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362)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竺年已经收拾赶紧,还在亲自下厨做菜。

宫人就来说屋子已经收拾好了,带太后去了隔壁一处比竺年住的房子更大的宅子,又另外一个宫人,把几位小殿下带去了另外一处宅子。

一行人不说风尘仆仆,也是远道而来,换了衣服、妆容,忙活了好一会儿,才收拾成华贵样子来参加竺年准备的接风洗尘的晚宴。

毕竟是小院,不是正经王府,没有那么大的空间。

宴会就摆在院子里,搭好的架子上悬挂了高高低低的琉璃灯,两个厨子在边上烤全羊。

没有歌女舞伶,他们就自己弹琴奏乐,也是一片欢歌笑语。

食物没有宫中精致,但是味道极美,大快朵颐反倒更符合姜家人的豪迈。

竺年听着长随给他讲解姜家“骨子里的豪情壮志”,表面符合,内心不以为然。这些小公主小皇子,懂个鬼的豪迈?

再说,大口吃肉就是豪迈了?和豪迈沾边吗?

欢快的夜宴没有持续多久,太后年纪不小,小殿下们又年纪太小,又是长途旅行,大概就过了一个时辰,就各自回去休息了。

接下来没有吃完的酒肉,自然是御林军他们的。

尉迟兰交代了一声:“不要太过吵闹。”就拉着竺年也离了场。

竺年看他竟然表情平静,有些意外:“今天学生们表现还不错?”

尉迟兰回屋自己泡了一壶菊花茶解腻,闻言没好气地瞪了一眼竺年:“你不提他们,我能少气一点。”他一连喝了三盏茶,还是气不过,“我就不明白,这么简单的文书,照着固定格式抄,剩下的把事情说清楚,这么简单的事情,也能出错!”

两名军屯的学生,一个是红四,另一个是改朝换代后派下来掌管军屯的军官,姓蒋。

蒋大人有上进心,自诩聪明,虽然是军官,但学问不错。他自觉年纪不小,身上又有伤病,将来不好再上战场,就谋了这么一个职缺,想着好好管理一个军屯,过过小日子也和美。但既然有机会能够跟着尉迟先生学习,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不能错过,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呢?

当然,这位是真的自诩聪明,不然不会权利被竺年的人全都架空了,还美滋滋的来上学呢。

红四来,那属于陪绑。他倒是真的有些基础,毕竟南地的基础教育做得比北地好很多,他又是竺年亲卫营的人,各方面受到的教育都不差,甚至还在梁州研究院挂名。但,他要是真的能搞得明白当官的这一套东西,他就不会在银鱼里面了!

今天他不是竺侯,就是茅高远那样的角色,怎么会是红四呢?

万万没想到当银鱼竟然还要重新上学!

他甚至不是红三,不然尉迟先生动起手来,红三应该还能比划两手。

唉!他恨不得自己真的是一条银鱼,去银湖把自己给放生了。

“小王爷,先生……”

竺年想劝慰尉迟兰几句,突然注意到屋里多了个人:“你怎么来了?”

红四蹲在角落里,也不知道来了多久,像个没有存在感的蘑菇,要不是出声,连尉迟兰都没注意到。

红四苦着一张脸表明来意。

竺年想了想说道:“这样,我这两天找个借口,你来我作坊里打下手?”

“哎!这个好!”红四一张脸顿时就亮了起来,高高兴兴地留下一封信行礼离开。

不得不说,红四的功夫在银鱼里算是垫底,但也是在银鱼里,而且潜伏隐藏是银鱼的基本功。红四做不到在众目睽睽之下来去自如,但是在这种御林军们非常放松的情况下来去,并不困难。

过了两天,小张公公去外面到处打听会做木工活的人。

照理来说呢,在码头工地这种全是匠人的地方,会木工活的人不难找,还很多。但小张公公的要求肯定不是建造码头的匠人,而是另外再找:“手艺差一点没关系,主要是人得细心,脾气耐心得好。哦,对了,手脚一定要干净。”

听着小张公公要求的赵县令一头雾水:“这是要做什么呀?咱们这儿家具不都是统一包给东风号的吗?”

