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薄情书生郎(207)

作者:端瑜 阅读记录

“柳卿,怎么走得这么慢。”昭烈帝走出了征西将军府。

“陛下,请宽恕臣。”柳应渠瞧着昭烈帝的步伐,心里犯愁,这步子太快了。

京城里的百姓各自散去了,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小贩的吆喝声又叫了起来。

昭烈帝一边走一边和柳应渠说话:“柳卿,我把你乡试,会试,殿试的考卷都看了。”

柳应渠一个激灵。

“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有意思,我也很喜欢。我本想着给你什么职位,但段先说要把你磨砺一番,你的功劳我也给你压着。”

老板糊涂啊。看上什么不好看上了一条咸鱼,柳应渠心中戚戚然。

“你的国史和历书看得怎么样?有什么想法没?”

柳应渠:“……臣惭愧。”

昭烈帝心中有些失望,但是也放平了心态,柳应渠才二十岁才进了翰林院不能对他太过于苛责。

“臣认为日历可以改变一下,不能每年的日历都不一样,而且不能新任的皇帝上位就把日历给改了,这样会对百姓的生活造成影响。”

柳应渠想了想:“我们可以把日历订下一个确定时间,只要大昭还存在,那么就保证这部历书的推行,还能和农事相结合。”

比如二十四节气歌。

“关于国史,臣以为陛下可以立法,按照大昭律法严格执行,对于官员的考核要加强。臣观国史,国家的危害不外于是外敌入侵和农民起义。如果是外敌我们就要加强军备,让敌国见识到我们强盛的一面。如果是农民起义,那就先要整顿吏治。”

“陛下所见只能看见紫禁城,在大昭的各处还需要官员来维护,而官员是陛下委派,官员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陛下的态度。”

柳应渠笑了笑:“三皇五帝,尧舜禹可为圣贤。臣以为的圣贤是让大昭的百姓吃饱饭,睡好觉,能有房子住,当受欺负时可以有官府依靠。”

“使老有所依,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昭烈帝看向柳应渠。

柳应渠指着街边的断腿的乞丐:“陛下,你可知臣在清水县看见了被拐卖的孩童被打伤了行丐之事,这乞丐能否分辨是真乞丐还是假乞丐,又有多少乞丐是因为贪官污吏没了田地只能乞讨?陛下心中自有决断。”

……

夜色渐渐晚了,柳应渠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他陪了暴君一天,他的脑袋还在。

他没死。

柳应渠悄悄的走路探头探脑的去看在房间里的老婆。

老婆正在绣荷包。

沈清梧低垂着眼眸,眼下的痣带着点诱惑,挺鼻薄唇,他咬断了线,把自己绣好的荷包看了看,十分满意,这朵祥云真好看,柳郎一定喜欢。

他看向门口就看见自己心里想的柳应渠正站在门口笑吟吟的看着他,身后的树叶簌簌而落。

“柳郎,你来多久了怎么不出声?”沈清梧扯着柳应渠坐下。

“刚来,看见你在绣荷包。”柳应渠笑着。

“对了,你看我绣的祥云,怎么样好看吧?”沈清梧兴致勃勃的拿给柳应渠看,期待的看他。

柳应渠沉默了:“……”

“好看,非常好看。”

沈清梧轻哼一声,十分得意。

“最近爹不知怎么又不接手酒楼的生意了,还出京城去了,问他也不说什么事,爹他太叛逆了。”沈清梧嘀咕。

“岳父或许是有其他要紧的事。”柳应渠不敢说话。

沈清梧惦记的爹已经去了临近的郡城,他找到相熟的商人开始谈论粮食的价格了,沈父是一个聪明人,他在不熟的商人就会派人买一点,再派人接着买。在相熟的商人这也是假托着帮忙。

他手中有银子又有人脉,一点也不怕,还雇佣了几个高手保护自己的性命,非常的严谨。

“这里的粮食多少文?”

“沈老兄,等几个月就秋收了,你这个时候收集粮食做什么?”

总有商人想从他手中套取信息。

沈父胡扯一大堆把人绕晕了随便敷衍了一下。

他带着粮食又想到这么多粮食需要修仓库,立马写信去清水县和京城,招人去修仓库,最好要大一点的。

沈父跟个散财童子一样,商人们盯着秋收也把自己手中的一些陈米卖给了沈父但还是预留了一些,沈父呵呵一笑来者不拒。

沈父在这边收粮,京城这边徐行在驿馆也不好过,他献上珍宝后得到一个冷淡的态度,就带着自己剩下的人踏上了返回青国的道路,中途还威逼利诱了一批大昭的工匠。

徐行对这筒车很感兴趣。

他在京城还乘机和明王见了一面,他心中感叹要是明王是大昭皇帝的话,那他们青国和大昭可能还是友好的关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