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番外(360)
加上今年春天那阵子,霍老汉和赵娟因为霍临的事,忙前忙后的,压根就没好好上工,利业村大队又是人三劳七……
种种因素累积在一起,就导致霍老汉和赵娟今年分的粮食直接来了个大跳水。
村里有人看不惯霍老汉以前人五人六的那个样儿,这时候免不了出声嘲讽。
“俩人儿才六百斤?我听说人家老林家凤军一个人都快能分这么些了!”
“那能一样嘛!人家凤军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地能干,一天十二个工分,霍老汉那么大岁数了,哪能这么比?”
“不这么比还能怎么比?除去均摊的粮食,这俩人一人一天能挣个五工分就不错了!咱们平时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儿,有的人还在地头上享福呢!就是人家城里知青,也没有一天挣这么少工分的,就他们能摆谱!”
你一句我一句的,把霍老汉挤兑得人都矮了一截。
霍老汉也顾不得和会计掰扯了,赶紧和赵娟抬着分到手的粮食,送到了推车上,两个人灰溜溜地把粮食推回了家。
等到了家里,两口子才后知后觉地开始犯起了愁。
九百多斤皮粮,就是不打得太精细,除去苞米瓤子和几十斤苞米麸子,出来的粮食也只有七百多斤不到八百斤。
平均一天两斤多粮食,两大两小四口人吃哪够啊?
现在又不比从前,家里副食品多。
他们两口子还得下地干活,这吃得就更多了。
这么些粮食可能都不够一年摊煎饼的!
霍老汉和赵娟两个人在家掰着手指头犯愁,大队分粮的地方,于静姝却正在挑挑拣拣地换细粮呢!
“玉米留一百斤就够了,剩下的都换成大米和白面。”
会计听了,暗叹城里姑娘不会过日子,又确认似的问了一遍。
“小于知青,你可想好了,你和方知青两个人,就留一百斤苞米?”
ps:本章中有关霍旬额外的工分,参考的是《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中的一个例子,一般有这种补贴的大队,在当时算是比较富裕的大队,并不是所有生产队都有这种规定。
第240章 灶前夜话
“想好了,就要一百斤。”于静姝不假思索地说道。
因为于静姝是副业队长,平时带队上工,虽然副业队人数没大队长那么多,但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十分操心的活儿,所以于静姝和大队长一样,每天都是十二工分。
方小檀每天是十工分,和于静姝一起,一个能分四百多斤快五百斤粮食,一个能分五百四十斤的粮食,加起来总共有一千斤出头。
不过这些说的都是粗粮,就是那种干透的苞米棒子,实际真的分粮食的时候,大家也不可能全都要苞米,一点别的都不换。
一般都是苞米分的最多,其次有一些地瓜,然后就是大米、白面、黄豆这些精细的粮食。
其中最不值钱的就是地瓜,晒成干的三四斤也才能换一斤细粮,而且人家还未必愿意换。
如果是苞米面,大概两斤可以换一斤细粮。
至于为什么城里苞米面一毛二一斤,普通面粉一毛八一斤,到了乡下却得溢价交换,归根结底是因为细粮少,并不是等价交换就能换到的。
同样的情况要是放到黑市,恐怕还要再黑一两倍。
于静姝心想大米打得细不细,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可是面粉细不细,从颜色上就能区分出来,于是就和方小檀商量,多换点大米,少换点面粉。
省得以后往里面掺空间作物的时候被发现。
“咱们再换点黄豆吧!上次汪婶子送过来的小豆腐就挺好吃的,我听说就是用泡好的黄豆磨出来的,还不像豆腐那么麻烦。”
“那就换三百斤的大米,五十斤白面,再换七十斤黄豆,剩下的换点红薯放在地窖里,等冬天烤着吃。”
两个人合计完了,霍旬也开着车赶过来了。
几个来回把于静姝两人和老薛家的粮食一起放上后车斗,就开车拉着于静姝和方小檀一起回了老薛家。
惊蛰瞪着眼睛在院里等着,看见换回来的苞米不多,才暗自松了口气。
晚饭过后,于静姝守在灶坑前面,坐着个小板凳,看着火炭里埋着的地瓜,转头试探性地问霍旬,“霍大哥,你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
霍旬有些意外地看了于静姝一眼,“怎么突然问这个?”
“这个嘛……你过几天就知道了。你先回答我的问题。”于静姝表情狡黠。
“想要的东西……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霍旬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结婚证算吗?”
于静姝抬手拍了一下霍旬的手臂,“哎呀!我跟你说正经的呢!现在没有,那以前呢?有没有特别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