“不是做那些。王爷不是自己弄了个作坊,要有个人给收拾屋子,顺带打打下手。”他原本收拾屋子倒是还行,但眼看着竺年做活的东西越来越多,他就应付不过来了。有些工具和部件实在太过细巧,一不留神就给碰坏了。

“实在找不到木匠,别的匠人也凑合。”

赵县令听着这种一点都算不上要求的要求,只觉得脑壳疼,非常明白这种看着低的要求,要求才高着呢。

他花了三天时间,精挑细选了三个人,送去给小张公公,结果不到半天就给退回了。倒是消息传了开来,军屯的那位蒋军官把红四给推了出来:“我们家老四手巧,屯里有什么坏的要修的,都是找他。一些家伙什也能做,先前还给葡萄园做过活。为人、手艺你们也清楚的。”

蒋军官说的是红四做的给葡萄园铺竹子打孔,做简易滴灌的活。

其实红四当初来书院,别人就很奇怪。毕竟按照红四的出身,哪怕他学得再好,也不可能当个正经的官员。

同学们也都知道,红四识字,但学问一点儿都谈不上。

现在把他推出来给竺年打下手,也没人觉得断了他的前程。

尽管竺年知道会是这样的流程,也感觉不太适应:“说白了,就是觉得你可以随意被安排呗。”

总有人觉得自己身处高位,就可以不把别人当人看,随意安排,还觉得是一种恩赐。

红四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已经算是不错啦。”从书院解放出来到了作坊,他整个人神采飞扬,“反正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他这个幸运,不是指被蒋军官安排来书院读书和到竺年手底下做活,而是指自己一个孤儿能够被竺年这么一路培养到今天的程度。

当初和他一起的孤儿数量很多,竺年的年纪也不比他们大。他年纪越长,越能觉出竺年的不容易,也更感觉到自己的幸运。

当初那些小伙伴们,其实能够加入亲卫营的人数不多,大部分现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比起寻常人家也不差。

他们被竺年一手教养长大,竺年也不需要他们卖身卖命。

小张公公送茶点来,听到红四的后半句,觉得这老四瞧着老实巴交的,口舌倒是伶俐。转念一想,原先军屯过来银城这边买卖,尽管只是一些蔬菜和肉类的生意,这人就能带队做主,显然各方面能力是不错。

“王爷,酸梅汤和雪花酥放外面凉棚里了。酸梅汤是冰镇的。”

“哎!”竺年招呼老四,“走,洗洗手,吃个点心。”

现在早晚有了明显的凉意,但白天大部分时候还是很热,尤其是在工地上或者在作坊里工作,一会儿就能满头大汗。

银城有冰窖,冬天的时候从银湖拖来的冰块存了满满当当。除了做些清凉消暑的吃食用,还能给一些地方摆些冰盆降温。

几位小殿下们觉得很正常,太后倒是觉出一点来,问竺年:“今年卖冰赚了不少钱?”

竺年看到太后在,只能把脸洗得更干净些,喝酸梅汤都端出世家子的样子,挤了挤眼:“这儿赚的钱,不都是为了给父皇省钱嘛。我可一文钱都没往自己兜里揣。”

开源节流,能做到,就能多出不少小钱钱。积少成多,花钱方面手头就能轻松一些。总不见得那么大一个工程,给食堂加一顿肉都得特意找上面额外批钱。

“没说你这个。我还能不知道咱们家糕儿?”太后自己的小儿子就是管着户部,但这几天转下来,觉得这个“大孙子”才更适合去户部。这就是一尊金娃娃啊!

太后在这儿,能够坐在凉棚里吃下午点心的,自然就只有竺年。其他人把下午点心搬去了后院。厨房外面搭了个棚子,能吹风能乘凉,除了没水井,都还不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