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皇帝后我靠讨好老婆苟活(130)
“皇后殿下讲解细心,更比臣有耐心,陛下不必跟着臣学了,臣的想法是,日后只管陛下的功课,每次给陛下布置十天的,每十天收起来一次,看完了之后再布置下一个十天的。”胥子业道。
他并没有舍不得帝师这个身份的意思,不想抓着不放权,相反,他看起来还挺想秦霁可以早日独当一面的。
“老师比朕自己都还要清楚朕学了些什么,都听老师的安排。”秦霁说道。
胥子业没拒绝,虽说秦霁现在成长了不少,要魄力有魄力,要手腕也有手腕了,只是底蕴还是太差了些,而底蕴要补起来又是不可能快得了的,只能慢慢来。
这个胥子业欲拜托给卫瑜,卫瑜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及各类书籍,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等陛下的功课何时在臣这里能完全合格了,臣就什么时候辞去太师之职。”胥子业对秦霁温和地笑了笑,“能看着陛下成长,是臣之幸。”
秦霁心虚地道:“老师要是教完了朕,可还介意再教一个人?”
说实话,他怎么瞅着胥子业像是要回家养老了的样子?可千万不能啊!
胥子业:“陛下的意思是?”
秦霁直言道:“朕想要将太子秦昭也交给老师来教。”
胥子业认真负责,教学也讲究方式方法,而且是真的学识渊博、见识广阔,秦昭日后能拜得胥子业来给他当老师,那必然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的。
胥子业迟疑:“陛下,两代太子太傅,两代帝师,怕是不太好。”
哪有人将一个太子带大之后又去带一个太子的?又不是太子专业户。
秦霁认真道:“老师,您授课,不管是朕还是皇后都会放一百个的心,所以希望老师下去之后考虑考虑,等昭儿开蒙之后给昭儿当太傅一事。”
自己的学生话都说道了这个份上,胥子业自然也不可能不带考虑就将秦霁给拒绝了。
“那臣回家后好好地想一想。”胥子业道。
秦霁颔首:“辛苦老师。”
胥子业走后,秦霁继续批折子,力图今日批完。
俗话说得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现在将折子给批完,晚上就能幸福地跟卫瑜贴贴!
为了不干活而努力干活的一天。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三千明天抽空补,鞠躬!
第64章
尚衣局将完整的一套大婚礼服给送到了紫极殿来, 请秦霁和卫瑜试穿一下。
同时也是检查一番。
虽说都是按照设计好的图纸动手做的,可万一有他们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还是得根据帝后的意思进行修改, 还有就是得看看婚服是否能穿得下。
这寻常人家过年都给长点肉, 那万一帝后过年也长肉了那该如何是好?
虽说这当主子的不管是过年还是不过年都吃得好, 可总是要以防万一的。
秦霁和卫瑜的身材都管理得好,用之前的尺码做出来的婚服大小合适, 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只要在成婚前他们两个人别长肉就行。
过年都没有长肉, 那想来平时的事务还多些,应当也是不可能长肉的。
……
开春之后,各处都忙碌了起来, 而其中最叫人关心的一件事,那便是春种。
自去年庞书文到工部任职以来,就一直兢兢业业地研究怎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如今也就到了第一次的实验阶段。
整个皇庄都是庞书文的实验场地,秦霁也想去看看庞书文这几个月都做了些什么。
古代社会没有科学仪器作为辅助,要做点什么都没有那么方便快捷,像改良农作物这样的, 就更是只能一点一点地慢慢摸索, 得靠时间来积累经验。
