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望断明月台+番外(262)
孰料韩博却道:“不是,我指的是陇西郡王妃之位。”
江冲怔住,“你接着说。”
事关妃妾之争,江冲心里隐约有点头绪。
韩博道:“武帝二年,众臣上疏册立皇后,当时宰相齐相公蒙武帝召见私下奏对,劝武帝早立中宫以正国本。大概意思就是希望皇后能从三位皇子生母中选择,以后册立太子便可以直接以嫡子名分正位东宫。武帝的回复是,崔氏德不配位,不堪为中宫。从此之后齐相公便不再提立后之事,朝臣们也渐渐偃旗息鼓。”
江冲一边听着一边思考,就武帝回复宰相的话而言,透露了两件事,一是崔太后被武帝厌弃得很彻底,二是武帝不立皇后是为了将来“立长”。
可这和长公主有什么关系?
韩博见他看向自己,便接着道:“《起居录》上记载,武帝这时候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幸不为正室尔’。”
江冲微微瞪大眼睛,这话是说武帝登基之前曾经想过要立崔太后为正妻,此刻他很庆幸没立成。
“结合武帝生平,我猜测是这样。”
因是妄议皇室,哪怕这院子里只有他俩,韩博也将声音压得极低,“武帝为郡王时,李王妃逝世多年,王妃之位总该有人坐,三位王子生母出身俱是不凡,不论选谁都不合适。巧的是崔太后再度有孕,武帝便私底下许诺,若能平安生产便上奏朝廷册立王妃。”
江冲皱着眉头,觉得说不通,以他从长公主那里了解的武帝是一个胸怀广阔一诺千金的大丈夫,或许可能会因为一时高兴许诺此事,但武帝绝不会因为妾室生了女儿便言而无信。
纵观长公主在武帝时期行事,那是何等的自在果决,连宰相的奏折上都有公主的蓝批,若非武帝支持,安能至此?
韩博仿佛是看透了江冲心中想法,笑了一下,耐心提点:“可巧的是,崔太后满心欢喜等待生产之日,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何事?”江冲忙问。
“你自己想。”韩博试图引导江冲自行推测。
“定川将军叛国投敌?”
江冲猛然想起他幼时学本朝历史的时候,洪先生讲过,佞臣万真之子强迫了一位六品翰林的新婚妻子,那位投水而死的烈女子正是定川将军的唯一的老来女。
文帝包庇万真之子,只将其贬谪出京,又赏了大量金银珠宝给定川将军。
定川将军谢恩之后,心如死灰地表示请旨戍边,并将家眷留京为质,文帝准奏,还在朝堂上称赞其忠心可鉴日月。
一月之后,定川将军叛国投敌,引着安伮大军一举击溃大梁北部三百里防线,然后在国境线前自刎谢罪。
消息传到京城,文帝震怒,派人捉拿定川将军家眷,结果执刑司到了将军府才发现府中空无一人,唯有定川将军老妻早已冰冷的尸体。
因为当初洪先生讲课的时候还特意提过,这事发生在长公主出生的那一年,所以江冲记得特别清楚。
自那以后,武帝再无一日清闲,忙着筹措军饷、忙着操练兵马、忙着北上抗敌、忙着应付朝廷……有太多的麻烦等着这位心怀社稷的陇西郡王解决,至于当初对小妾的许诺,或许是真没想起来,又或许是想起来了,但在武帝心中这又不是什么急事,大可以等到平定江山,站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之后再兑现。
这一等便等了十余年。
崔太后未必会理解武帝的宏图抱负,她看到的只有自己生了女儿之后便从此失宠,触手可及的王妃之位,被这个女儿到来推到越来越遥不可及的位置,日复一日的自我洗脑催眠之后,崔太后对公主生出怨气。
直到武帝势力越来越大,新君之位几乎再无变数的时候,在平阳江氏的游说下,崔太后看到自己儿子和东宫的距离,就像自己当年和陇西郡王妃之间的距离一样,她突然就对区区王妃之位没兴趣了,她的儿子是未来新帝的长子,只要能跨过东宫的门槛,她就是太后之尊。
用一个和自己不亲近的女儿换后半生的无上尊荣,再划算不过,何况这本就是她的出生欠下的债。
“原来如此。”江冲喃喃道。
公主下嫁徐太师府,不单单是违背了武帝为女儿和爱将定下的婚约,更重要的是打乱了武帝登基之后料理前朝老臣的计划,武帝因此厌弃崔氏。
可崔氏仍旧不懂,只以为武帝爱重女儿,不惜为了女儿打她这个皇长子生母的脸面,当初的怨气进一步演化成深入骨髓的恨意。
更何况还有后来公主不受崔氏控制,执意下嫁江闻,不肯为自己被贬的兄长在武帝面前求情。
一桩桩,一件件,使得毒汁浸满了崔氏全身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