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六零河山沟一家人(148)

作者:屋顶上的小笼包 阅读记录

周喜叹了一声气,“在学校里干活,爹,周场回来了?”

周洪山点头,“小年那天回来的,累坏了吧,你娘在家里早就包好了扁食,还有芫荽,你喜欢吃的酸汤的。”

周喜瞬间眼睛就亮了起来,“我娘真好,我在学校就惦记着我娘做的这口。”

周洪山笑着让她做后座上,他骑上车,走到半路又下起了雪,洋洋洒洒的。

周场正在家里陪着周实玩,他特意跑到城里找人弄了好多样式的鲁班锁回来。

“好玩不?”

周实自从见了鲁班锁就不愿意撒手,他喜欢玩,听到问他话点点小脑袋。

周场觉得他话太少,男孩子还是要话多一些好。

余秀敏已经在厨房里把水烧开。

周将站在院子里看着周温跟周源在一块玩。

周喜先进来院子,然后喊了一嗓子,“我回来了。”

周温先跑过去,“姑姑过年好。”

周喜弯腰捧着周温的脸蛋吧唧一口。

“我们周温还是这么乖。”

周源看到妹妹被亲了一口,下意识的后退。

周喜也是正准备抱周源的,又把手给收了回来,哼了一声,走到周将面前,“大哥好。”

周将对妹妹回来是很开心的,嗯了下,“你大嫂把水都烧好,就等着你回来能煮扁食吃。”

周喜堂屋都没进,又一头扎进了厨房里。

“大嫂,我好想你啊,真好,我回来就能吃上大嫂煮的扁食。”她上去又搂了一下余秀敏。

余秀敏就知道她还是个人来疯,“好,快松手,扁食是娘包的。”

田耽刚刚正在择芫荽,冬天的芫荽上面用了好几层小麦秆盖着,这样还能保暖,免的冻坏,看着她在那嗷嗷叫。

周喜又过去赶紧把人抱了一下。

“我就知道娘最疼我。”

周场早就听到她的声音,从堂屋出来来看她。

“呦,我们的外交官回来了。”他勾起嘴角眼里含笑的跟她说话,然后伸开胳膊。

周喜倒是不吝啬自己的拥抱,过去抱了一下就松开,上下打量着他,“真不错,看来部队很锻炼人,能活着回来就好。”太让人担心了。

周家一家人热热闹闹的。

余秀敏把扁食给她盛出来,“你回来的晚,我们都吃过了,你快吃吧。”

酸汤扁食,里面放了芫荽,还有自家做的醋,调味的,配着肉馅的扁食,香的不行,再喝上一口酸酸的汤汁。

周喜一口气吃了两碗,都打了一个饱嗝。

“对了,我姐回来吗?”

周洪山摇摇头,“说是今年带着宁期回首都,让谢老爷子看看孩子,还要带着孩子去给程老爷子上香。”

他们去年也没回去首都,老人自己过年也不合适。

周喜叹了一声气,“也是,我已经好久没跟我姐一起过年了,原来出嫁了就会这样。”

她才不会结婚嫁人,等到晚上河山沟雪已经下的越来越大,她拿着钱去了周卫家里。

周卫家里正在包扁食,前几天分的肉,今天菜剁馅,主要是家里人也都没什么心情。

周卫媳妇听见敲门出去,看到周喜很是惊喜,周喜是周家第一个大学生,她回娘家都被人问了好多遍,因为自家妹妹的事情,娘家一些嘴碎的都会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听着也生气,但自从周喜考上大学,她就有了很多底气。

“咋这会来了?冷不冷啊?”说话就拉上周喜的手。

周雄山跟余霞在堂屋里看到周喜来也站了起来,其实也是挺怵她的,谁让她的脾气最像田耽。

周喜虽然不想跟他们说话,不然就会想到周华姐那个背影,但还是叫了人,然后就把钱掏了出来。

“周卫哥,这是周华姐托我送回来的,是她两个月的工资,让你给家里人都添上衣服,她在首都挺好的。”

