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契约夫妻(312)
两个人过来时,孔大夫从自己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便也跟了过来。
崔浩听到有人进来,他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急着找东西把自己的腿盖上。
与此相反,他坦然地向进来的那几个大夫看过去,脸上也没有露出自卑窘迫的表情。
几个大夫很快走过来,把他围在中间,一个接一个给他切脉。黎东方还伸出手指在他腿上连连按了好几下,说:“开始长肉了,恢复得不错。”
李大夫也有些感慨,他以为陈凝脉诊和开药的功夫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看来,他对陈凝还是不够了解。
这姑娘年纪轻轻,在针灸上面的造诣足以跟一个成熟的老大夫相媲美。光这一手针灸术,就能看得出来,她是下了狠功夫的。
肯下功夫的人,多少都会让人敬重几分。
等看完之后,李大夫便朝着陈凝点点头,破例地多说了几句话:“小陈,现在咱院的中医大夫是青黄不接,年轻中医人才很少。我跟老黎他们都老了,干不了太久,以后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扛事,你…继续努力吧。”
李大夫在不涉及专业的时候,很少这样长篇大论的说话,更不会说这种煽情的话。
这时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突然有感而发而已。
说完之后,他自己先不自在起来,握拳放在嘴边,咳了两声,然后说:“人也看完了,老黎你还要在这儿待会吗?”
黎东方摇头:“还有一堆事呢,先不待了。有本书刚才我忘给小陈拿过来了,我去取。”
陈凝这时已经给崔浩取完了针,崔浩也穿上了鞋子准备离开医院。她就说:“还是我去拿吧。”
崔浩见状,马上站了起来,跟陈凝告别。他走后,陈凝就和黎东方与李大夫一起走出办公室,孔大夫也在后边跟上。
几个人沿着走廊往东走,走了大概七八米远,就看到一间办公室的门开着。随便往门里看了看,他们便看到屋里有个穿着白大褂的大夫。
他坐在椅子上,他双手交拢,手肘抵在桌面上,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面上隐带愁容。
在他斜对面,则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那男人看上去昏昏沉沉地,无力地倚在桌边。
陈凝认得那个大夫,知道对方姓梁。梁大夫在中医科的存在感并不强,在会议上他很少发言。
周扬跟她说过,梁大夫是中医科里最看重经方的大夫,他给病人开方时,也大都用经方。
按理说,那些药方都是医圣传下来的,如果辩证无误的话,治病应该是有效的。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梁大夫遇到大病和重病患者时,其治疗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现在黎大夫看到他那副样子,心想他大概是碰到了什么难道。
黎大夫便站在门口,问了一句:“梁大夫,怎么了?”
梁大夫看到黎东方和李大夫都在门口站着,他们旁边还有中医科的后起之秀陈凝,他想着黎大夫和李大夫治病的效果都不错,他就下了决心,站了起来,走到门口跟黎东方说:“黎大夫,我现在碰上了难题,你们几位能不能帮我看看?”
黎东方看了眼病人,没说什么,先走了过去,说:“行,有事的话,那咱们就商量下。”
梁大夫面上带着迷惑,也有几分尴尬,指了下旁边的患者,说:“他是我堂弟,上个月他爸生病住院,他一直在医院陪床,累着了。再加上他平时工作也忙,没时间休息,就病了。症状主要就是心悸、乏力。”
“我诊断为脉结代,给他开了炙甘草汤,我自己感觉这个药方是对症的。可不明白为什么,效果就是不理想。”
他说话的时候,黎东方已经把手搭在了患者腕上,很快他放下手,点头道:“确实是炙甘草汤证,你诊断得没错。”
听他这么说,梁大夫更迷惑了,既然他诊断没错,药方也开对了,可为什么会没效果呢?
李大夫向他要来处方笺,看了一眼,就说:“你这药量,按我的经验,有点少了。”
黎大夫看过之后,也表示认可,并且补充道:“其实我也感到奇怪,我在乡下行医那几年,也常用仲景的经方。但按照药方来治的话,效果并不理想,遇上大病和重病,尤其如此。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给患者加大了药量,居然就起效了。所以后边我自己在用药时,常常会按自己的经验来调整用量。”
“但说实话,时至今日 ,我也不明白,到底是医圣的方子有问题?还是咱们现在的药材大不如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