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文原配不干了+番外(153)
当前国际上的文学环境,对华夏来说是十分不友好的,大多数奖项都只是“欧美圈内自己人的游戏”,不怎么带华夏这片的人玩儿。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保罗》拿到了今年四月份的普利策奖,对许多方面的人来说,都会是一项不小的震撼。
不同于华纳的激动,陈知意这时候还维持着一贯的冷静,“可是我记得,这个奖的颁发条件,有一条是限定了作者必须是美国人?”
她不觉得《保罗》有那么大的魅力,能让主办方破格改了条件。
“是有这个条件,但我的消息来源是我的家族,绝对不可能是子虚乌有,”这句话华纳说得斩钉截铁,“这个奖项毕竟还年轻,做出这种破格的举动,也不算太出奇。”
“你一定要去一趟,你和我一起去,今年又是阿诺德的电影上映的一年,如果运作得好,《保罗》今后就真的要上一个大台阶了!”
《保罗》是陈知意的心血,但也是经过华纳的手出版的,他对《保罗》的感情绝对不低。
“我考虑一下。”
这个奖来得蹊跷,陈知意内心对它,其实并不抱什么期望。
但她的确是想要有一个契机,能在近段时间去一趟美国的。
穿越到这个时代,因为预先知道历史,她在行事上是占了许多便宜,但这种便宜,仅限于对事态发展的大致判断上。
比如说她知道以后会是信息化的时代,知道战争会爆发,知道更适合目前国情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但她对一些标志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其实是全无把握的。
这是一个平行的时空,她知道一些事情,会如她所知的历史一样发生,但很多时候,两个时空事件发生的时间段,或提前或推后,大多都不一致。
比如按照她所知道的历史走向,一个大国今年十月份会爆发一场震惊全世界的革命,这场革命,传到华夏后,会对这个国家今后所要走的路,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
陈知意赶在它发生之前,翻译好了众多书籍,但十月份平稳度过后,却半点没听说过有关这场革命的消息。
看来这个时空,不是这个时候。
如今她要开始为另一场,即将到来的绝佳机会做准备。
这机会就在美国,陈知意上辈子不是个学金融的,很多金融发展史上标志性的大事情,她其实都不怎么了解。
但还好她交友比较广阔,曾经在留学时,交过一个金融系的男朋友,因此对几件影响太大的事情,记得还算清楚。
这一年的美国,银行业投机盛行,纽约有将近一半的银行贷款,都被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了高风险高回报的股市和债券上,陈知意专门辗转找消息灵通的朋友确认过这一点。
在这种大胆的行为下,此时美国的整个金融市场,其实已经陷入了十分脆弱的极度投机状态。
没人意识到后续会发生什么问题。
因此当四月份的时候,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公司大肆举债,在股市上收购股票却失利,引发了大范围的,关于该公司即将破产的恐慌后,导致的后续事件才会如此恐怖。
银行客户疯狂挤兑,引发金融危机,银行要求收回贷款,股价一落千丈
陈知意所要利用的,就是这个机会。
所有人都在因为股价狂跌,疯狂低价抛售,陈知意却知道,用不了多久,摩根财团的总裁将会率先出手,联合其他银行,筹措流动资金稳定市场。
随后美国财政部部长也将宣布,拨出三千五百万美元用于救市。
市场迅速的回归平静。
陈知意在心里估算了一下目前收集到的信息,离那家信托公司出手,应该也不远了。
大不了她多在美国待一段时间。
对于得奖,陈知意没有像华纳那样的期待,得不得都无所谓。
还不如有机会,先挖一波资本主义的墙角。出国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在做准备工作期间,陈知意接到了刘颐莲的邀请。
她们约在和平东路的一家小店。
第一次见到刘颐莲,是在第一次离婚庭审现场的观众席上,那时候陈知意还感慨过一句,对方看起来性格就不像是刚强的,这次来还不知道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气。
她记得在最后判决出来的时候,对方还哭了。
但这次见她,陈知意却明显的感觉到,刘颐莲的气质发生了变化。
眉宇间的愁绪和压抑少了,整个人就像是重获了新生一般,多了点自信和精神气。
这也很正常,陈知意慢慢的想,毕竟她才脱离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
幸福的婚姻给人生活的希望,不幸的婚姻早离一天就多活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