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重生终结后我抛夫弃子了(224)
此后她再不隐藏,为丈夫鼓劲加油,出入他的书房,同他的幕僚商议对策。刚开始大家对她意见很大,但是不得不承认她的眼界胸襟不输男子,甚至某些点子还让人拍案叫绝。后来大概是觉得没有姬遥吹枕头风,周益真的是带不起来。况且姬遥一心为了大周江山,又有谢孝儒从中调和,大家也渐渐的也就默认了她的存在,直至后来,周益做不了主的时候,就直接问她。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周益登基。
张皇后产子后感染了产褥热,不久撒手人寰。
当时朝局不稳,张家因为张皇后的缘故,视姬遥为眼中钉。而双生子出生时,周益一激动,给俩孩子以“江山社稷”为意取名,无疑又让张家人心生猜忌不满。
为了安抚下臣,姬遥拒不继任皇后,又故意在一次宴会上,当着大小朝廷命妇的面表示,等她的俩个儿子养到十岁就送去封地,远离京城。
不久后,高宗皇帝在张家施压,以及姬遥的催促下立张皇后之子周仁为太子。
又隔了一年,正式册封姬遥为皇后。
此后十年,姬后一直专精政务,协助皇帝打理朝堂内外,有什么在朝堂上皇帝听不进去的,大臣们也会转个弯儿同姬后说,让她去劝,去得罪人。
这十年间,姬后大概是为了表现出自己言而有信,稳住雍州世家,对她的双生子并不亲厚优待,一直到十岁封王送出去,母子关系一般。
对此,男人们觉得她言而有信,是个大气睿智的女人。
女人们则觉得她太过心狠。
但不管男人女人心里隐隐的觉得这个女人有些可怕。
至于姬后心里怎么想的呢?虽然她面上不承认,但她却是比很多人都理性冷静,说句天性凉薄都不为过。同围着灶台孩子转相比,她更喜欢万人跪俯在脚下的快意。
随着她越来越多的干涉朝政,高宗皇帝又对她言听计从,大长公主明嘲暗讽过几次无果后,不得不措辞严厉的写了一本《女训》借机敲打姬遥,这中间的很多内容,是有违人性的,连她自己都做不到。不过当时,她只一门心思找姬后的茬。就像一个人在发怒吵架时一样,只想压别人一头,根本顾不上那么多。后来《女训》流出,又挂了大长公主的名,反而成了男性压迫女性的工具。父欺女,夫欺妻,婆欺媳。大长公主再是后悔,想收回那些话,已经来不及了。
如今,姬后回想起来,忽然从中琢磨出了几分大长公主的好意。
如果真如德胜皇帝遗诏所言,如若誉王周益继位,她姬遥有擅权之嫌,就宣读遗诏处死她。
德胜皇帝是忽然崩逝的,死的时候尚未立下太子人选,或许当时周益真的在他的储君备选名单里,只是这个儿子除了一颗宽仁的心,软弱无能难堪大任。而他的其他儿子们又如狼似虎,各有缺点,那时候,仿佛也挑不出一个好的继承人。他在犹豫,索命无常却不给他时间。但是,姬后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见之明,竟然在未立储君,亦不知自己死期将至之时留下了这样一份遗诏给大长公主,真乃神人!
姬后大胆揣测,或许皇帝留下的遗诏不仅这一份,有可能还有其他的,针对不同皇子,给了不同的人保管。为的就是一个制约。
姬后深深吁了一口气,几十年的匆匆岁月,如今回想起来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她笑德胜皇帝心眼小,她虽然常常越过丈夫处理朝堂政事,也喜欢指点江山,可真的只是因为她喜欢。她喜欢这种凌驾于万人之上的感觉,更喜欢千疮百孔的大周在她的治理下越来越好。当她面对一群蠢货提出的愚蠢政见被她无情的指出教训,她更会由衷的生出一股优越感。
她很享受处理政务的感觉,她也从未想过一直把持朝政,如果她不老,她倒是想一直参与。
白驰没有出现之前,她从未想过女人可以称帝,她虽然有野心胆子也大,却从未跳脱出嫁鸡随鸡的思想桎梏,大周的江山迟早还是要交给周家子孙,在她心里一直是理所应当。
姬后本没有称霸天下的心,如今却被白驰拱出了心火。
宫人匆匆来报,说是福王纵马惊吓到了太子。太子晕厥,如今东宫一团乱,太医们都赶了过去。
若是平时,姬后定是勃然大怒,可是她呆坐良久,心里想的却是,太子体弱,一匹马都能将他吓厥过去,将来继承皇位,每日里数不清的奏折批复,处理不完的政务、突发状况,他这小体格能扛得下来?且不说他性情柔弱仁善,感情用事,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