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91)

作者:永岁飘零 阅读记录

“走,先找你妈去。”周桂高兴,手一伸,把卫子英捞进咯吱窝里,就往卫子英指的那条马路走了去。

还真是一个敢指,一个敢走。

这要换成别家大人,不定还以为小孩子在乱指路呢。

祖孙俩顺着左边那条马路一直往前走,大概十几分钟后,就看到了一个厂子。

厂子的大门是半掩着的,大门树荫下,有个五十出头,穿着件白色的确良背心的男人,坐在一把竹子做出来的摇摇椅上,手里摇着蒲扇,嘴里哼着小曲,

周桂到了地儿,抬眼看了看厂子,牵着卫子英走到那惬意的男人跟前:“大兄弟,请问,这儿是家具厂吗?”

嘴里哼着小曲的男人听到声音,睁开眼睛,看着带了个娃,还背着满满一大背篓东西的周桂,问:“是啊,这儿是家具厂,老嫂子这是来找人吗?”

周桂一笑:“来找人,大兄弟这厂现在能进吗,我是卫永华他娘,来给他送点东西。”

“嗳,是婶子啊,能进能进,走,我带你进去。”看门的男人,听说周桂是卫永华的娘,态度一变,倏地热情起来,老嫂子都不叫了,直接把周桂升级成了婶子。

他从摇摇椅上坐起来,把蒲扇搁到椅子上,领着周桂和卫子英,就往厂里面走。

周桂是个嘴会来事的,才进厂一会儿,就弄明白了这个男人是谁,也弄清楚了卫永华小两口在厂子里的情况。

这男人叫左大河,是家具厂看门的。

据他所说,卫永华现在是家具厂里手艺最好的一个师傅,那打出来的家具款式,比总厂江省那边的还要精美好看,现在,他都不下场打家具了,只负责研究家具款式。而苏若楠在进了会计部后,厂里账理没理清不知道,就知道她前不久出去进趟馆子,就给家具厂拉进来了第一单生意。

那就是给西口市中专学校打床。

五百套上下铺的床。

因为这,厂里这会儿正在赶工呢。

厂子才成立多久啊,这就开红了,总厂那边过来的人都佩服得竖起了大拇指。周桂仔细听着左大河的话,越听,心里就越高兴。觉得自家儿子和儿媳妇太有本事了。

卫子英也高兴。

爸爸妈妈能一进厂就站住脚,并且还能在厂里发挥这种作用,工资肯定不低,按他们的工资,要是存上个一两年,不定他们家就会有第一笔发展的资金了。

左大河领着周桂来到厂里左侧的一幢筒子楼前:“婶子,你在这儿等一会儿,我去喊永华兄弟。”

“嗳,那麻烦你了。”周桂笑吟吟朝左大佑道了谢,等他走后,她便放下背篓,打量起了筒子楼。

这家具厂,只是一个街道小厂,虽然也是国营单位,但却比不得西山那边的工业厂区。

厂子占地面积虽宽,但住宅区这边的筒子楼,却只有一幢,且还只有五层。抬眼一数,就能数得出有多少房间。

周桂看完这筒子楼,稀疏的眉头就揪了起来,叹口气,朝卫子英道:“哎,我听他们说,一般厂里的住房,都只有屁股大点,也不知你爸妈住的房子,有多大,塞不塞得下我俩。”

卫子英盯着筒子楼上密集的房门,同样有些担心:“奶,我们都瘦,不占多少地方的,应该能塞得下吧。”

卫子英有些不确定了。

没办法,筒子楼上开的门实在是太多了,按她分析……爸爸妈妈住的地方,应该不会太大。

奶的担心,保不准要成真。

周桂:“等会瞅瞅,要是装不下,英子啊,咱们住一晚就回去,等以后你爸妈挣钱了,换大点的房子了,咱们再来。”

卫子英重重点头:“嗯。”

