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肖帝(快穿)+番外(93)

作者:辛宸 阅读记录

正常情况下,二三十岁能够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做翰林编修,已经是了不得的成绩。

而三年翰林院养望之后,再入六部或监察院,或到地方能够任职历练,做出成绩后,按照京察三年一考,能够升职成为侍郎的,少说也年过四十,能够在五十岁以前成为尚书入内阁的,都是官运亨通一帆风顺的,运气差点的,差不多熬到五十多六十岁,才能入个为相。

在弘治朝,因为弘治帝的提拔,如今内阁的几位其实都不算大,除了首辅刘健六十六岁之外,李东阳五十二岁,谢迁四十九岁,都算是“年轻”的。吏部天官马文升如今已七十三岁,仍是老当益壮,不减当年。

可他们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可没有得到王守仁这样的机会,能够以一纸奏疏,直达天听,让皇帝亲自下旨,命内阁参考他的奏疏拟定边防策略,显然要重用此子,眼看着这孩子就如潜龙升天,要直踏青云而上了。

而内阁诸位的子孙当中,别说二十多岁中进士的,就连三四十岁没考中进士的也比比皆是。

都说虎父无犬子,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儿孙不肖,父祖是名臣名将的,子孙一无是处甚至纨绔败家的才是最常见的。

像王华这样,父子进士的,在朝中都是佳话,更何况,如今王华眼看着升职有望,儿子也争气,才刚入朝为官就得了皇帝青睐,委以重任,怎能不让他们各种羡慕,只恨自家没有这样的好儿子替自己争口气啊!

从皇帝对王守仁的重视程度,他们可以断言,只要这此边疆防务策略得当,不出意外,此子定然会成为今科进士中晋升最快的一个,就连一甲三名翰林院的那些都比不上。

如今的王守仁还不够资格入内阁议事,他们便先找来了王华,讨论一番之后,决定先提个章程上去,按照皇帝的意思破格提拔王守仁,直接入九边都督府,代天巡察,这种类似于“钦差”形式的临时职务,若是做得好了,很快就能立功转正,从七品主事,直接连跳数级成为封疆大吏,反超那些会试排名在他之前的进士。

可若是干得不好,也是新政的实验失败,罪责自然由他一力承担。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承担得起,自然飞黄腾达,承担不起,便会被重则压垮。

王华忧心忡忡地回到家里,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儿子,再一问,居然一早就被召进宫去面圣,显然皇帝比他还要心急,根本不会给他替儿子请病假打退堂鼓的机会。

而王守仁本人,也压根没想过要打退堂鼓。

作为一个十五岁就试图上书平定叛乱还跑去塞外观察地形制定战略的少年,他从未平息过胸中的豪情壮志,反而是压抑得时间越长,能够得到机会抒发时,就会越发激烈。

在新婚之夜能和道士讨论养生术忘了回家的王守仁,当他拿出七天七夜格竹求知的劲头跟皇帝父子讲解他的奏疏内容时,就连嬴政这样见识过几朝能臣的皇帝,都大为触动。

他和朱厚照能看到开中折色后边镇的问题,是因为有后世的记忆和后人总结的教训,可时人大多数都只看到了眼前利益,看到开中折色后盐税带来的百万纹银,充斥在国库之中,却看不到边镇日渐荒废,防线萎缩,物价上涨,这些现在并不是“大问题”的小问题,却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将大明王朝彻底压垮碾碎。

而王守仁才刚刚入仕,只是去边城治丧,路过了边镇而已,短短几月时间,就能看出其中问题,并写下这样一篇言之有物且执行性极强的奏疏,其能力可想而知。

嬴政都不禁替原身父子可惜,当初他们若是知道重用此人,亲贤臣远奸佞,又何至于落得后继无人,断子绝孙的结局。

他毫不犹豫地就让朱厚照当场拜王守仁为师,朱厚照也没犹豫,干脆利索地行礼拜师,反倒是吓了王守仁一跳。

王守仁:“微臣才疏学浅,岂敢担此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厚照知道他后来的成就,今日又听他一席话,当真是胜读十年书,尤其喜欢他文武双全敢作敢为的性子,比那些成天掉书袋的老夫子们更对他的胃口,哪里肯让他推辞了,当即便抓着他的手,眼巴巴地望着他说道:“王大人莫非事觉得我愚钝,不堪教导,所以不愿教我?”

