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101)
“庆国国君杀了大部分外姓卿士,庆国只怕要乱。”
纪伯跟纪凌倒吸口凉气。
去年被威逼,今年清算很正常。
但清算也该是把权力一点点分割,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杀人完事。
死了一部分人,更会激起后面人的怒火。
而且诸侯国的领土可不是全归诸侯自己管。
下面很多城池是分给卿士们的。
也就是纪国以武治国,一直例外而已。
像庆国那样的,外姓卿士分到不少土地,完全可以自立门户,自立为国。
比如郑国的郑锡,他原本的名字不是这个,后来为何叫郑锡?
那是因为他父亲在的时候,给他分到一块领土,那块城池上盛产锡矿,至今还收获颇丰,所以改名郑锡。
以此可见,各国卿士可不是只有名头好听,更意味着封地,意味着封地上的税收全归他们所有。
他们封地过多,自然吞噬诸侯的收益。
庆国那些外姓卿士,很有可能借此独立称侯。
虽说不合礼数,但都能做造反的事,礼数还算什么。
庆国距离纪国最远,火烧不到他们头上,但毕竟有亲戚在那。
而且这也预示着,各国的太平持续不了太久。
或者说,在三家联合侵纪的时候,就预示和平盟会约等于无效。
纪伯道:“回头我给你们外祖写信,看他要不要带着家人来纪国。”
这就是要避难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纪伯轻轻摇头:“还是先把咱们纪国的事弄清楚,仲凌,你说说你的看法。”
“我认为,朝中官职要大改。”
“而且不再有分封制。”
纪凌两句话,让纪伯纪胜侧目。
其实最早的时候,纪国也有分封领土,可他们常年打仗,地方又小,分来分去就那么回事。
等打到最后只有五个城池,加上国都算是六个。
所以下面卿士也不好说什么,现在各国国君的态度都很微妙,反正能不分封就不分封。
按理说杜上卿等人,应该就要有封地的,只是和平盟约到现在,纪伯迟迟没有说话。
而最应该有封地的纪凌更不提这事,下面卿士更不能提。
诸侯不断分封,一定会削减自己的实力,看庆国就知道了。
纪凌甚至觉得,他父亲应该是看到这方面的原因,所以迟迟不开口。
这会纪凌所说,算是正中纪伯下怀。
其实不止纪伯在这么考虑,其他各国也都有变动。
旁边的昌国十几年都没有分封,考虑的也是这点。
纪胜确实头一个反对:“没有封地?这怎么行。”
纪胜皱眉:“今年你已十四,今年生辰时就能分封,这个时候提起,你怎么办?”
不再分封,对国君跟储君来说最好。
但对臣弟纪凌百害而无一利。
他不提,那等他长大,封地自然而然给他,父亲哥哥都不会拒绝。
他提起,意味着属于他的半自治领土全都没了。
虽然这话不会明摆着对外人说出来,但他们之间讲,就是定为规矩,再不分封。
纪胜的反对,自然为弟弟考虑。
纪凌微微摇头:“哥,我接受封地,那下面的卿士也要分封,纪国一共十二个城,即使今年加盖,也不过十五。全分出去了,纪国就又回到原点了。”
当然,这样直接触动卿士的利益。
可不进行集团统一,有些事永远做不成。
本就弱小的纪国再进行分封,只会更加弱小。
纪胜看着弟弟,久久没有说话。
其实不少小人让他提防弟弟,因为他弟太过聪明。
这会纪胜只想让这些人看看,提防?这还用提防?
他弟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他!
他也是!
接下来四五天里,纪伯一家皆在宫室讨论。
拿出来的国策让纪国上下都在研究。
一个从未见过的崭新制度从此诞生。
杜上卿一字一句看着,时而紧皱眉头,时而恍然大悟。
他的心情很是复杂。
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确实很好。
首先文武分家。
大致分为文官跟武官,武官不管政务,只管各地驻守,不再参与政务。
一座城池设一司军,五座城池设一司马,司马直达诸国,只用向国君汇报,这样等于全国的军事大权都在国君手中。
文官以中央六位尚书为首,监察另设。
六位尚书,主管,刑,礼,户,工,吏,兵。
地方官员则是一城设一郡守,下面各镇设县,从此推为郡县制。
昌国跟卢国如今已经有郡县制,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还能接受。
但各地官员任命则跟之前不同。
现在所有官员选拔主要有五个途径,世袭,举荐,自荐,军功,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