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252)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大学士听到奏折的内容,心头猜疑不定,却不敢提问,快速把奏折拟好,交给姜卓。

姜卓看过后,让大太监盖上印,交给竺年:“朕知道你心存芥蒂,但朕会叫你知道,只要你能为朕所用,朕就保南王府百年平安。南王府只会有你一个主人。”

他这话说的很明白。他要让竺年效忠。

竺年笑了笑:“陛下胸襟,臣自愧弗如。为天下计,臣自当竭尽全力。”

他小肚鸡肠,特别记仇。打工只是为了天下,不是为了老姜家。

姜卓见他不接茬,让他接了旨赶紧退下去干活。

倒是姜崇等竺年走远了,说道:“这小子,多少有些不识好歹。难不成他还指望着,南王府还有他的一席之地?”

“你也说了,还是个小子。要是能被朕几句话说动,那就不是十八岁了。”他拿起一封奏折,又放下,终于觉出疲惫,“赶紧回去好好休息,你可不是十八了。”

竺年这一次倒是没拖拉摸鱼,而是认认真真地写了几个策划方案。

当然,还没有考察整条沃水极其沿岸地区,他这个方案还只是一个草案。作为一个实际上已经走过了绝大部分沃水流域的人,且有着相当的工程经验,他的草案数据详实,已经比得过大量正式方案。

先前给竺年送人的管事太监,每天负责盯着竺年干活,并且他写的相关内容抄录一份,送到御前。

姜卓每每冷静下来一点,就被这些内容弄得心潮澎湃。

伴随着草案的逐步成型,他几乎已经看到了沃水上白帆点点,看到交织的河网上往来繁忙,看到整个姜国繁荣兴盛。

尉迟兰不明白竺年这么积极的原因。

虽然竺年的活动范围扩大是件好事,但显然姜卓不会同时放他和竺年一起在外面。

竺年的草案写得越快,就代表两人会越早分开。

这么大一个工程,不是两三天,甚至不是两三年就能搞定的事情,刚新婚就要分开那么长时间吗?

“平时写功课都没这么积极,身为户部侍郎也不见你去点卯,现在给个工部的都水使,倒是积极。”

竺年没想到尉迟兰会在这种时候闹别扭,反正两人现在被窝里窝着,侍从们也不至于丧病到盯到他们卧房里。

“赚钱不积极,思想有问题。”他小声但兴奋地说道,“那么大的工程,到时候我不但是工程负责人,还是唯一指定供货商,这钱来得多容易。”

尉迟兰想说竺年又不差钱,但是想想两人开销的地方其实很多也很大。

两人被拘在京城,现在想联系外界,都得想许多法子;至于外面许多势力,多少有些兼顾不到。

沃水是比不上楚江,但已经是一条极大的大河。这么大的工程开启,到时候要动用的物资极大,需要的人力极多,又远离京城,哪怕姜卓也无法再像现在这样,把竺年盯得那么死。

他想明白了,还是舍不得分开,四肢缠过去把人抱紧,声音有些阴恻恻:“姜卓真是想做明君想疯了。”

水运确实有着陆运比不上的优势。

但是在沃水航道一旦修到竺年草案上的程度,那简直是是把京城送到南王府的舰队炮口之上。

这种危险,朝中肯定有人能够预见。但是姜卓谁都不说,直接自己决定,多少有点刚愎自用。

“他把旧国掏空,现在看着风光,底子还能剩下多少?他要出成绩,来证明自己决策的正确。”竺年大概可以理解姜卓的思路。

姜卓愿意重用他,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就像相邻的两家,其中一家把自己家的家具电器全都卖了,连锅碗瓢盆都没能幸免,雇了一群打手,把隔壁家房子硬占下来。

表面上他是得到了两间屋子,但是自家看着好好的房子,里面家徒四壁。刚占下来的隔壁家的房子,屋顶墙壁破了洞,窗户门板都被砸烂,里面的家具更是没剩下什么。

现在他要在这两间屋子继续过日子,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把房子先修好,把家业重新置办起来。

