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奈何她腰缠万贯+番外(174)

作者: 清茶煮酒 阅读记录

所有的东西,颜汐都是指定一个尺寸定制的,比如大碗茶,煮茶的铁壶买好后,颜汐按袋泡茶的方法,将茶包一个个调配到最佳分量之后用布袋子装好,一布袋茶煮三大壶就换掉。

而咸肉菜饭,她直接定做了一个大饭甄,一饭甄里放九大碗米,一碗糙米,二两咸肉,三斤白菜。洗干净放进饭甄后,水没过所有食材,达到饭甄的一个刻度线。这样的操作,很快连王七、颜枫都能蒸出一饭甄香喷喷的咸肉菜饭。

骨头汤就是一个大铁锅,三斤大棒骨做底汤,熬煮之后一锅汤肯定看着就油水十足。

时下开张得选个黄道吉日,颜汐翻着黄历挑了十月二十九开张。

这天也是明水县的市集,去赶集的人也多。

阳山村村外这条官道,是条交通要道。凡是要往明水县、同安府方向去的,只要走陆路,就必定会经过这条官道。而北边要去青龙镇坐船走水路的,这条官道也是必经之路。

到了吉时,王七放了一大串鞭炮,噼里啪啦的热闹,吸引了过往人的注意。

颜枫拉下茶棚上的匾额,“与善茶棚”四个大字闪闪发亮。众人一打听,原来是阳山村刘举人家的本钱。

“与善茶棚,这名字新鲜。”大多数茶楼酒楼取名,都是香啊、客啊、品啊等等,这茶棚名字看着真不像做吃食生意的。

开张的大喜日子,颜汐换了一身蓝色衣裙,站在茶棚前,听到有人疑问,指了茶棚匾额说道,“大家应该知道,我家就是这阳山村人。我家婶娘半夜被恶人进门杀害,她一生与人为善,孝敬长辈,爱护子侄,敦亲睦邻,从不与人红脸。她惨遭不幸,家人伤心。所以,家里投钱开了这茶棚,就取了与善两字,也是让我们时刻记着婶娘教诲,行事与人为善,做人莫失本心。”

第136章 与人为善事

颜汐这么一说,有些听说过刘举人家的事的人叫了一声“原来你们就是刘举人家啊。”

有不知道的悄悄打听,很快,这些人就都知道了刘家惨案,凶犯死于大牢,刘举人在家守孝。

颜汐看着大家又说道,“开这茶棚一来为了家中生计,二来也是为了替婶娘积福。每月初一十五,我们茶棚施粥百份。凡是过往赶考的读书人,若错过宿头可在我们茶棚借宿。”

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施粥,虽然限制百份,但是经年累月下来,也可算是一桩大善事了。

看众人交头接耳说话,颜汐又走到路人们跟前,邀请道,“叔叔伯伯们,天气寒冷,以后路过我们茶棚都可以来歇歇脚。”

这次开张,怕黄豆大骨汤来不及煮到酥烂,刘衡就被留在家里熬煮,颜汐带着王七和颜枫、颜柳在茶棚招呼。

暖融融的屋子,热滚滚的汤,一文钱的花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刘举人为母积福的善举,也为人称道。

有一队商人正赶路走过,看到这番热闹,再听说这价格,“走,进去尝尝,若是味道不错,以后咱们走这条道就不用老啃干粮了。”

这些人一早赶路,自然不会只喝茶,叫了一份菜饭骨头汤,这一吃味道颇不错,关键配着那汤喝一大口,感觉油水足了,味道也好吃。

“这菜饭骨头汤好吃,我再来一份。”有饭量大的,一大碗饭不够,还添了一份。

有了第一个客户,就有第二个人跟进来。

这时,一个穿着洗的有些发白的圆领衫的中年书生,身上背了行李,站在茶棚前犹豫之后,看到茶棚前贴着的价位单,走进茶棚,“来一碗大碗茶。”

颜汐一看这人的样子,拦住王七,自己过来将人引到茶棚大堂里靠边的一张桌子。

那书生看墙上挂的条幅,赞了一声“好字”,又拿出一文钱递过,“我就喝一碗热茶。”

颜汐这人带着一大包行李,“这位先生是要赶路吗?”

“是啊,我赶着上京去。”

原来是上京赶考的举人,看他这打扮,一个随从也没有,显然家境不是很富足。

颜汐看看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没有先端茶水,而是端了一份菜饭骨头汤。

那书生一看,“我点了茶,只点了茶。”

“这位先生,我哥哥特意嘱咐了,凡是赶考的读书人,在饭点的时候,我们免费送一份饭食,吃饱了才有力气赶考,预祝您此去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这书生不是明水县人,听到这话惊愕了一下,边上有人听到,惋惜地说,“听说刘举人可是咱们永州亚元呢,这次不能去赶考,实在可惜。”

那书生一听是亚元,好奇之下打听得知刘衡遭遇,也是叹息。他也是赶路累了想要歇脚,本来打算找个地方吃干粮,现在眼前放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哪里还想吃冷冰冰的干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