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珍宝(19)
老秀才哽咽道:“那我肯定愿意,队长你相信我我肯定全力搞好这学校。”
“那成,我现在去找人赶紧把学校建好。”
许队长说完,回头就找了队里所有的小伙子,商量着建学校。因为是全村人的事,建学校的时候就相当于下地赚公分了。
说是学校,其实也就是在空旷点的地方起了两间土坯房,再安上公社那买的两个黑板,这学校就建好了。
完工那天,大家伙都围在学校张望,许队长这时才揭开谜底,“现在建的两间房是我们村的小学,名字就叫丁州小学,不止我们队,其他几个大队的小孩都可以来读。”
“那也要给粮食不?老秀才那不干啦?”
“这老师咋办啊?”
“这读完要几年啊?耽误不耽误?”
许队长比了比手势示意大家安静,说:“小学不收粮食,一年收两块钱,有寒暑假。这两块钱是收的是学杂费,上课的老师跟做农活一样领公分年底分粮。至于老秀才就是小学的校长。”
“至于谁当老师,先自愿报名,可别谁都来啊,这肚子里有多少斤墨水,能不能教好小朋友你们自个心里也有数。报了名的就在大家伙面前上一次课,让大家投票决定。”
许队长又说:“虽然一年要交两块钱,但也比镇上的小学少了,这两块钱拿点陈粮去公社卖也能凑齐。我们办小学不是为了赚乡亲们的钱,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做睁眼瞎。”
“先这样,我去公社开会,等我回来要报名当老师就去找我。”
这一翻话不但引起了社员们的谈论,也在知青们心中溅起了水花。说起队里谁当老师这件事,肯定没他们合适,队里的人大字不识,那些牛棚里的成分不好更没有可能,剩下的可不就是只有他们知青才行。这要是当上老师,就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下地了。
一时间知青们看谁都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要说最有可能竞争的也就是他们,但谁都不想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等许队长一回来,所有知青都去找他报了名。
许队长:“我先说好,当老师以后不是说再也不用下地干活了。春播和秋收这些农忙时候小学停课,所有人都要参与农活。”
虽说是这样,也就每天忙活那么几天,比起一年三百多天都在地里,已经很好了。
几天后,许队长召集村里人听知青们讲课选人,这时候的人还很淳朴,都不知道还可以私底下拉票,因此选出来的都是他们觉得讲课好听还容易懂的。
结果出来,一个数学老师一个语文老师分别是陈家齐和李丽。
李丽虽然因为下地干活不行,社员们对她印象不怎么好,但她有个好嗓子,讲课动听还不怯场,所以选他的人也多,毕竟要给自家孩子当老师的,他们也觉得选个好老师很重要。
其他知青虽然很失望,但都知道这结果不作假,只能暗自惋惜。
开学没多久,队里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双枪。就跟许队长当初说好的一样,小学听课,老师们参与秋收。
一开始小学里那些小孩都是没有课本的,后来还是珍宝悄悄跟爷爷说可以去废品收购站买。
老师加校长就拿了一部分学费去废品站买了些课本回来。
来小学读书的孩子比许队长预想中的要多,不过一眼望去都是男娃,不过是因为大人都觉得女娃长大嫁出去是别人家的,现在读了也没是浪费,家庭没啥钱的也只会供一个小孩读。
这时候的小学是五年制的,因为今年是第一年,有些小孩又在老秀才那读了一阵子,早前就给所有来报名的小孩测试了一下,大致分了一二两个年级,在不同的课室上课。
许家其他几个男娃年纪都十几岁也就没有读,除了许建军两个儿子在读二年级,毕竟都没到十岁也不用下地干活,虽然按他们年纪和基础是要读三四年级的,但这会儿没有也没办法,好在来读书的小孩岁数都参差不齐的,他们也不显眼。
一早上的许家人读书的读书,下地的下地,许建军出门前看着自家闺女:“珍宝,你真的不想要去读书吗?”
珍宝:“爸,我真的不去。”
许建军还以为闺女是为了省钱,劝说了几次,见珍宝真的不想去上学才作罢。
虽然许家还没分家,但是为了避免几个妯娌心里有想法,所以谁的小孩想读书就是他爹娘负责供,公中的钱是不会出的。
所以许建军供着家里两个小子读书,一年就四块钱,这已经是比大钱了,现在农村里头攒点钱可不容易,都是去公社卖余粮换钱,好多人一年都攒不了一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