王守仁吓了一跳,他在族中因格竹之事被人当做痴狂,很多小孩包括他亲弟弟都对他敬而远之,可没想到面前这个玉雪可爱的小太子殿下竟然如此亲近他,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中满是委屈和敬慕之色,让他将到嘴边的拒绝之词又咽了回去。

只能硬着头皮说:“微臣只是怕耽误了太子殿下的学业……”

“耽误不了!”嬴政大手一挥,果断定论:“以王卿之才,教他绰绰有余。正好你去边关巡查之际,带着他同行,也让他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先前朱厚照三番两次想出宫,都被嬴政驳回,如今突然听到自己居然能出去,这一去还是直奔塞外,当场了高兴傻了。

“父皇,你说真的吗?我真的可以跟王少师出关?”

嬴政面孔一板,说道:“你既然不信,那就不必去了……”

“我信!我信!多谢父皇!”朱厚照万万没想到,过来旁听王守仁讲解还能得到这等福利,一时间高兴得差点手舞足蹈,生怕父皇一转头就后悔,赶紧说道:“那我这就回宫去让人收拾行李……”

“自己收拾。”

嬴政当年也是不满十岁就敢自己乔装打扮远行求学的狠人,对这个成天顽皮捣蛋的儿子,也没打算一直关在宫里,像朱厚照这种脾气,压得越狠,以后的反弹就越大,倒不如放他出去行走一番,自己吃到苦头了,以后才不会动不动就想着偷溜出宫惹是生非。

“你若不想被你母后知道,把你拦下来,就悄悄跟着王卿出去,宫中我另会安排人代你读书,免得被人知道你在外面,绑了你做人质来要挟朕。”

“我才不会笨的被人绑了呢!”

朱厚照嘴上虽然硬气,却也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他的那几个叔父们现在看着老实,实际上还在打皇位的主意,尤其是如今父皇就他一个独生子,万一出点岔子,那定然要从宗室中选择过继子,他们便可坐享其成。

王守仁本想拒绝带太子出宫,可听到嬴政这么一说,还是忍了下来。

如今皇帝就这么一个儿子,他都敢把人交给自己,若是自己再推三阻四的,反倒显得无能。

若是能让太子出宫,见识民情和边疆现状,或许能改变眼下的困境,大不了,就是他自己辛苦一点,多想些办法照顾好小太子,不让人有可趁之机便是了。

王守仁想了想,便说道:“若是殿下定要同去,微臣倒有个主意……”

三日后,左春坊左中允杨廷和因祖母病逝丁忧,携子归乡服丧。

几乎前后脚的,被提拔为都察院御史的王守仁前往九边巡察,九边重镇总督及以下文臣武将均在巡察范围之内,携天子剑,若有查实犯案者,可行先斩后奏之权。

谁也不知道,杨家的队伍里,少了个杨慎,王守仁的队伍里,多了个叫朱寿的小书童。

张皇后如今在坤宁宫里设了个小庵堂,每日吃斋念佛,想为自己的母家能够减轻些罪孽。她从朱厚照那得知皇帝不会废了她的皇后之位,不会再纳新人入宫,保留朱厚照的太子之位,却也不会再与她亲近,她便彻底死了那条心,连儿子都不愿见了。

朱厚照也因此“触怒”了皇帝,被罚禁足东宫百日,专心读书,任何人不得见。

杨慎在东宫中替太子读书,负责教他的正是王守仁的亲爹王华,得知今日王守仁带着“朱寿”出发,“师徒”俩相视苦笑,俱是一脸的无可奈何。

哪怕知道王华是状元之才,能得他指教十分不易,杨慎从太子伴读变成太子替身,还是有几分不安,尤其是皇帝不让别人见他,却每日都来考校他的功课不说,还拿些奏章过来让他念,念完了皇帝说出批复意见,还得他亲笔写上去,完全集读奏折、写批复、盖印整理一条龙服务的小秘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