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谢玄英也认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只要行的端坐的正,便无所谓外界非议。若是他,必然不屑于对人解释,也赞赏程丹若的骨气。
但世人多愚昧,众口铄金,三人成虎,需要性命去证明清白的人,还少吗?
他沉默片时,道:“程姑娘可知晓李祖师?”
程丹若摇摇头。
他便说了李悟之死。
程丹若恍然大悟,叹道:“老先生一片苦心,却叫我自以为是地辜负了。”
这话半真半假。
拒绝晏鸿之,理由多方面:首先,不过是话没说清楚,叫人家误会了,在她看来没必要认爹避嫌;其次,以她的身份认晏鸿之作“义父”,难免被说高攀。
而最重要的则是,认爹一事弊端不少,明面上身份有所提升,可享受了好处,就得有所牺牲。
世上没有白得的好处,既然能够凭医术吃饭,当晏家的客人,又何必给自己找个爹?
但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
有了父女名分,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如果她不接受,就不是有自知之明,是不识抬举。程丹若不是个矫情的人,拒绝弊大于利,那就接受。
遂直言:“若老先生不嫌弃我愚笨,我愿意孝顺他老人家。”
“如此甚好。”谢玄英心头蓦地松快。
不知为何,每次与程姑娘相处,他都很放松,能够自然说话,与寻常和男子交谈无二。不像是顾兰娘或荣安公主之类的表姐妹,总要时时刻刻提着心弦,目不斜视。
倘若她像她们,他虽然也会同做安排,却不会费心至此。
太累了。
幸好程姑娘不拘小节。
谢玄英如是想着,犹且未意识到,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
泰平十七年,倭寇犯淮安盐城,侵县衙。玄英领兵三十,歼敌五十余,斩贼首,俘百余人。
——《夏史·列传九十一》
泰平十七年,丹若至淮安,杀贼二人,医数人,名儒晏鸿之喜其果毅,认为女。
——《夏史·列传九十一》
--
《思美人》第二出第四折 《堂前拜父》
旦:民女本是车前草,迎风自在还入药。若成富贵金牡丹,不像花来不像草。
净:茅斋多有野花开,子孙败家多悲哀。愿得佳女无惊才,一片仁心慰老怀。
旦:既是如此,父亲在上,受女儿一拜。
净:好女儿,且起来。
第45章 大运河
只要不是开宗祠, 正儿八经添进族谱的干亲,流程走起来很简单。
隔日, 程丹若穿了身新衣裳(县令夫人的赞助), 在众人的见证下,向晏鸿之磕了三个头,敬茶, 改口“义父”。
晏鸿之喝茶, 给她一个玉佩作为见面礼,便算收下了这个女儿。他的小厮墨点和管家, 上前见礼, 称她为“三小姐”。
谢玄英再和她正式见过。
一个称“世妹”, 一个称“世兄”, 从此就不算是陌生人了。
也是这一天, 他们才正式知道对方的姓名。
此事毕,程丹若的身份便算提了一提,下人护卫们的态度也多了几分恭敬。
不过, 谁把虚名当真, 谁就是最大的傻瓜。
程丹若不傻,除非她亲爹不是死去的程大夫, 另有其人,否则,这辈子就是民女出身, 当不了千金小姐。
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依然早晚两次巡视病房。
钱明年轻力壮,伤口愈合得很好, 手指能勉强抓握了。
其他人看得啧啧称奇,互相感慨:“还未见过这样的事呢, 断手接回去,照样能用,嘿,真稀奇了!”
连晏鸿之都来瞧过,真心实意地评价:“这也算一门绝活了。丹娘,此乃你家传之术?”
“不算是。”程丹若道,“前人经验汇聚的结果,我不过是做成功了一次。”
医学的发展之路充满血腥,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曾有无数人涉猎过外科,只不过他们缺乏对人体构造知识,都失败了。
但正是这些人的摸索,点亮了现代医学的光。
“其实,现在说成功还为时尚早,等骨头长好,或许要将钉子取出来。”她仔细关照,“你自己要多小心,慢慢养。”
“程大夫谦虚了。”钱明受此大恩,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连忙道,“说是神仙之术也不为过。”
李伯虎也道:“可不是,说出去怕都没有人信。”
程丹若笑了笑,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的态度变得更恭敬了。
这份恭敬便不再是来源于晏鸿之,抑或是她“客人”的身份,而是源于对“程丹若”本人的尊敬。
她想,对,这才是我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