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268)
第二天,换班的长随先把竺年送到工地,安排了工作之后,又送他去梨园小筑;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把人送到皇宫里——这位要赶着上宫里蹭饭。
御林军按规矩把马车检查了一番,才放他们进去。
不用更换马车,直接到了太后宫里。
竺年还不等马车停稳,就跳下去往里面跑:“奶奶,我来啦!还有午饭给我吃吗?”
太后就亲自推开门来,笑:“奶奶还能缺你一口吃的?快进来,正好说起你呢。”
“没说我坏话吧?”竺年和宫女一人一边轻轻扶着太后的胳膊,一进门就“哟”了一声,“烧暖气了?”
宫女笑吟吟道:“是。昨天就烧上了。这几天冷得太快。”
太后这边宫里又靠近一个小湖,夏天凉爽一些,冬天那必然凉爽更多。
暖气一烧上,伺候的宫女太监立刻就觉出好了。
虽然他们住的地方没有暖气,可边上就有那么一间温暖的大屋子,自己小屋里也能暖和一些。更重要的是,烧了暖气之后,时时刻刻都有热水,干活要少遭罪得多。
京城这边比起原先的上都,那肯定要暖和一些,但是冷就是冷,都不好受。
太后其实已经吃过午饭了,这会儿见竺年吃得香,也让人多添一副碗筷,跟着吃了一些。
伺候的宫女们看着就很高兴。
太后上了年纪,每天早早醒了,吃得也不多。宫中的一些皇子皇孙,她也免了晨昏定省。
天气冷,太后也不想往外面跑。
每天除了皇后会过来陪着说说话,其余时候太后宫里头很是冷清。
竺年一来,整个宫里头就变得热闹起来。
等竺年吃完饭洗漱完,仔细瞅了瞅太后的面色:“天气冷,您带在屋里也别老看书。站起来活动活动,打打拳什么的。”
太后笑着拍了他一下:“拿我这老太太寻开心呢?哀家多大年纪了还打拳?你还不如教戈儿打拳去。”
竺年比她更吃惊:“没有养生拳吗?”
说着,他站起来:“您站这儿,跟着我试试。不是教您去打人,就是把身体都活动开。”他又让伺候的宫女太监们跟着一起学,“都一起来,把动作记下。”
太后说了一句“胡闹”,倒还真的跟着比划起来。
总共就十个动作,做下来不到盏茶时间,竟然浑身都暖和起来:“确实感觉不一样。”
竺年怕她忘记,还是让人拿来纸笔,用火柴人画了图,还像模像样做了个封皮,写上《武功秘籍》。
太后看得赶紧把手上的茶盏放下,笑得连拍了他两下:“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逗!”又问,“你高祖奶奶和奶奶也打这个拳?”
竺年顿时面露苦色:“她们不打这个,她们真打拳,打人可疼。”
大月高祖文治武略,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开国伊始,天下还没有大治,对武功的教育还更重视一些。
宋家子弟,无论男女,从小都要练拳。
竺年小时候刚启蒙的宋家拳,就是简化的一套军拳,是他高祖奶奶手把手教的。
盛元长公主宋婉在宋家的时候是个小透明,受到的教育只能说是天家平均水平。
他的亲祖母宋萱,身为嫡女,那种文治武功的教育,加上她本人极具天赋,学到的东西远比旁人想象中的更多。
想想他亲娘罗英,就是宋萱亲手教出来的将军。
竺年等太后缓了缓,就说起来意:“奶奶呀,您借我点钱呗?”
太后想都没想,就吩咐身边伺候的管事嬷嬷:“林嬷嬷,你去库房取两箱金子,一会儿让糕儿带走。”又问竺年,“怎么就缺钱了?还是又看中哪儿的地?两箱金子够不够?”
“还是奶奶好。我就知道跟您说比跟皇叔说有用。”竺年笑嘻嘻,“先不跟您说做什么,等回头我给您看账本~”
作者有话要说:先生(▼ _ ▼) :作业做哪儿去了?
