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知县又叮嘱道:“帮扶家里可以,但切记读书才是正道。”
“多谢大人教诲,学生谨记在心。”顾佳年笑着回答。
孙知县点了点头,眼神一转,又说:“那笔筒倒是有些野趣,剩下的便卖给我吧。”
“大人喜欢拿走就是,不必……”
“难道本官还差你这几文钱?”孙知县又冷了脸。
顾老爹不敢再说,只得把钱收下。
等三人再离开,田鸿宝低声道:“我得跟着一道儿走,下次再来找你。、”
等他们走远,顾家人才松了口气。
顾老爹擦了擦汗:“上次不知道是知县老爷还好,这次知道了,这说话都打结巴。”
“得亏知县大人通情达理,没有责怪宝儿。”蒋氏方才也是心惊肉跳。
顾佳年笑着说道:“孩儿早就说过,知县大人很是知情达理。”
“咱们运气好,来到临川县后遇到了赵村长,如今又遇上个好官。”
顾老爹感慨道:“当初老家那父母官要跟孙大人一样,咱们也不用逃难。”
蒋氏也跟着骂道:“百姓逃难,他也得不到好去,听说被皇帝杀了头。”
一边说着闲话,一家人开始收拾摊子准备回家。
临行前,顾老爹让他们架着牛车先走。
过了一会儿,等他回来的时候,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来。
“炸鱼!”顾延年惊喜喊道。
顾老爹笑道:“难得来一趟,总得尝一尝味道。”
里头正好六块,一人一块。
油锅里头炸过的果然香,这家生意好,味道也不差,一口下去酥香脆,油脂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舔手指。
一家人也不急着回去,牛车慢慢走,等到家天色都暗了。
进了门,随便吃了点东西垫了垫肚子,最紧要的事情来了。
数铜钱!
“一、二、三——”
“……三千零一,三千零二,三千零三。”
数到后头,顾老爹的脑袋都不够用了,得顾佳年来。
“一共两千零三文钱。”
一听见这个数字,全家人都深吸一口气。
“我滴个乖乖,这才一天功夫,咱家就赚了三两银子。”
“怪不得回家路上牛都走不动了,原来是铜板太重。”
顾延年还问:“爹,娘,要是咱们每天赚三两银子的话,十天就是三十两,一百天那就是三百两,咱家发了。”
顾老爹不得不给儿子倒冷水。
“你想得美,哪儿天天那么多人?”
顾佳年将铜板分了分:“爹卖文具的钱最多,快一两半银子,但他准备的时间也长,前后花了差不多一个月。”
“娘跟姐姐卖豆面糕也挣钱,但成本高,这一两银子倒是有半两都是本钱。”
“大哥舞剑得了一些铜板,还有程伯伯的香囊也卖了一些。”
但顾延年主要是吸引了人群,兄弟俩都没有卖艺的经验,光看热闹不花钱的人多,零零散散也就捡到那么些铜板。
蒋氏笑道:“这也不错了,就算扣除了本钱,咱也能净赚二两银子。”
顾老爹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是啊,要是天天都是庙会就好了。”
顾喜年笑道:“天天都是庙会的话,大家伙儿肯定看腻了也吃腻了。”
尽管如此,一家人还是欢欢喜喜。
只要能多一条来钱的路子,他们心底都是高兴的。
顾老爹大手一挥:“今天大家都忙坏了,也没空看庙会,等明儿个咱们不做买卖,也到处逛逛。”
蒋氏有些犹豫:“笔筒需要时间,可豆面糕好做,不如今晚上我跟喜年再做一些,明天带过去卖。”
顾喜年也说:“爹,我们还能卖两天。”
顾老爹却说:“咱们落户也快两年了,忙里忙外的,一直也没个闲工夫。”
“难得赚了点银子,一家人好好逛逛,看看什么最受欢迎,等下次咱再做生意也有个方向。”
一听这话,蒋氏也就不反对了。
三个孩子更加高兴,这么点大的年纪,哪里有不爱热闹的。
略微收拾了一下,一家人就赶紧睡了。
等到第二天,顾家算着时间往庙会上走。
昨天是来做生意,今天确实来逛街庙会,除了坚持不肯来,宁愿在家休息的程老头,其他五个人都觉得眼睛不够看。
能在庙会上做生意的,多少有几分本事。
吃的喝的玩的,只有他们想不到,就没有市集上找不出来的。
顾家人还看到真正卖艺的,那杂耍,真不是顾延年三下两下能比。
一家人看得井井有味,一会儿功夫,人家敲锣打鼓的就来收钱了。
顾老爹撒了三颗铜板,人家也不嫌弃少,满口道谢。
顾延年东看看西瞧瞧,临了说:“看来卖艺的行当也不好做,你们瞧见那人没,咻的一下就钻进桶里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