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番外(106)

作者:文理风 阅读记录

林从深深叹了一口气,他懂了。

他家先生,不是应试教育出来的。

然后林从问了第二个问题,“先生,您学春秋时您先生就是这么教您的吗?”

冯道不明所以,“我是我爹启蒙的,不过他没启蒙春秋,后来他身体不好,我就自己读书。”

林从再次深吸一口气,他明白了。

他家先生,不仅没经过应试教育,还是几乎全程自学。

林从不由扶额苦笑,后世一说起应试教育,仿佛就是和封建糟粕联系,可是干教育的人都明白,其实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还是现代的高考,都是应试教育。

至于为啥几千年过去,还是应试教育占大头,这就不得不说应试教育在所有教育中无可替代的两个优点:公平、简单。

一个考试,答案越标准,卡得越死,改题时的改卷人员的可操作就越小,最后改出来的成绩就越真实。

于国家,录取就越公平。

于老师,教授知识时也可以根据答案限定范围,降低教学难度。

于学生,学生学起来也更简单,更有利于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和教育教学丰富的地区不会相差太大。

所以如果冯道是那种按部就班教学的老师,林从听起课来难度会很低,也更容易掌握,可问题不是,林从听了五柱香的时间就发现:

他家先生这哪是上课啊,他是在百家讲坛开讲座呢!

五炷香的时间,他家先生就讲了春秋的第一句话“元年春王正月”,就这六个字,他家先生引进据点,从原意,到引申,再引经据典考证各个自己曾读N本相关联的书。

林从真想抱着他家冯先生使劲晃晃,清醒一点,您只是给一个六岁的孩子启蒙,不是去写论文,您真不用来几十个索引,几十个延伸。

林从简直想找一本教学大纲,给他家先生,告诉他家先生要按大纲教学。

他还是个孩子啊,教学得按照他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基础来教啊!

于是林从委婉而又详细地对冯道说一下古代和后世的应试教育,暗示冯道最好制定一下教学计划,教学难度从易到到,缓步推进,不要这样一股脑地砸向他。

说完后,林从眼巴巴看着冯道。

冯道听了沉默了,摸着下巴突然说:“如果把科举常用的九经全部统一注释,并且让天下读书人都读它,这样会不会把贫家子和世家子尽可能地拉到同一水平,打破世家千年的垄断。”

林从目瞪口呆地看着冯道,等等,大佬,咱们刚刚是在说这个问题么?

冯道摸着下巴,“只是这个还有一个很大问题,就算可以找到一个德高望重给九经编写注释,并且作为科举的标准答案,可流传也很成问题,书籍抄写不易,世家得到后,必定会第一时间藏到自家书库,只让族中或者其他世家子弟抄写,只怕寻常举子也见不到……”

林从听到这也忘了跑题的问题,忍不住插了一句,“不能印吗?为什么现在所有的书都是抄的?”

林从也是读书时才发现,这时候所有的书还都是手抄的,甚至书肆卖的书,都是请人手抄写的,市面上,一本印的书都没有,而且抄的书还都是成卷的,不会装订成本。

却不想冯道奇怪地看向林从,“印,你是说雕版么,那种印出来的书,怎么能看!”

“印出来的书怎么就不能看?”林从不解。

冯道不知从哪摸出一卷书来,给林从。

林从拿到手一看,居然是一卷《金刚经》,不明所以地打开,结果就看到里面黑乎乎的一片,虽然也能看到上面内容,却一摸一手墨。

“我天,这印刷质量也太差了吧!”

“确实,印的很差,所以除了佛教经文这种给大众老百姓的,士子一向不屑于读,当年唐时太宗皇帝曾也印九经,只是因为错误太多和印的太差,最终只能束之高阁。”

“那就不能印好点么?”林从问。

冯道叹了一口气,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那可能是个浩大的工程。”

林从此时还没当回事,轻松地说:“真要印好了,那可以迅速打落书籍的价格,那对于天下读书人,尤其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可以大大节省读书的费用。”

冯道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林从此时还不知道,他这一句话将要付出什么,他如果知道印一部九经需要二十年,能熬死一个足球队的皇帝,工程时长堪比修个长城,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如此轻松说出这句话。

同时也不知道,眼前这位,正是将雕版印刷术从萌芽用了二十年一举推向成熟并走向世界的大佬,由此奠定了印刷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