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烈酒家的小相公(346)

他们乐得合不拢嘴,拿着卖油卖出来的本金,又去进了五百斤花生油。

都是走街串巷的,谁不知道谁啊,龚大龚二兄弟俩又进了五百斤花生油的消息很快就在货郎当中传开了。

人都是会算账的,他们一算,人家两兄弟一个多月的时间,挣了他们大半年才能够挣到的钱,顿时眼红得也不卖其他货物了,找人合资地找人合资,找人借钱地找人借钱,拿出积蓄的拿出积蓄,全都涌到路有荣的杂货铺进花生油。

他们也要卖花生油挣钱!

与此同时,城里原先买了花生油的店家回去拿这花生油一做菜,也发现了花生油与他们寻常吃的亚麻籽油味道好吃。

重要的是,它价廉啊。

有那家里开吃食的铺子的,平日里油用得多,拿亚麻籽油和花生油一对比,发现用花生油他们不仅能省更多本钱,还能使吃食口感更好。

这还有什么说的,换油!

各方这一发力,原本寂静得无人问津的花生油铺子,瞬间就在各州府大火了。

五百万斤花生油,根本就不够他们买的,原本滞销的花生油,一抢而空。

虽然钱挣得不多,他们合资的五个人,每个人只分到三千两,但真金白银拿到钱的商人们,嘴都咧到耳后根去了。

这次再也不后悔他们从许怀谦手里进了油,反而大气夸赞起来:“许大人不愧是许大人,从来不会让我们这些商人亏本,跟着他,喝汤都有钱挣!”

卖油的商人们扬眉吐气了,卖面的商人们傻眼了,这价廉的花生油还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给卖起来。

“嘶——”

一想到以后整个大缙的百姓都吃花生油而不吃亚麻籽油,就算每斤油只挣一个铜板,这些商人们的利润也能上天,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从而傻眼中回过神来,表示也要加入他们的队伍:“我们也要卖花生油!”

“晚了!”对此,路有荣朝他们抱歉地笑笑,“我们已经把许大人那儿的花生油给包圆了,并且给许大人签订了一个常年契约,就算你们现在跑到盛北去,许大人也无油可以卖你们了!”

路有荣多精的人啊,一看到花生油行情大好,立马又把卖油的商人给聚齐在一起,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早就派人前去盛北把许怀谦手里的花生油而包圆了,并且商定好了长期契约。

卖面的商人们郁闷不已,不就迟疑了那么一下子,他们这就错失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的?

先前他们给路有荣出了主意,现在路有荣也给他们出主意:“你们没有油,但你们有面啊,买我们的花生油回去炒面吃,每次还能让你们开辟出一条新的财路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些商人想到花生油那独特的香味再配合盛北那劲道的面条,没准真能给他们弄出一条新财路来。

“行。”试试又不要钱,卖面的商人顺势就应下了路有荣的话,“待会儿我走的时候,你给我来桶花生油。”

这下轮番路有荣笑不出来了,他手上也没花生油了,新的花生油还没运来呢。

外地的花生油大火,在盛北的许怀谦也松了一口气。

商人们把花生油运走好几个月了,一点消息都没有。他还以为他的花生油不受百姓欢迎,卖不出去了。

现在看到源源不断从外地来进购花生油的商队,他压在心头的那块石头一下就松了。

能卖出去,花生油普及到全国百姓嘴里,是迟早的事!

随着面条和花生油的大卖,盛北的百姓也彻底没有空闲时间。

以前,男人们在地里干活,家里还能由女人、哥儿们操持,衣服脏了破了,立马就有人洗,有人缝。

但是现在的盛北,就看不到一个闲人,男人们白天去地里忙活了,回来还得在榨油厂里劳作,女人、哥儿们也一样,白天去地里干活,回来不是捻毛线就是去面粉厂劳作。

至于洗衣服、缝补衣裳这活儿,不好意思,实在没空!

这个时候,裴望舒在盛北开的那家衣服铺子就派上用场了。

先前,大家卖了麦子,手里是有点钱了,可刚遭逢大难,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哪里舍得在衣裳上花钱。

只要不是烂得没有办法穿,他们就能继续穿下去。

反正,整个盛北,都是遭了灾的人,大家都一样穿得破破烂烂,谁也别笑话谁。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要进面粉厂和榨油厂劳作,就必须穿戴整洁。

许大人和陈大人说了,身上不干净的不要!

面粉厂和榨油厂都是给工钱的,工钱还不低,少则三百文高则五百文到一两银子,这么高的工钱,谁不想去。

为了挣钱,他们咬牙也要给自己置办两身干净的衣服。

原本大家想着,只是置办衣服,又不是非要穿好,去买点布匹回来自己做也是一样。

可是大家伙忙里忙外的,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了,哪里裁缝衣服的时间。

没办法,只好去买了。

正好,裴望舒派过来的掌柜,为了早日把他们带来的衣服卖出去,天天拿着衣服在田间地头推销。

“麻布衣六十文一套,葛布衣八十文一套,棉衣一百五十文一套!”

以前盛北的百姓听着这个价钱显贵,毕竟,一石麦子才卖三百文,他这一套衣服就去了好几斗麦子,但是等他们自己要去布匹裁缝衣服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成衣价格简直便宜到离谱。

这还等什么!

买!

裴望舒拉来的十万件衣服,瞬间一销而空。

他的掌柜来给许怀谦辞行的时候,许怀谦又把当初给裴望舒说得那番话给他说了说:“你们看,盛北现在缺衣裳缺得紧,要不要来盛北再开个制衣厂。”

“大人,这我可回去回禀东家后才可做主。”掌柜的哪敢胡乱答应,只能如此与许怀谦交代。

“好,你回去好好与你家大人说说。”许怀谦相信裴望舒那么会做生意的人,看得到里面的商机。

送走了裴望舒的掌柜,许怀谦看着欣欣向荣的盛北,从盛北一县的衙门找到正在里面伏案办公的陈烈酒,坐在他对面,敲敲了桌子,朝他笑得可甜了:“陈大人,我们的学校是不是该开业了。”

正埋头处理着公务的陈烈酒,一抬头看到许怀谦那张笑得极为好看的脸,心脏被撞击得砰砰砰地跳个不停。

不论过多少年,他家小相公这张脸,他都百看不厌。

轻咽了一下喉,想也不想道:“开!”

许怀谦不喜欢孤儿院,可能是因为以前在现代的时候,小说看太多了,孤儿院出来的小孩很少有阳光开朗的,他觉得也是,在一个需要讨好人的环境下才能长大的孩子,就算给他一个可以让他安稳长大的地方,没有父母的陪伴,他长大以后也不开心。

何不如,让他们自强自立?

古代的孩子都早熟得很,七八岁就能跟着家中大人下地了,十五六岁就能说亲了。

许怀谦不认为他们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非得把他们放在孤儿院里和一大帮孩子一起长大。

所以,从他一开始来盛北,他就没有设立孤儿院,除了实在小的没有自理能力的找了些妇人帮忙照顾以外,其他懂人事,稍微有点自理能力的孩子,他都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们,给他们分田地,分粮食。

当然,考虑到他们现在还小,没有一个住的地方很危险。

许怀谦自己都没有给自己修建府邸,至今还和陈烈酒住在他俩的帐篷里,砖厂的砖除了供应盛北的基础设施和修建学校,剩余的砖就是他们和一些独身的老人修建的房子。

现在学校和房子都修建得差不多了,许怀谦觉得不能再让这些孩子继续混下去了。

他们得读书。

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他们今后的命运,也只有读书,才能让他们把盛北一年一年建设得更好。

梨子甜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