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76)

作者:永岁飘零 阅读记录

苏凌云是个大忙人,在卫家呆了一天就离开了。走的时候,给苏若楠留了两百块钱。

没错,就是两百块。

这姐妹两年纪相差十二岁,苏若楠更是苏凌云一手带大的,说苏凌云是姐姐,但她做的事,却是母亲才该做的。就像这次苏若楠两口子的工作,也是她跑前跑后,各方调查,才把厂的地址给促成的。

而干这些事的时候,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给下乡做知青的妹妹谋个出路,绝不能让她一辈子都呆在乡下。

除了这两百块,她来时带的两个大袋子,一袋子是高考资料,一袋子是给妹妹和孩子们的东西。

吃的穿的,什么都有。等她走后,帮着苏若楠收拾这些东西的周桂,都差点以为苏凌云是不是把家里的好东西,都给搬来了。

这个大姨带来的东西,让周桂这向来喜欢占人便宜的人,脸都有点红了。

总有种,自家儿媳妇,好像不是卫家在养,而是苏家养着的错觉。

日子慢吞吞往前推,苏若楠和卫永华已经结束了隔壁镇的工作,两口子在家闲了半个月,把家里给好好收拾了一下,卫永华还上房顶,捡了一次瓦,静等着七月二十六的到来。

而在这半个月中,卫良忠终于找到机会,向卫永华提起了周柄贵家的事。

这晚,爷几个让周桂用油梭了盘花生,拌上一勺子盐,一边喝酒,一边谈事。

卫良忠把自己的意思,给卫永华和卫良峰说了一下,然后抽着烟,等卫永华回复。

卫永华这会儿有些为难。

他马上就要去家具厂上班了,哪有时间带徒弟,这一去,一个月怕也回不来几次。

卫良忠见永华久久不吭声,还以为他不愿意。

他默了默,道:“永华,柄贵家难啊,他家现在看着还好,可一旦柄贵老了,大柱和三柱就真没法活了,二柱是个好的,但他一个人,负担不起大柱三柱两兄弟,大柱要能学点手艺,以后,他和三柱也能自立更生,不用啥都指望着二柱。”

“大伯,我不是这意思,就是,就是……”卫永华搓了搓手,眼睛一转,看向卫良峰。

这话,他接不了。

家具厂那边就要开工了,徒弟他能收,但收了后却没有时间教,这不是耽搁大柱吗。

卫良峰看儿子为难,抽了口烟,道:“大哥,这不是永华收不收徒的事,前不久若楠她大姐过来,其实是来给永华两口子安排工作的。他大姨子已经把时间都定好了,再过几天,永华和若楠就要去城里上工了,永华没时间教周大柱。”

“啊,工作?”卫良忠听到城里的工作,惊了一惊,问:“什么工作。”

问的时候,卫良忠心里震惊得不行。

这侄儿媳妇娘家可真有本事,安排工作,都给安排到西口市这边了。

“家具厂的木工,若楠则去考那家具厂的会计,他俩都有着落了,而且还是正式工,只要工作落实,他俩户口也会牵到家具厂去。”

卫良忠听后,楞了楞,随即高兴道:“好,好,去城里工作好,大柱这事肯定不成,回头我再想想办法,另外给大柱谋条路。”

侄子能去城里工作,端上铁饭碗,当大伯的自然高兴。

卫良忠也清楚,这个节骨眼上,周大柱肯定拜不了师,拜不了就拜不了吧,回头再想想,看还有没有什么别的适合他的。

一旁,听到几个男人说话的苏若楠,心思一转,道:“大伯,木匠这活,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的事,你回去给柄贵两口子明说,永华会教大柱,但一个月只教两天,教会了木匠所有工具的使用方法,后面就得靠他自己琢磨了。”

周家确实困难,这做木匠也是一条出路。

一个沟子的里,别人都求到门上来了,总不可能真不管不顾。

苏若楠说完话,进了卧房,翻箱倒柜找出一本用铅笔画的册子出来。

“这册子,是我这些年跟在永华身边,自己画下来的,回头把这册子给大柱,只要大柱能把基本功都吃透,后面就算永华不教他,他也能找到活干。”

