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逃荒,怎可饿着我傻相公(374)
来了满院子的人,他也没想到,一直在担心工钱的事情。
“多多益善,但必须保证手艺好。”
王小五不解:“我们这布料不是为北方打仗做准备的吗?要那么好……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你想想啊,北方的环境能有多好?蛮人居住的地方,荒郊野岭的,到处摸爬滚打,再好的衣服在他们身上也穿不了两天干净。
江承雪噗嗤一笑:“你还真以为我们周家有那么大的本事,能把北方打仗的布料都准备出来?”
王小五:“啊……”
他真的是这么想的,周家的本事可太大了。
而且江娘子自己不也说了吗?要在后方为前边打仗的将士准备衣食呢。
粮食都能准备出来,衣服应该也没问题吧?
“北方打仗的将士,你觉得有多少?”
“不知道,怎么也得……好多万吧!”
这么一想,王小五吓一大跳,好几万的人呀,那得准备多少布料?
光靠一户人家,哪可能?!
“那我们……?”
只管着我们自己人就好了?
江承雪道:“我们做出最好的布料,高价卖给那些富人,再用得来的银子收购那些便宜的布料卖给朝廷,你觉得这样如何?”
王小五恍然大悟,激动地拍大腿:“我怎么就没想到!还是江娘子厉害!”
肖太妃在屋里窗边往外瞅着,对身边的杨氏笑道:“雪儿真是个有主意的,面对什么人都不慌。”
“那是。所以说有她在这个家,没事。”
杨氏自豪得很,这可是她当家的挑回来的儿媳妇,眼光就是好!
第二日。
江承雪跟着王小五到了卢大娘家,还以为会比昨天下午的人少上一些,没想到人反而更多了。
当然,好些是来看热闹。
另外一些是被朋友拉着一起来试试的。
卢大娘一家被这场面都弄蒙了,老人孩子都静悄悄的躲在角落,卢大娘一人到处招呼着。
见江娘子来了,赶紧拨开人群,让她进到里面来。
王小五将沉甸甸的一麻袋棉花放下,道:“大娘,你的机子准备好没有?就开始吧!”
卢大娘解开麻袋夸张地叫了一声:“呀!这棉花真好呀!我还没见过这么好的棉花呢!”
她抓了一把在手里又捏又拉,十分喜欢。
“江娘子,这棉花真好,难怪你要找手艺好的来做,要做坏了还真是心疼。不过今天可纺不了纱也织不了布,这棉花还得去籽,弹成熟棉,这么一大袋子,也得弄个大半天呢。”
“你家里能做吗?”
“当然能做,我们家就是干这个的。”
那就又把满院子的女人遣散了,让她们明日再来。
女人们对卢大娘一家羡慕极了。
很显然,周家对卢大娘另眼相看,愿意让她帮忙。
现在城中有传闻,只要能够为周家办事,这好日子啊,马上就能来了。
第469章 欺负人
赶棉去籽和弹棉都是费时的慢活,王小五还有铺子的事情要操心,江承雪就让他忙去了。
她自己在卢大娘家待了半日,看看基本的赶棉弹棉过程。
卢家靠织布为生,男人赶棉弹棉,女人纺纱织布。
卢大娘纺纱织布的本事是祖传的,做得又好又快,每天能织布一丈,除开这几年老天不开眼,往年日子都过得不错。
到中午,江承雪就饿了,便将棉花放在卢家让她们加工,明天她再过来。
后边一连几日都在挑选纺织娘,每天耳朵里面都是哐当哐当的声音,晚上睡觉耳朵里还是哐当哐当的。
最终挑出二十五个纺织娘,每家给发一袋子棉花,不过要放一两银子在周家做押金,等到棉布纺好,一米的工钱是二十文。
一袋棉花的重量是20公斤,纺织成布,大约重十五六公斤,差不多可以纺织十匹布的样子。
一匹布按十米长计算,就是能够纺织出100米,可以拿到二两银子的工钱。
按照卢大娘的速度要至少纺织一个月之久,速度慢一点的就要更久了。
这收入是很可观的,对女人来说,大部分都是在家里相夫教子,偶尔做点帮工也能是补贴家用,有点收入便是极好的。
当然,像卢大娘家这样以纺织为生的就不一样了,一家子都在做这个事情,每个月赚到的银子,足够支撑他们过一个很好的生活。
其他女人也非常高兴,虽然不能整日把时间花在纺布上,但空闲的时候做一做,挣点银钱还是成就感满满的。
最困难的就是要把一两银子压在周家,一两银子可太多了,有些家庭自家凑不足,还要问别人借上一些来凑。
不过,大家把这一两银子交到周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家如此大的家业,还缺他们这一两银子?
这么好的机会,她们就是借着钱也不能放过,连一向看不上女人帮工补贴家用的男人,这一次都全力支持自家媳妇。
事情都交代出去,江承雪乐得清闲,整天就在空间里倒腾。
这天去藤条匠家里看他们编织出来多少筐子,老师傅果然很上心,江承雪那天来过之后,一家老小都忙活起来了,这短短几天就已经有好几十个筐子编好了。
便付了工钱,装车随她拉到新租的那宅子里面去。
这宅子离桂花巷有些远,周围也清净。屋子里和院子里都是空空荡荡的。
不过之前发放给那些纺织娘的棉花也都是从这宅子里取走的。
跟随周家久了,大家已经见怪不惊,觉得很是正常。
将筐子卸下来放在院子里,大妞问道:“放在这里就不管了吗?这些筐子子是要装什么的?”
“要拿去京城用的,能装的东西可就太多了。这筐子可以摞起来,一点也不占地方,很实用。”
“江娘子说的是,以前我们家的筐子都做成圆的,自从你指点过后,就做方的做的多了,就算是拿到集市上去卖也好卖得很,顺着墙边一放,边边角角都不浪费。”
老师傅的儿子急忙称赞。
连他们自己家现在装东西也喜欢用这方筐子装,一层一层的,该放什么就放什么,不像以前,什么东西都往一个大筐子里放,找都找不到。
送走了藤条匠家的人,江承雪让大妞在外头等她一下,她将院门从里面一关,花了几分钟时间把框子全都放进空间里去。
刚一打开院门,大妞就想往里面看,被江承雪拦住了。
“江娘子,你刚才在做什么呀?我听着你好像在移动筐子,你怎么不叫我帮忙呢?”
“不是什么累活,我就是把框子摆整齐,重新点了下数罢了。走吧,回去了。”
说完,便将院门重新锁了起来。
刚走上主街,就看到杜狗子撒腿往这边跑。
“江娘子,江娘子!”
“杜狗子,怎么了?”江承雪吓一跳,杜狗子这满头大汗的,这是出了啥大事了?
“京城的二爷来信了,你快跟我到肖府去一趟吧!”
江承雪微微蹙眉,跟着杜狗子便走。
路上简单了解了一下,京城鹿儿颈罢工了,上百个赶工的匠人天天呆在铺子里面不做工,要求先给钱再干活。
肖应棠出面也没能改变这种局面。
也不知道这些人从哪里听说东家去打仗了,家里就留了女人孩子,他们担心活做了钱拿不上,所以非要先拿钱后做活。
到了肖府,两位老人家和从桂花巷赶回来的肖太妃都在为这事着急。
京城那些人明摆着就是欺负家里现在没有男人。
那些铺子眼看着就要完工了,就那样摆着可不行呀。
肖太妃将肖应棠的书信交到江承雪手中,急道:“雪儿,若是先付钱,这得多少银子呀?我们手头够吗?”
江承雪扫了扫书信,里面的内容和杜狗子讲给她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