚事也多有怨言,新婚当夜便一脚将自己那位小相公一脚给踹下了床。

刘慧娘虽也知道起初他们两人不合,但却不知道还有这等曲折过往,一时感慨到底是好事多磨,渐渐也就忘了即将为人妇的忐忑。

新娘子在花轿中晃晃悠悠被人送到了郑家宅院门外,新郎下马将轿中新娘扶出,再跨火盆,入宅院,拜天地,最后送入洞房。

等到四下无人时,宋宁将一只精致的小匣子递给慧娘,嘱咐她等独自一人时再打开。

当夜一对新婚燕尔春宵帐暖,无限恩爱自不必说。

翌日清晨,宋宁原本打算悄悄留下书信不惊动主人家,自己雇了车马回到盈川县与杜蘅一道回府城。

谁知郑昊早已吩咐过家中仆妇好生招待,不得怠慢,守门的老仆一见她出来说什么也不肯放人。

刘慧娘夫妻两个得知她要走,匆匆忙忙收拾出来相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