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千亿物资穿书七零,她被宠翻了+番外(971)
刘妈闻言,想了一下,又点点头说道:“那倒是,回头您先回家看看去,也好让老太太宽心。”
高济业点点头,这才站起身,整理好了衣服,朝着门口走去。
刘妈赶忙上前替他取下军绿大衣,将他送出门去。
……
事情果然如刘妈所说。
陈父被气回家,跟陈母说了这件事。
陈母听闻后,一脸的无奈之色。
她就不建议丈夫去找弟弟说这件事。
她弟弟那脾气,她还能不了解?
可一边是丈夫,一边是亲弟弟,她能怎么办?
于是,只得打电话跟她妈说了弟弟的事。
“妈,您劝劝济业,别让他掺和小辈儿们的事了,小辈儿们就是瞎胡闹,东炀也是老实孩子,听别人撺掇的,就非要在燕京做生意,您说,燕京什么没有,他那点本钱,能做的了什么?”
高老太太听着女儿的话,好半天才叹了口气说道:“东炀年纪也不小了,你们不想让他做生意,就让他赶紧成家,至于济业,他能靠自己走到这个位置,什么道理不懂?还用得着我去劝?”
“妈,那您这是怪女婿了?”
“我可没这么说,你也知道,济业不喜欢别人掺和他的事,再说了,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两个人就是发生点口角而已,你也犯不着上纲上线的。”
“妈……”
“行了,我要看书了,你有事先忙去吧。”
“……”
嘟嘟嘟。
电话突然挂断,让陈母也闹起了小脾气。
此时,高济业正在父母家里,陪着他爸下了会儿棋,又帮他妈按按腿捶捶肩,一通忙活。
而高母接电话时,儿子就在身边。
等挂断电话,她才嗔怪的睨了眼儿子,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要做什么事,妈不过问,只是,你和你姐夫闹了一通,最后为难的还是你姐姐,他们这么着急,也都是为了东炀。”
高济业听到这话,不禁停下手上的动作,转身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轻声说道:“妈,这事,本来也是我的事,再说了,我就看不惯他们这么对东炀。”
高母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东炀这孩子,与你有五六分相像,可这脾气,怎么就没随了你?不然,你姐姐和姐夫,也用不着操心了。”
高济业顿时嬉皮笑脸地说道:“妈,我小时候,您可不是这么说的。”
“是吗?”
高母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的表情,反问了儿子一句。
随后,母子俩相视一笑。
等高济业离开时,高父又叫住儿子。
“你真要帮东炀?”
“爸,这是我的事!”
他的言下之意,是高父不该过问他的事!
而高父看到儿子这个态度,最终什么也没说,挥了挥手就让他走了。
从小到大,高父对这个儿子,都非常严厉。
只是,高济业有了叛逆期,与高父之间的关系,就不太融洽了。
后来,他去参军,高父曾发话,不会用家里的关系帮他!
这么多年过去了。
高父真的是说到做到。
即便儿子最艰难的时刻,他也没出过手。
这也导致高济业心里对高父产生了隔阂。
父亲不管儿子的事,那儿子的事,也轮不到父亲插手!
至少,高济业的心里是这么认定的!
……
邬毅他们跟高济业定下路线和计划,就给远在泊村的媳妇打了电话。
五千斤的粮食,对于沈卿卿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压力。
她最不缺的就是粮食,最缺的就是钱!
为了表示她跟陈东炀以及高济业的合作诚意,还特意附赠了两千斤粮食。
邬毅知道这件事,却没告诉高济业。
希望能以此来给高济业一个惊喜,这样会更加事半功倍!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运输火车来的前天,她怕闹天气会耽误事情,特意赶在前天就去了县城,在金婶儿家住了一夜。
等火车进站,她跟列车员约定好时间,会在半夜时分,将车厢装满粮食。
随后,她带着韩漳和鲁前他们一起赶去火车站。
午夜的火车站,除了三五个值班的工作人员外,变得异常寂静。
沈卿卿先让韩漳他们将人支开,这才独身一人走进车厢里,将七节车厢全部装满粮食。
三千斤面粉,三千斤大米,还有一千斤的谷物粮食。
而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过去查看车厢时,看到车厢里成堆的粮食,下巴都差点惊掉了。
他里里外外看了十几遍,又挠挠头,既疑惑又懵逼。
他们是什么时候装满的?
他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
难道是太困了?犯迷糊了?
想到这,工作人员赶忙打开其他车厢,见里面放着满满当当的粮食,又想了好半天,这才慢慢放下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