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469)
“皇上说的什么话,”皇后笑容深了两分,“您为大荣百姓日夜操劳,臣妾不过只是每日炖点汤而已,算得上什么?”
两人说着话,便坐到了罗汉榻上。
皇帝只默默接过宫女递过来的汤,用勺子不停的搅动碗里的百合莲子,却不入口,也没说话。
“皇上这是......”皇后看了眼桌子上堆了一层又一层的奏折,然后好似猜测一般,问道:“为了两位王爷的事儿,犯难吗?”
“你也知道了?”皇帝放下了手里的勺子,才又问:“皇后对此事,如何看?”
“臣妾也是听太子提了一句,才知道了个大概。现在反正也事已至此,皇上也不必再为此事生气了。两位王爷,也是办事心切,才.......”这话说到一半,皇后便不再往下说了。
她转而劝皇帝还是喝两口汤,清清心火。
皇帝拿起勺子,舀了一口汤送进嘴里,然后又问:“所以依照皇后看,俞王和北安王,这事儿办的不妥吧?”
“哎,也没什么妥不妥的吧。就是......动了粮价,倒是有些不太好。粮商损失且不论,主要还是粮贱伤农。不过这事儿臣妾觉得,过去便过去了,皇上也不用再惩罚两位王爷了吧?
他们也是一时冲动,好心办事,有点儿纰漏而已。”皇后说完,便低下头,再往皇帝碗里添了一勺汤。
喝汤的皇帝,只缓缓点了点头,轻声嘟囔了句:“粮贱伤农......”
他倒是挺想问问皇后,两百文一斗粮,到底哪里算贱价了?
不过......最终他还是没有问出口。
第294章 落下帷幕
两日后。
大荣朝十日一次的大朝会,活活成了北部三人组的批斗大会。
皇帝的屁股刚挨上龙椅,要上奏天听的众大臣便一个个都站了出来,文武朝臣中间空着的通道,差点儿就不够他们站的。
朝臣中,有骂季宗林扰乱边防重地的,有说北安王居心叵测的,更有直接喷俞王穷疯了的,总之垂目养神的郑丞相觉得,弹棉花的都没他们能弹。
连太子都说:“皇兄他们这次,的确是过分了。先是哄抬粮价,把人诓骗去了肃州,还拦路要粮,仗势欺人,低价收粮......这不是土匪行径吗?”
一直假装自己是雕塑的皇帝,此时才微微抬头,看向太子,“哦?所以太子觉得,他们这回的事儿,确实是办错了?”
“为百姓筹粮的心是好的,但是这方式方法,确实不妥。”太子沉着应答。
皇帝点点头,“嗯,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们,跟太子都是一个意思吧?”
底下,一呼九十九应,“皇上明鉴!臣等就是这个意思。”
缺的那一应......便是站得松松垮垮,好似来参加游园会,而不是来上朝的郑智渊,郑丞相。
皇帝见他不说话,便问:“郑丞相,此事你怎么看?”
“回禀陛下,老臣觉得,挺好。”郑智渊略微走出一步,躬身抱拳,行礼答话,很是轻松自然。
“什么挺好?”皇帝追问,“是俞王他们办的事儿挺好,还是太子说的挺好?”
“自然是......”话说一半,郑丞相抬头扫了眼太子和朝堂上站着的诸位朝臣,然后才继续道:“老臣觉得,肃州西州百姓不会饿死,肃北军有了粮草,这事儿挺好。”
“本宫并没有说这事不好,”太子连忙澄清,“只是说,这个方式有欠妥当。”
“所以太子殿下认为,不欠妥当的办法,是如何啊?”郑智渊笑眯眯地反问道。
太子被问得愣了一下,然后才回道:“自然是官府出面牵头解决,县衙解决不了,就找州府,州府解决不了,就往户部回事,若各个都像季宗林那般胆大妄为,那大荣朝的规矩,岂不是乱了?”
“哦?”郑智渊一笑,转头就问户部尚书丘大人,“丘大人,如今肃州西州两地,常平仓中存粮还有几何?”
丘大人心说,有......你个仙人板板。
开年暴雪要赈灾的时候,他这里那里好一阵腾挪,才勉强应付了过去,这会儿还有几何?有个屁。
可他却也不能这么直接骂娘,只能硬着头皮含糊答道:“不多了。”
其实郑智渊问了这话,太子的脸色已经很尴尬了。
皇帝一直坐在龙椅上没说话,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完全没有要帮太子解围的意思。
好在良心发现的郑丞相主动给了太子台阶下,“太子殿下,如此为百姓操心,实乃我大荣百姓的福气。不过这两年,大荣也的确是情况特殊,因此有时候也只得拿出特殊手段才能把事儿办了。
老臣觉得,太子殿下也没有说错,按照流程的确应该如此。只是......户部无能,常平仓的粮草,空了这么久了,居然还没补上。所以俞王和北安王,才不得不特殊情况,行特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