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楣根本不知道,她还还尚未到国子监,就已经被人给惦记上了,她现在还在花园中跟烟桃打话腔。
“回姐姐的话,烟楣也不清楚。”她垂着眸,跟在烟桃身后,一如既往地乖巧:“兴许是长乐郡主瞧着我顺眼吧。”
烟桃暗暗咬唇。
烟楣越是自若,她越是慌乱,总觉得有些事情超出了掌控,而烟楣面上镇定,心里比她还乱,两人都堆着满肚子心思,待到了仓库,烟楣随意挑了几只簪子,便随着烟桃回了。
她以“疲累”为由,与烟桃告别,回了后宅,进闻弦院休息,但实则是掐着时间,以“出去见周行止”为理由,糊弄周姨娘,从烟府的后门溜出去了。
周姨娘巴不得她多跟周行止相处一段时间,一路推着她出去,叮嘱她:“万要与周行止多说些话。”
除此以外,周姨娘还塞了个食盒给她,道:“且记得去给周伯母送去。”
周伯母,便是周行止的母亲,周姨娘的远方妹妹,周行止母亲卧床,重病缠身,也起不得身做东西吃,周姨娘以前便让丫鬟去送些吃食,在两人订婚后,她便让烟楣去送,想让烟楣与周伯母多说两句话,叫周伯母认下她这个儿媳。
烟楣自然知道周姨娘的用心良苦,她心里发酸,眼眸里就又带了泪,周姨娘只以为她是还想跟周行止断婚,顿时勃然大怒,转身就去找鸡毛掸子,烟楣转身提着裙摆就跑,片刻没敢耽搁。
她出了烟府后,坐上自家的马车,先去了周行止家。
烟家地处內京麒麟街,这一条街上都是官宦人家,而周行止的家却在外京一条名叫甜水巷的小巷子里,马车要慢悠悠晃上一个时辰才到。
甜水巷中都是些贫苦人家,一条小巷子里能挤下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是只有两间房,挤挤挨挨的拼在一起,茅房都只有几家共用一处,巷子太小,马车不能回转,只能走进去,夏日不落雨还好,脚下是干巴巴的泥土,一落了雨,便是泥汤,若是走过去,会将履面都浸湿、弄脏。
烟楣一路走到最里面那间院子,伸手推开破旧的木门,只听“嘎吱”一声响,院内屋中便传来一阵夹杂着咳嗽的声音:“可是阿楣来了?”
烟楣一路小跑进去,便瞧见了周伯母。
周伯母时年不过近不惑年纪,却两鬓斑白,形容枯朽,瞧见烟楣时,浑浊的眼眸里迸出一丝光,颤巍巍的道:“阿楣,辛苦你了。”
烟楣陪周伯母说了一会儿话,估摸着快到周行止下学的时候了,便匆匆告别。
她不想碰上周行止。
她从小巷中离开时,却没发现,小巷的柳树后头有一角蓝色衣绸。
待到烟楣的身影都瞧不见了,周行止才从树后出来。
他身上穿着龙骧书院的正蓝色书生袍,衣袍面料上乘,质地厚重,他从小巷里一路走回家,他到家里时,就看见母亲在用膳。
母亲很老了,也生了很多病,大夫说没多久活头了,母亲见了他,便与他说:“烟楣是个好姑娘,你要待她好些。”
周行止不说话,只沉默的替母亲顺着背。
他知道烟楣为何日日来送膳食给母亲,因为他不喜欢烟楣,所以烟楣想要从他母亲这里下手。
但他并不喜烟楣的性子,太过单纯娇气,只能被摆在院内观赏,一点风雨都受不得。
罢了。
看在她如此喜欢他的份上,他且全了她的心意,娶了便是。
——
烟楣从小巷出来后,让马车停在了商贸街,让车夫在外头等,因她是来送膳食的,所以没带丫鬟,只她一个人四处走,她假意在四周逛了逛,然后便去了一家药娘店内,说明来意,买了一颗避子丹,塞进嘴里,连水都没喝,硬吞下去,才安了心。
她年岁轻,但也知这男女之事,女子是吃亏的,若是珠胎暗结,死的是她,那狗东西是一点事儿都沾不上的。
她从商贸街出来,买了一身布料来掩人耳目,便坐马车回了烟家。
她回烟家后,免不了又受了一顿冷嘲热讽,她吃了避子丹,心里安稳了许多,不像是之前那般惶惶小心,她只站在花阁前,扫了那群人一眼,道:“若我日后能为女官,诸位姐姐们可记得今日说了什么。”
旁的庶女想反驳一句“你也考的上”,但话到了嘴边,硬生生吞回去了。
进了国子监,若是有人肯为她运作一番,说不准真能当个官。
瞧见那一张张憋得涨紫发红的脸,烟楣心里痛快了点,她熟知这群人欺软怕硬的性子,也不与她们多讲话,只带着她的布回了闻弦院。
她回了闻弦院,正碰上新欢鼓舞的周姨娘,周姨娘拉着她的手问她:“你要进国子监读书,早间走时怎的没跟姨娘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