秦霁选了个比较闲的时间,换了一身简便些的衣裳, 就直接骑马, 身边跟了些暗卫和侍卫进行保护, 直奔皇庄去。
今天一天大致都是要在田间地里过了, 秦霁便没有让卫瑜跟着他一起出宫到皇庄去。
不过出宫前卫瑜倒是打趣了秦霁一番:“皇庄如今可是我的地了, 你得叫庞书文好好地种。”
秦霁:“那是自然。”
说好了要回宫一起用晚膳, 秦霁就出了宫。
骑马的速度要比坐马车快上很多,秦霁今天本又不用上朝,所以起床之后早早地用过了早膳就出来了,到皇庄时正好赶上了庞书文和老农们去田间。
“微臣参见陛下。”秦霁来得突然,庞书文也没有提前接到秦霁要来皇庄的通知,忽然见到秦霁还吓了一跳。
“爱卿不必多礼,朕今日来就是看看播种的情况,不用拘束。”秦霁伸手扶了庞书文一把。
说是不用拘束,庞书文也没有那个胆子跟皇帝称兄道弟,能和秦霁关系近到真的可以少些规矩的臣子,那毕竟还是少数。
“是,那就请陛下随臣来,臣为陛下说上一说。”
秦国地域广阔,最南边四季如春,最北边冬天可以长达半年之久。
所以有很多农作物暂时还不能在皇庄里进行实验,庞书文目前所实验的,都是秦国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农作物。
庞书文带秦霁去的第一块实验田种的是小麦。
其实不止一块田,而是很多块田充作一个区域,都种上了小麦,便划作了一块大田。
“陛下,皇庄这边,种小麦可以达到一年两熟,所以这小麦也有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别,现在种下的是春小麦。”庞书文介绍道。
小麦是非常重要的粮食来源,小麦磨成面粉后可以做很多种主食,而主食又是人们日常生活里缺不得、少不得的,秦国百姓并不是谁都种得了稻子的,种不了稻子就只好种小麦。
秦霁看不出来这些小麦有什么不同,只能让庞书文说给他听,庞书文当官就是冲着这个来的,所以讲得头头是道,秦霁也听明白了不少,听完之后又一次感叹这真是个辛苦的差事。
而除了小麦之外,玉米和大豆也是十分重要的农作物,庞书文在皇庄里也划出了实验田来种玉米和大豆。
小麦、玉米、大豆这些都是吃的,还有穿的,也是靠人们种植出来的。
秦国的百姓生活得普通都还不错,所以很多百姓都已经能穿得起好的棉衣了,棉布比麻布的价格贵,之前还支撑不起家里穿棉衣的百姓都是穿的麻衣,后来生活水平上去了,能穿得起棉布衣裳的人也更多了,自然而然的种植棉花的人也就跟着变多了。
当然,也有专门养桑蚕的农户,等那蚕蛹成了之后就抽丝,丝的价格比棉布还要贵,是好买卖,只是丝投入也高些,而且不如种棉花看着稳定,所以并无太多的人一拥而上都去养蚕。
养蚕就不在庞书文的研究范畴之内了,看过了春小麦、玉米、大豆的实验田,庞书文又带着秦霁走了好长的一段路去看蔬菜。
老百姓的饭桌上也不能只有主食没有菜吃,所以研究些好吃的菜出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即便是现在的日子要比过去轻松,却还是有很多百姓的蔬菜是来自地里田间,来自地里田间倒也不是说不好,只是这种也忒看天吃菜了些,而且要是别人去得早,把野菜都给挖走了,那么后面去的人就没了野菜能挖。
而且谁也不能嫌吃食多不是?能吃到嘴里的东西越多,才越能证明这日子过得好。
“陛下,这是臣从帛力国那边收来的辣椒,和秦国本土的辣椒不一样。”庞书文将秦霁给引到了还是一窝苗的辣椒实验田。
秦霁还挺爱吃辣的,便问起了庞书文来:“你给朕说说,这辣椒是什么样的?”
庞书文回道:“回陛下,这种辣椒没有什么辣味,反而有点甜味儿,臣以往也不曾见过。”
秦霁明白了,原来是甜椒啊。
那甜椒能做的菜,好像确实还不少?
“等这甜椒收获了,你叫人送进宫里一点儿,朕让御膳房炒两个菜试试。”秦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