一旁,卫永华眼睛一亮,忙道:“对对,木匠基本功就是刨、锯、凿眼这三样,当初我是跟着师傅学了三年,都是在学这个,只要学会这三样,后面就不难了。大伯,你去和柄贵说说,要是一个月教两天,大柱还愿意学,那我就收他这个徒弟。”

做木匠不难,难得是天天推刨子,练基本功。

基本功这活没有啥技术,反正练就是了,就是有点费材料,基本功练好了,再教教他怎么打铆钉,与一些简单的花样设计,差不多就能出去接活了。

再说了,柄贵求的是一个谋生计的手艺,又不是和他当初一样。他当初被公社领导带着去拜师,他师傅要的是一个传承人,传承人和学手艺不同,那是真真不藏私的教,要求自然严格。

卫良忠:“行,我这就去问问。要是他愿意,我让他带人过来拜师。”

卫良忠说完话,也不喝酒了,抽着烟就去了周柄贵家。

周柄贵一直在等卫良忠这边的消息呢,见卫良忠来了,当即便知道有结果。

卫良忠把卫永华要去工作,没时间带徒弟的事给周柄贵说了说,还说,永华一个月,只能教周大柱两天,这两天还不定是什么时候,问周柄贵还让不让大柱学。

周柄贵哪有什么愿不愿意的,这可是儿子唯一的机会,别说一个月教两天,就是一天,他也得让大柱去学。

卫良忠见周柄贵没意见,点了点头,让他明儿带大柱去拜师。

周柄贵忙不迭应下,第二天就上街买了一刀肉,提了一只鸡,和一篮子鸡蛋,再背上周大柱就去了卫家。

周大柱已经在练习走路了,但现在还走不利索,只能让他爸爸背他。

到了卫家,几个大人寒暄了一会儿,卫永华就收了周柄贵提来的拜师礼,然后把自己以前用过木匠工具,整理了一套出来,送给了周大柱,并叮嘱他要好好练习。

距离二十六还有几天,卫永华趁着这几天功夫,教起了周大柱怎么用刨子和钻头这些工具。

周大柱腿不方便,但却可以坐着推刨子,用钻头在废弃的木头上钻孔。

经过一场灾难,周大柱懂事了,他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难,学起来特别认真,一个有心学,一个有心教,虽然只几天功夫,这对新鲜出炉的师徒,倒也还相处的不错。

第33章

转眼,七月二十六就到。

这天,甘华镇公社发出了一份通知,说西口市新开了一家家具厂,新厂面向西口市所有人招工,主要招的木匠,还有搬运工,另外便是会计、后勤这些。

这份通知一下来,苏若楠两口子便光明正大的去了西口市。

他们上午去,当天下午便回来了。就像一开始苏凌云给他们安排好的那样,两人都被家具厂录取了,一个成了家具厂的木匠师傅,一个成了会计。

家具厂面向整个西口市招工,甘华镇这边只录取了三个人,除了苏若楠两口子,另一个也是木匠,不过是其它生产大队的。

两人被录取后,第一时间,便是回来开证明,准备把户口迁到家具厂去,正儿八经开始领公家粮。

左河湾这边,得到消息的人无不羡慕。

这是跳出农村,端铁饭碗了,以后不下地就有粮食领,有工资拿,这两口子,可算是出头了。

卫子英也很为爸爸妈妈高兴。

乌黑眼睛都笑成了一弯小月牙,像个小尾巴似的,一直跟在苏若楠身后,妈妈长,妈妈短的,帮着她妈收捡行李。

爸爸和妈妈走出了农村,那她和哥哥走出农村的日子也不远了,据她所知,好像快要改革开放了。她妈妈那聪明的脑袋,绝对不会错过这次机会,嗯嗯嗯,她家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统统高兴。

“妈妈,你和爸爸要多存钱,以后我和哥哥们都要去城里读书,要花好多好多钱,你们不多存一点,养不起我和哥哥。”为了以后的好日子,系统现在就开始叮嘱爸爸妈妈多存钱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