两祖孙这儿说着话呢,去叫人的左大河很快便把苏若楠两口子给叫过来。

回来的苏若楠,额头上浸着点点汗水,而卫永华就更别说了,头发上竟还沾着不少不木屑,显然,两口子先前应该都很忙。

“娘,你怎么来了。”苏若楠看着招呼都没打一声,突然就进城的祖孙,忙不迭问。

刚才听到左大河说,老娘找到家具厂来了,她还以为他在哄人,要不是左大河夸英子乖,她还不信。

“来给你送点东西,永华,把背篓带上,咱回去说。”周桂看了眼跟过来的左大河,没在这当口说什么,而是想先去看看卫永华他们住的地方。

卫永华应了一声,把背篓带上,给左大河打了声招呼,领着人就往楼上走去。

两口子的屋子在二楼靠楼梯的旁边,楼梯口处,还有一个铁桶掺水泥糊出来的炉子,这炉子看着不像是烧煤球的,倒有点像是烧柴的。而这种奇怪的炉子,不止楼梯口这里有,几乎每家门前,都放着一个。

也对,这么大个家具厂,缺啥也缺不了柴火。

烧煤球要钱,但烧家具厂不要的边角料却是不用花钱,只要是会过日子的,都不会去烧煤球。

一家四口进了屋,卫永华把周桂带来的背篓放到地上,从温水瓶里倒了点热水到盆子里,让周桂和卫子英洗把脸。

而周桂和卫子英则一进屋,就先打量起了他们两口子住的地方。

果然,两祖孙猜对了,爸爸妈妈、儿子儿媳妇住的地方,还真的只比屁股大一点,还没他们乡下的厨房宽敞。

屋子里,一个木衣柜、四根凳子一张桌,就占了房间一半,靠窗的位子是张一米五的床,除此之外,靠墙壁处还有一把木头沙发。

几样家具,就把房间给填的满满当当。

这房子,以卫子英那精准的目测能力,一瞅就知道,只有十平方。

“娘,洗把脸。”卫永华把沾了水的毛巾拧干,递给周桂。

周桂接过毛巾,坐到凳子上擦了把脸,就迫不及待的进入了正题:“若楠,把背篓收拾一下,我把上次你姐给你带来的那些书,给你背来了。”

她这趟下西口市,就是来给儿媳妇送书的。

苏家那的消息真灵通,高考消息都没下来呢,就给儿媳妇把书给准备好。若楠也是,心怎么就这么大呢,她姐都把书给她送来,怎么进城的时候,就把最重要东西给落下了呢。

“书?”苏若楠一楞,旋即明白周桂说的是什么:“娘,你怎么把这些书给带来了?”

周桂微愣:“怎么,你们厂里还没接到高考恢复的消息吗?不可能啊,咱公社都接到消息了,怎么城里却慢了。”

“娘是听到高考恢复,来给我送书的吗?”苏若楠看着大老远,只为了来给自己送书的婆婆,心里感动得不行。

婆婆到底知不知道高考意味着什么。

高考,是下乡知青回城的路,虽然她现在已经用另一种形式回了城,但真要去参加高考,一旦考中,她就得离开西口市,去别的地方读书。读完书后,也不见得能再回来。

这要换成别人家的婆婆,定是不会让儿媳妇去高考的,而她的婆婆……

这婆婆,怎就这么可爱呢。

“可不就是。”

周桂完全不知道苏若楠心里在想些什么,起身,把擦脸的毛巾重新打湿,拧了水,准备给卫子英也洗个脸,“高考呢,那是人生大事。你是高中毕业生,机会难得,怎么着都要去考上一考,考好了,不定能去读大学。”

周桂其实不知道读大学有什么用,但卫永民高中毕业后,永凯和陈舒敏偷偷说永民没赶上好时间,要是能提前几年出生,以他的成绩,不定能去上大学。

说到大学时,侄子和侄儿媳妇眼里都露着羡慕。

所以,能读大学肯定是好的。

这不,一听说高考恢复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让苏若楠去高考,也考个大学。

至于别的,她打心底里就没多想过。

第37章

周桂是真没多想,她就觉得,既然读大学好,若楠刚好又能去考大学,那自然是要去考一考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