周卫看着手里的钱,眉头紧皱。

周慧自小就跟姐姐一起长大,听见这话就掉了眼泪。

“你给周慧捎回去吧,家里都好,不缺钱。”周卫只觉得家里没护好她,“她自己一个人在首都,身上不能缺钱。”

周喜没收,“周卫哥,你拿着吧,不然周华姐心里也不好受。”

周卫没再说话。

周喜也没多待,捎完话就走。

周卫跟周卫媳妇把人送到门口。

齐绢花也是今天到家,下午就把自己买的东西拿了出来,让她爹娘都穿上。

卢氏穿上鞋子眼眶就泛了红。

“这,这得多少钱啊?”这摸着就舒服,厚实。

齐绢花自己能赚钱,而且学校还有补贴,“不贵,娘你放心穿,等到以后我还给你买更好的。”

齐大勇穿上鞋都不知道咋走路,那些年穷的时候甚至都没鞋子穿,现在还能穿上从首都来的鞋。

“这里面还有两双,是给我舅还有妗子的。”

卢氏觉得是应该的,大哥跟大嫂对她家是真的好。

“你知道孝顺好,那周家的钱给了吗?”她没本事,半年才存下来一块三分钱。

齐绢花点头。

“给了,您放心。”

齐大勇半下午出去跟人唠嗑,就被乡亲们看到自己脚上的鞋。

“这是绢花给买的吧。”

“我看咱们供销社可没这样的样式。”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还有想摸一摸的。

齐大勇揣着手,嘴巴都咧的快到耳朵后面了。

“是,绢花从首都带回来的,给我跟孩子娘一人买了一双,可暖和了。”

其他人都羡慕的看着齐大勇,别看他没本事,但有个闺女那是真的行。

齐家老大从旁边过去,看了看他脚上的鞋,没好气的转身就走了。

周场大年三十晚上提着特意买的东西去看望老太太。

王老太太是真的喜欢周场,鲜活的性格,总是能让人高兴。

“你这回来你爹娘肯定都特高兴,他们平时不说,可心里都很担心。”

周场坐下来也不客气,自己给自己倒上一杯茶。

“奶奶,您肯定也特挂念我。”

王老太太笑着点头,“那是的,我就想着我死之前肯定要等着你平平安安的回来。”

周场听见这话赶紧打断,“您这话说的,您肯定要长命百岁。”

王老太太听到这句话就心满意足了。

时间过的也快,过了年就是一九□□年,周场继续回哈尔滨上学,周喜北上首都。

向燃跟王大锤上初一。

周洪山去到畜牧站把钱还了一半,转头就又赊了五十只肉鸡崽。

畜牧站站长拿着被还的一半的钱,他以后见到周洪山再来就直接关门。

一九□□年年底,河山沟大队把欠的树苗钱还有鸡仔鸭崽的钱都还完,账面上还有五十块钱的余额,从明年开始,再赚的钱就是自家的。

一九六五年周雨参加高考,八月下旬录取通知书到,是武汉大学。

周良山跟秦琴高兴的摆了一大桌,让周家人都过来吃饭。

周晓孩子都一岁多了。

秦琴高兴的都不知道说啥,拉着田耽的手。

“二嫂,我高兴啊,这日子过的好,你看我有孙子,闺女还考上了大学,这都要谢谢你,谢谢周喜,二嫂,来,我再敬你一杯。”

田耽看她喝的最后都不知道今夕何夕。

周喜今年开学已经是大三,她作为六二界最优秀的学生,又熟悉几国语言,早早的就进入到了外交部参加工作。

周场也是进入到了大三,但已经确定毕业之后分配的部队,不过还是在边境,他不想让向阳跟周实随军,因为国际形势依旧焦灼,他们还是不断地有小规模斗争发生,谁也无法预料大的战争会不会开始。

一九六五年隆冬,周喜明年就会毕业,正式成为外交部的一员。

下午五点多,陆屿清跟她一起下班。

周喜心事重重,距离上海《文汇报》发表的那篇文章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她这几年走在政治前端,敏锐的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

上一篇:直播修仙 下一篇:七十年代富三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