姜卓手头倒是有一些大月库存的财货,数量还不小,但是金银铜钱都不能变成柴米油盐。粮食生产需要时间,实现朝廷对地方的掌控更不是简单派遣几个官员就能够做到的。

尉迟兰还是不开心,冷笑:“你也未必能真走出京城。”

竺年想反驳,但很快尉迟兰的话就应验了。

疏浚河道这样的大工程,责任大,油水也大。

不管是出于哪方面,在这件提案被拿到大朝会上讨论,竺年就没法立刻出行。

姜卓也不是省油的灯,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让竺年先把京城外的沃水码头先做一个样板工程出来。

竺年乐得在梨园精舍躲懒。

太后带着姜戈来看他,免了他的礼:“还以为你忙得足不沾地,没想到倒是惬意。”

“又不用我亲自盯着做工,每天转上两三次就行。反正有什么事情,他们会来找我的。”竺年招呼姜戈过来,给严肃脸的小朋友塞了一碗冰粉,“尝尝看。”

透明Q弹的冰粉,伴着红糖、花生碎、糯米丸子和各种果肉,瞧着丰盛又看。

太后跟着吃了一碗。

姜戈已经快速吃完。他从来没住过这么小的院子,十分好奇。竺年就让长随带着他转转。

休憩的桌椅摆在河边,凉风习习。

小院里的花草瞧着随意,却大都是各式香草,没什么蚊虫。

太后和竺年闲聊了没几句,不知不觉睡了个午觉。

伺候的宫女轻手轻脚扶她起来,小声笑道:“娘娘许久没睡这么踏实了。六殿下也睡着,这会儿还没醒呢。”

太后到底上了年纪。年前又从姜国旧都搬来这里,一路舟车劳顿,来了之后还有些水土不服。

御医每次诊脉,都让她好好休息,慢慢调养。

可朝野如今的情况,事务繁多。太后哪能完全放得开手?

太后踏实睡了一觉,觉得精神也好了许多,问:“现在什么时候了?”

“未时末,马上就要申时了。”宫女拧了手巾,伺候太后洗脸,“工部的匠人们来找世子殿下,刚去了外头。”

太后问得更细了一些。

宫女了然,就把她午睡这段时间,来了几波人,说了什么,都详细说给太后听。

太后点点头:“不错,还是在做事情的。”

太后不是个闲人,来这儿一趟是为了安抚竺年。

最近伴随着竺年报告中的“一号码头”项目的动工,各种规划图纸以及建成后的模型出现在了御书房里,只要看过的人无不感叹一号码头的前景广阔,只要稍微再往深里面想想,就能够明白这其中涉及到的利益会是多么可怕。

这样的大工程竟然交给一个前不久还和他们对着干的人手里,反而没交给伴随着姜卓立下汗马功劳的“自己”手中,一些人选择明面上反对,一些人则选择暗中使绊子。

明面上的反对声音,姜卓自然会处理。

和工程相关最紧要的两件事,一件是财力,由姜崇这位户部尚书直接敲定,敢在这里下手的人,已经从户部拖了出去;另外一件是人力,工部那边几乎没有派出任何辅助的官员,连工匠都只派了一些堪称老弱病残的。

关于这方面的事情,竺年的奏折写得可勤快。只要有人敢来找他麻烦,他立马就写奏折上报。

他的奏折也不需要经过别的部门,直接由身边的管事太监交到御前,连大学士都不能插手。

由于这些奏折实在太多,太后就带着姜戈来了。

她出面会显得更加温情一点,比姜卓这个皇帝出面更柔软。

她洗漱完毕,阻止了侍从的通传,轻轻走到前面的厅堂,看竺年和几名身着工部小吏制服的人说着什么。

竺年背对着她,还是第一个发现她过来的人,赶紧回身行礼:“下官吵着太后娘娘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