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心机丫鬟后(185)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现在回头看,那些颠沛流离反而成为了她的救命稻草,若不然开局就会被苏父当成摇钱树磋磨死。

一个酗酒打人的无赖爹,永远卑躬屈膝的家生子,看似无坚不摧的牢笼被她硬生生劈开了一条活路。

它来得委实不易。

其实有时候她也挺羡慕隔壁刘晴,有一个疼爱她的祖母,双亲脾性温和,从不打骂她。

家里头的条件算不上好,但也不算太坏。

天真挺好,因为天真意味着没有吃过苦。

对于刘晴小姑娘来说,良家子,普通人,从一出生就拥有了。她却需要费许多力气才能去获得,甚至要出卖自己的身体。

那些艰难从来都不是打败她的借口,再难堪的过往也抵不住一碗鸡汤,暖心又暖胃。

苏暮满足地打了个嗝,彻底饱足了。

她把陶锅里的所有骨头都挑出来喂外头的大黄,进来看到霸王鸡缩在柴堆里,欠抽地冲它做了个恐吓的手势。

明天晚上炖你。

霸王鸡不予理会,只觉得这个女人有病。

外头的天色已经黑了,苏暮省油灯,早早就去歇着。

日子就这么过得缓慢安宁,从六月落脚到现在的寒冬,已经有数月。

快到过年时她又做了一批绒花出来,皆是大红色的,喜庆。

因到了年底,家家户户都会办年货,一些手头宽裕些的家里会给姑娘们备红头绳或头花,拿去送给小辈的也像样。

苏暮觉得屋里头太过冷清,便也在门窗上贴上大红的剪纸,求个吉利。

这里的冬天不像京城会下雪,只是阴冷,风也吹得大。

原本以为会过个清净年,哪曾想上回来讨绒花的余三郎在年前又来了一趟,央求苏暮又给他做一批绒花出来。

这回要了五百朵。

苏暮自是高兴,这可比零卖好使,虽然价格低了一文,但薄利多销。

那余三郎也是个有脑子的,原本是挑着担子走街窜巷卖小玩意儿,结果捎带上绒花一并贩卖,在市井里很受女郎们喜欢。

故而这回又来了。

他时常流连于市井乡野间,周边的几个城镇都会去,特别是赶集的时候,专往人堆里凑,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机会。

接了活计,苏暮立马安排上,赶在年前的头两天又托人去开州带了做绒花的材料回来。

这个年别家热热闹闹,城里炮竹噼里啪啦响,把院子里的大黄吓得嗷嗷叫。

苏暮却冷冷清清,忙着梳理蚕丝备绒条。

屋里烧得有炭盆,有时候太忙顾不上吃饭,便埋几颗芋魁到炭盆里,要不锅里煮霸王鸡下的蛋,凑合着应付。

初一那天早上隔壁刘晴送来一碗自家包的汤圆,苏暮接下了,给了她几文铜板,拿红绳串着的,算是欢喜钱。

见她忙碌,刘晴主动过来帮忙,又像上次那样打杂。

两人合作过,非常有默契。

苏暮先把蚕丝一缕缕给她分好,刘晴则负责梳理蚕丝里的小疙瘩,把它剔除掉。

至于做绒条和打尖那些活计,还需苏暮亲自操作。

这批绒花分成两次交,苏暮原本要靠它养活自己,哪曾想绒花反倒成为了双刃剑,因为张和稀里糊涂摸到开州来了。

也真是误打误撞,他们一行人分成三队找寻,他进了开州,在城里寻了数日没影儿,便又往下面的县城里找。

开州虽然是下州,人口不密集,但乡县还挺多。

张和跑了这几月已经彻底磨平了性子,鉴于他要寻的是女郎,所以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是女性都会多看两眼,甭管老弱妇孺都会看。

这样的结果导致他对女性的衣着打扮很有印象。

也真是奇怪,他从开州的永临、交丹、燕安等地过来时都没见那些妇人头上戴鬓头花,走到吴江和三川等地就会偶见妇人头上多了几分娇俏。

他自然识得绒花,京中的妇人都喜佩戴,满大街都是。

但在这里看到还是挺诧异的,因为当地闭塞,各方面都落后许多,故而多数妇人头上的都东西都很简单,无非是简单的钗簪头绳什么的。

忽然看到绒花,总忍不住多瞧两眼。

这不,有泼辣点的妇人见他频频打量自己,不禁朝他啐骂,操着本地口音骂他是个老色胚,光盯着女人看。

张和很不好意思回避了。

他心中还是挺好奇,特地去了附近的三川城。

本以为城里有卖绒花的,结果一打听,并没有商铺贩卖,只听说是一个姓余的货郎挑着担子卖过来的。

张和心中很是好奇,他觉得那些绒花看着做工精美,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似乎并不常见。

又想起苏暮是常州人,常州盛产绒花,遍地都是卖绒花的商铺,她好像也会做那玩意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