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对头竟对我死心塌地+番外(125)
苏宇没有理会孙都督的调侃,只两腿轻夹马腹,朝前走去。
孙都督听出话里的火药味儿,心说这小年轻气性不小,嘴上呦了一声,边吩咐手下亲卫照苏宇说的办,边打马追了过去。
第69章
昌安四年冬, 张芒逆打着先太子江曲的旗号,在泉县起兵,意图缴清朝中的“乱臣贼子”。
先太子的名号一出, 说是天下哗然也不为过。毕竟有些人扣破脑壳也想不出,一个二十多年就去世的人,如何能在二十年后搅弄风云。
更何况, 说是先太子, 但谁又不明白,那其实是废太子。
“先”、“废”,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不幸在继位前仙去, 牌位仍供奉在国庙之中, 后者则是罪人身份。
偏张芒逆没有撒谎, 因为好巧不巧,江曲既是废太子,又是先太子。
至于为何这般复杂, 那便不得不提及二十年前的那段往事。
二十年前的江家, 可不像如今这般子嗣凋零。
按辈分来说, 先太子江曲应当是江初渡的叔叔,按血缘来说, 江溯与江初渡当是堂兄弟。当时的皇帝江明皇, 乃是江初渡和江溯的亲爷爷。
江明皇盛年时, 被权臣抬上了皇位。
满朝文武, 包括江明皇本人,在他登基前, 从未想过皇位会落在他头上。因而在江明皇的前半段人生中, 只对吃喝玩乐感兴趣, 也只精通于吃喝玩乐。
当上皇帝后,江明皇也不负众望,一再努力之下,很快便将三宫六院填满了。
子嗣,这样一个历朝历代皇帝都重视的事情,在江明皇这,却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相关资料记载,江明皇在位期间,后宫曾有二十一位皇子、十五位公主降世,有幸存活下来的皇子则有十四位,公主十位。
因为子嗣多,朝内势力又纷杂,江明皇也没有主大局的心思,更没有主大局的能力,便放任儿孙野蛮生长。真正践行儿孙自有儿孙福。
在这样的条件下,想没有纷争都难。朝内几股势力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艰难地维持着一个诡异的平衡。
然而好景不长,江明皇也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突然在一天早朝时宣布,要册封一个宫女的儿子做太子。连商榷的余地都没有,因为圣旨已经送到了国庙,列祖列宗已经知道了。
这个太子,自然是江曲。
本来朝臣们因江明皇突然上早朝而微睁的眼睛,在听清公公口中的内容后,眼珠个个夺眶而走。朝臣们也管不了什么礼数了,跪在地上一叹三唱,求江明皇收回成命。
于是,不出意外的,有人造反了,还不止一个。造反的大军轰轰烈烈,不知是真受够了江明皇在位期间混乱的政治,还是不满江曲这个宫女的儿子荣登大宝,总之,无论是四面还是八方,都有声讨的大军。
按常理来说,江明皇应当先将江曲的太子之位撤掉,暂且平复一下举国上下的愤怒。就连江曲本人也跪在承玄殿门前,请求废去太子之位。
但江明皇显然不是一个走寻常路的皇帝,他骨子里就写着叛逆。
历史总是重演,于是,不出意外的,又出意外了。
四面八方来的造反势力,造的更起劲了。其中最强的一支势力,乃是由江明皇的七个儿子组成的。
本着父不教,子之过的原则,七王纠结兵马围了京城。
后面的事情,便无需赘述了。
总之,江明皇在承玄殿匆匆驾崩,临去前留下一封圣旨,以谋逆之罪废去了江曲的太子之位,改立七王中的三王为太子。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立三王为太子,显然是造反的七位王爷商量好了。朝中大臣纵然不乐意,却也碍于七王的兵马权势而妥协了。
眼看着一切已然尘埃落定,偏这时,有人站起来唱了声反对。
按照故事的一般发展情节,这个人,自然是江初渡的父亲,亦是先皇。
先皇和老宣平侯常年驻扎在边疆,按他二人的说法,是消息总是慢人一步。也不知是真是假,总之在三王将要登基之时,两人举兵进了京,要给江明皇送葬。
但七个皇子都知道,这明显是要来给他们送葬的。
双方势力各怀鬼胎,就这么隔着一堵高墙对峙着。宫外还好,吃喝总是不愁,宫内却苦了,吃食纵然积累的多,但总有弹尽粮绝那一天。
三王一行人撑不住,便派了兵去和江初渡的父亲谈判。
先皇长叹一口气,在宫门外道:“三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十弟觉得,父皇在天之灵,应当也不想看见你我刀剑相向。”
三王几人竖着耳朵,听宫外那人又道,“十弟觉得,八哥正直无私、任人唯贤、赏罚分明,亲贤臣而远小人,实乃人君典范。哥哥们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