糕儿⊙△⊙:……
先生 (▼ _ ▼):忘记做作业了?
糕儿_(?ω?? ∠)_:我给先生做点心吃叭。
先生(づ ̄ 3 ̄)づ:我把糕儿当点心吃叭。
(完)
第一百五十三章 打野猪去 ...
箱子不大,装满了金子,非常沉。
御林军出身的长随一时不察,被压得双手一沉,险些闪了腰。
竺年提着另外一箱金子,瞧着没用什么力气,轻松放到车上,打着哈欠吩咐:“去工部。”
“不直接回家吗?”带着两箱金子在外面跑?
长随:突然感到弱小。
“先不回。”从太后宫里到工部有一段距离,竺年做好准备眯一个简陋的午觉,刚把盖毯展开就想到,“一会儿经过兵部,去跟先生说一声,今天咱们住城里,让他别着急出城。”
“哎。”长随应下,驾着马车照做。
一会儿尉迟兰那边也通知到了,工部也到了。
这一次都不用竺年掀帘子刷脸,门口再也没有人敢拦他们。
竺年直接去找了工部尚书:“韦大人,找您借几个人。”
冬日降临,工部的活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一些像皇陵、城墙之类的大工程,这会儿都停下了,但是一些小活一直都不少。
随着迁都一起过来的文武百官,许多小官员住的房子可都还没修好。
这些品级不高的小官,可没有什么御赐的宅邸,住的都是朝廷统一修建的集体宿舍。只有位置还不错,
距离各个衙门都不算远。其它的,只能说是不至于坍塌,勉强能住上两三口人。
家人多一些的,或者是一些没有品级的小吏,只能就在外面租房住。
“公司”改了个名字,换了一批上层,他们这些小官小吏也就是能多发一点奖金,哪怕是换了一座京城,那也是京城,房价高昂,房租也不低。
伴随着冬天的到来,梨园小筑因为有火炕,几乎一眨眼就租完了剩余的空房,还都是一些南迁的人。
普通老百姓之间,大多也不讲究什么。加上住在里面的,大部分是在一号码头工作的匠人,算起来大家都是替朝廷做事。除了有些口音方面的问题,说话得放慢语速之外,相处倒还算和睦。
韦逸仙听竺年说要借人,先问:“要做什么?现在修房子的匠人可紧张,我还想找你借人呢。码头那儿现在还能干活?不行就让他们来我这儿搭把手,保证不扣一文钱。”
其实真正隶属工部的匠人,数量不多。
工部管得最严的匠人,是能够锻造兵甲,铸造钱币的匠人。
其余匠人,除非是技艺极其精湛的大师傅。其余的绝大部分都是根据户籍来摊派任务,算是匠户的赋税和徭役。大部分都不给工钱,或是给一点点工钱,饭食也很不怎么样。
韦逸仙说的找竺年借人,显然走的是另外雇佣的路子,同样给匠人算工钱,给的应该会比正常的市场价略低一些,好处是不愁没活干,也算稳定。
竺年没一口回绝:“现在还能做一些活,您给我个具体的单子,回头等那边结束了,我问问有没有愿意来做的。”
韦逸仙确实是缺人手,但也就是随口一提,没想到竺年会真的答应,一听就喜笑颜开:“行!最慢后天前,我一定把详细的单子给你送过去。”
竺年就说起自己的来意:“今年冬天冷得快,太后寿辰快到了。她老人家体恤百姓,想着把城里一些房子修一修,好少冻死一些人。”
韦逸仙瞬间就僵住了。
他说什么来着?他不是刚说了缺修房子的匠人吗?
缺什么,找他要什么,那也得他有啊!
可太后的寿辰,又不能一口回绝。
竺年拿小眼神瞅他,只能说道:“您这儿是真的拨不出人来?”
韦逸仙苦着脸:“真不行。从年初到现在,匠人们压根没休息过。”他还想再多诉几句苦,想到眼前这位半年多时间,修了两个坊和大半个码头,工部这边捏着顶好的匠人和资源,却连城里的房子都没修完,又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