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356)
他就想知道,眼前这个小姑娘,是如何开阔思维,另辟蹊径,把核废材利用起来的。
卫子英朝陈教授甜甜一笑:“大家都在研究,我就跟着试试一起研究了。邵爷爷,我在读书,不能随便来江省。”
陈教授:“就你的知识积累,来咱这儿教学生都成,还用得着去学校。”
卫子英歪头:“我还没有十二岁,必须读书。”
陈教授哈哈一笑:“也是,还没十二岁,是得读书。”
几人谈笑了一会儿,两位老教授似乎很忙,双方熟悉后,一下子就转入了正题,说要带卫子英航天研究院。可任文翰这儿却有点不放心,他的研究室,正在研究空间纳米技术,而他则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
虽然卫子英这里创造出纳米概念,但要将纳米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却还得有无数试验才行。
当初卫子英纳米空间概念一出,就提出了研究方向,那就是研究0.1——100纳米的微细粒子,根据这些微细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研究纳米生物与纳米机械……
他的实验室,目前已经掌握微细粒子的运动规律,但要怎么用到生物与机械上,却还待研究,他想问问卫子英这个提出空间纳米的人,该如何运作。
卫子英心里装着航天研究院那边的火箭发射来着,不想在任文翰这儿耽搁时间,走时只说:“任爷爷,你不如去找几个电力研究院的人来一起探讨一下,咱们国内刻蚀工艺不是比国外要落后一些吗,你到电力机械研究院那边瞅瞅,他们不定能有办法,将纳米技术运用到刻蚀工艺上。”
这的确是纳米技术诞生之后,最先被运用到的地方,怎么操作,卫子英还不大清楚,得研究过才明白。但这种研究又不是非得她来做,以任文翰爷爷这儿的条件,再配合上电力机械那边,要不了多久就能出结果。
任文翰听卫子英提到刻蚀工艺,脑中灵光一闪,忽得找到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他也不留卫子英了,等卫子英跟着陈、邵两位教授离开后,他拿纳米技术的文件,就往电力学院那边走去,准备去找自己的老伙计探讨一下。
而另一边,卫子英则跟着两位老教授来到了江省的军工厂。
江省的军工厂和盘州那边一样,都是在大山里的,连绵起伏的山脉将整个军工厂覆盖,就是漂亮国的卫星,都没办法发现这个研究室。
这里保护极为严密,进出都得通行证。
卫子英那个小研究室,和这山中的研究室比起来,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看到这么大的研究院,卫子英有点妒忌了。
也不知啥时候,她才会有这么全面的研究院。
不行,她得努力搞发明,以后好申请资金,给自己也弄一个这样的研究院。
走过长廊,一架已经装好的火箭,威武地停在一处空地上,那儿,无数工人正在忙着检查火箭的性能。
火箭已经上了车,看样子,是随时都要运出去了。
卫子英看了眼运载火箭,转头问陈教授:“陈爷爷,咱们定了发射时间了吗?”
陈教授听到卫子英的话,颔首一笑:“嗯,一周后发射。”
卫子英:“推进剂的问题解决了?”
陈教授:“暂时还是用煤油,卫小同学,我们这次请你过来,是想请你亲自操作控制系统,以确保这次卫星能一次就升空。”
卫子英眉头紧夹:“一次升空……难度有些大。”
陈教授:“有难度也必须成功,漂亮国的卫星发射是在八天后,小卫同学,咱们不能啥都比别人慢一步。”
卫子英本还在想,这么快就发射,航天研究院是不是太急了一点,可一听漂亮国八天后发射卫星,她乌黑眼睛赫地一亮。
“必须成功,操作系统这块,由我亲自负责。”
陈教授说的对,华国不能啥都比别人慢一步,不就是一次升空吗,有本统亲自监控系统,不成功,也必须成功。
第125章
卫子英听到漂亮国和华国发射卫星的时间后,骤地认真起来。
她本来还想好好逛一下这个研究室的,但这会儿时间就是金钱,一点都不能浪费,还逛啥逛啊,小脸一唬,当即就问两位老人家要了这次卫星发射的全部资料。
卫子英以前看过这边的资料,但看得不怎么全面,主要都是在燃料和发动机这一块,但这次,她却准备全给看一下。
卫星升空包括点火、升空、分离、入轨等几个步骤,卫子英刚到实验室就一头扎进了各种资料中。
陈、邵两位教授,看着一来就进入工作状态的小姑娘,都有点楞。
等楞过之后,两教授就不管她了。
从以往卫子英递交过来的各种数据资料中,他们就能看出,这个小姑娘的知识涉及真的很广,电学、光学、量子学……各方面都了解颇深。
在任文翰那里,他们因着她的那份天真,还有点质疑她的能力,可一旦她投入工作,并在几分钟之内,就用一支红笔,圈出了运载火箭点火时某一个环节的问题时,两位老教授就知道,这小姑娘是个行家……
连点火中那唯一的一点不确定,她都能找出来,可想而知她有多在行。
邵教授都有点想把卫子英留在航天研究院了……
卫子英陷入了工作中,并不知道两位教授心里面在打什么主意,她除了睡觉和吃饭,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看资料了。
时间太紧,只有七天,卫子英就算不睡觉,也没办法看完整个卫星的资料。
看不完,她便只看最关键的。
比如资料上的火箭升空速度,卫星与火箭分离,入高轨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运转问题。
卫子接触到全部卫星资料后,脑中的数据库就又破开了一些,虽然还弄不出来堪比星际时空的高空监测卫星,但要完成这个世界的卫星却不难。
三天时间,除了点火那里数据点有些问题,然后便是卫星分离那儿,有一点点不妥。
虽是不妥,但卫子英还是很佩服这群科学家的。
在没有任何试飞的情况下,能把所有数据弄得这么精准,可见他们的厉害。若是他们能像漂亮国那样,有庞大的资金支撑,肯定不会出现现在的这点误差。
卫子英把看完后的资料交给了陈、邵两位教授,两老人看过这份资料后,把研究室的所有研究人员召集起来,连夜又运算了一遍。
这一算,还真发现卫星与火箭分离的数据有些略微分差。
大伙惊讶,赶忙调查卫星方向,以便升空分离后能正常运行。
好在只是一点小问题,一个上午过去大家就把这问题解决了。
再过三天,就是发射时间,运载火箭今天要出厂并运走,这会儿研究室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忙了起来,卫子英也没得闲,跟着大部队一起去了发射台。
卫星发射台没有建在山里,而是建在另一个省的沙漠里。很不巧,苏步青和许曼如去的陇城,刚好就在这个省会的管辖下。
那边是大西北,火箭发射的时候热浪很重,别的地方会影响太大,都不适合发射火箭。
卫子英是坐军机抵达的发射台,他们比运载火箭先抵达一步,刚一到,卫子英就被塞进了卫星检测室。
这次出现在发射台的人,都是航天局自己的人,上头许是考虑到卫子英情况特殊,把和她搭档已久的许正业和吴黎双他们三个也给调来配合卫子英了。
卫子英对发射台这儿的这套操作系统很熟悉,不但她熟悉,吴黎双他们也熟悉,毕竟这是经过他们的手编写出来的程序,操作起来比其他人更容易上手。
就在卫子英四人进了控制室后,运载火箭也由军队送了过来,一群人在沙漠里热火朝天地忙了一天一夜,火箭便上了发射台。
太阳西沉,缕缕晚霞绚丽如火,当天空完全黑尽,稍作休整的一群人,便全进入了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