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咸鱼宜妃的卷崽日常+番外(415)

作者: 花下千江 阅读记录

“胤祺,朕的马车上有你玛嬷说送给你的糕点,给你的玩伴分一下吧。”康熙说道,好在皇太后准备的分量充足,倒也不显得局促。

“妾身也一起去吧。”郭宜说道,她还要给胤祺试试手套合不合适呢。

胤祺点点头,一手牵着一个弟弟朝着马车走去,一群孩子乌拉一下子都跟了过去。

胤祺认真说道:“你们要排好队,不要挤着了。”

见胤祺小小年纪安排起这些事情来井井有条,康熙顿时心生满意。

曹寅顺着皇上的目光看过去,解释道:“这些人刚来的时候,每到吃饭就挤成一团,后面就借鉴了施粥的法子,让人先排好队的,再一个个的领饭,如今大家都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

“如此甚好。”康熙赞叹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这种人多的地方,自然要把规矩立起来。

“来,咱们给皇上磕个头。”人群中站着一位老者,忽然开口道。

“对对对,要给皇上磕头,要是没有皇上,我闺女都要饿死了。”一个妇人激动地说道。

她家中遭灾,听说京城什么都好,便一路逃难到这里,到了之后,才发现并不像别人说得那么天花乱坠。

她们娘俩只能住在城外的破庙之中,因为带着女儿,她还不好做工,算是半工半乞才活下来,女儿一直瘦弱多病。

后来听说曹大人招女工,带孩子也能行,她便主动来了。

如今夜晚有避风之处,白天有饭有菜,虽然劳作累点,但是比起原来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好,女儿身子也有了起色,能蹦能跳,她心中感激不已。

要不是皇上和五阿哥建这试验田,且不像别的主人只招男人,她何德何能能在此处有安身立命之所?

这都是皇上给的恩典。

能成为流民的人,背后都有着一段凄惨的故事,或是家中遭灾,或者失去土地,天灾与人祸并行,流落至此,食不果腹,宿有漏风,如今能得安身之所,心中均是感激不已。

转眼间,就跪下了一大片的人,康熙心绪澎湃,亲自上前扶起为首的老人,“老人家,不必多礼,你们也快快起来。”

梁九功跟着上前扶人,大家坚持要磕过头才慢慢起身。

这并不是康熙第一次见到这个场景。

上次南巡之时,路上亦有百姓磕头相送的场景,但那多是礼法使然,这次却是百姓们由心而发,饱含感激,令人心潮激荡。

康熙心中感慨,若是天下百姓都如此,何愁江山百代不稳,当然他也清楚这种感激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要为君者施以恩德。

说到底,他要做的还有太多啊。

那老者被康熙亲自扶了起来,干瘦发黑的脸上满是皱纹,眼眶中盈满了泪水,顺着脸颊淌下来,说道:“要不是有皇上,草民与孙子便要死在街头了。”

从他的断断续的话中,康熙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位李老汉叫做李老汉,他的儿子儿媳去世后,家中有恶亲,借着宗族强占了他的地,并诬告他,万般无奈下他只能带着年幼的孙子背井离乡,来到京城。

原本这里招工是不会要他这个年岁的人,毕竟都是些体力活,而他年迈多病,使不上多少的力气。

可正在此时,他的孙子病了,没钱抓药,四处求助无门,眼看着孙子一日比一日虚弱,他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这才听别人说这个试验田是为了种植作物,他想着自己当初种田也是一把好手,还会一门堆肥的绝技,来试试看能不能卖出这个绝技换点钱给孙子治治病。

不幸的是,当时章如南并不在庄上,曹寅哪里知道这个堆肥技术有没有用,又看一老一少的甚是可怜,便将人先留了下来,派人去请了大夫治病。

而后章如南听曹寅说了事情的原委,又与李老汉深入交谈一番,李老汉感激曹寅的救命之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章如南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好技术,便将李老汉留在庄中,让他指导堆肥。

事实证明,章如南的决策并没有错,在刚开始耕作的时候,李老汉就展现自己丰富的种田经验。

李老汉开过荒,知道如何养地,章如南按照他的法子,将土地细耕两遍,又收集了不少的野草烧成灰后,撒进土里。

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效果十分明显,地里的作物比附近的田地长势要好很多。

而且李老汉独门堆肥的手艺,只需用树叶、杂草、泥炭、丢弃的果皮烂菜等东西,就能制作出效果更好的肥料。

如今他们正是在试验这个法子,记录其中的要点,方便以后推广。

康熙听闻,才知道这个李老汉就是提议堆肥的人,“原来是您提出的法子,朕听闻后顿感奇妙不可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