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298)

作者:永岁飘零 阅读记录

路上,卫子英一直在琢磨着冯秋露她爸这个人,她就觉得,这个冯伯伯的脑回路,好像挺奇葩的……

回到西汽,卫子英又美美的睡了一觉,然后便啥也不干的躺在床上,做了三天咸鱼。

三天后,身上那股子乏力全部消失,卫子英就不想在西汽呆了,她背上书包,回了和平街,准备去过几天正常的学生生活,而就在她准备回去的这天,任经略和裴平安从首都回来了,他们带回了首长的话,告诉卫子英,海城的地到手了,过段时间就会有文件送给她。

卫子英一听,高兴得眼睛都亮了。

哎呀,玉华姐的厂子,终于有着落了。统统要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玉华姐……

卫子英要回去给潘玉华分享好消息,走的时候,也没忘记自己的事,把同样因工作量太大,躺尸了好几天的许正业撬起来,丢去了实验室,让他继续整理资料……

“……??”许正业。

他想哭,他想哭……

他是一个大三生,大三生……这些事该是他做的吗?

小表妹太会压榨人了。

初一下半学期,卫子英一共就在学校上过二十来天的学,其它时间,几乎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八二年过去快一半了,机械厂的电脑缝纫机在上个月,就已经造了出来,并开始售卖了。当初苏凌云和机械厂签的合同,便是电脑缝纫机出来后,要送十台给潘玉华,如今,这些缝纫机已经放进了潘玉华的仓库里。

潘玉华正准备着放暑假后,就将这些机械送去海城……

潘玉华已经决定了,这个暑假就将帽子厂搬去海城,也不用建什么厂子,她准备租厂房干,不过这个得她亲自去过海城后才能落实。

卫子英回到和平街,第一时间就去找潘玉华。

说句那啥的,在实验室里这么长时间,卫子英没怎么想她爸妈,倒是偶尔会想潘玉华。毕竟这个小姐姐,是除了她奶之外,陪她最多的人。

潘玉华也有两个月没见过卫子英了,她其实有去西汽找过卫子英,但每次去,卫子英都在实验室,楞是一眼都没见到过。

两个月不见,冷不丁看到小脸都瘦尖了的卫子英,潘玉华可心疼死了,她想都没想到,卫子英竟然会把自己给折腾成这样……

说了一会儿话,潘玉华便把卫子英追回去睡觉了,送人出院子时,还喊卫子英明天中午来潘家吃饭。

卫子英乖乖巧巧点头,然后就一蹦一跳回家了,回家前,她忽地想起自己的正事,转头,把海城地皮的事告诉了潘玉华。

潘玉华楞了楞,没多大惊喜,转回屋写了一张单子拿给张荷花,让张荷花明儿上午去药店里瞅瞅,看能不能买到单子上的材料,她想炖点好的,给卫子英补补。

海城的地皮,她确实想要,可如果地皮是用小丫头的健康换来的,那她宁愿不要。

时间慢吞吞过,眨眼便到了期末考试,卫子英这个旷课旷了大半学期的小不点,在一众同学摩拳擦掌,要把她拉下第一名宝座的气氛下,跌破所有人眼球的,再次考了一个年级第一。

众尖子生:“……??”

这啥怪物啊,生病大半学期没来学校,她,她,她竟然还能考第一。

卫子英请假那段时间,对外宣称生病了,回学校后,大家见她瘦了那么多,还真以为她是生病了,想着她又生病,又缺课,这次怎么也考不上第一吧……

可结果就是这么打击人。

这讨厌的小豆丁,真真是一点活路都不给大家啊。

不出意外,这一学期,冯秋露超越了潘玉华,以比卫子英少八分的成绩,考了个第二,她少的这八分,是丢在作文和英语上的,而第三名则是潘玉华……

考试完后,领了暑假作业,周桂便麻利地收拾东西,准备带卫子英回乡下去住上几天。

没办法,周桂真担心接下来的这个长假,卫子英又会把自己给关到实验室去。她好不容易才把她的小脸给养得稍微圆润点,一点都不想她又把身上那点肉给折腾没了。

卫子英是有点不想回去的,因为首都那边传来消息,根服务器的处理器已经弄出来了,不出意外,这个暑假根服务就能运行,她还想趁暑假有空,把服务器的辅助系统给写出来的呢。

但这次,却没人再依她。

连任经略都不同意她再进实验室了,说系统啥的,得空慢慢写,不急,不急,反正华国的电话线覆盖面积还不算多,服务器承载量不大,有主系统在,能运行了……

卫子英想想也对,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把自己这段时间闲暇弄出来的一些关于电路通信方面的资料,甩给许正业,让许正业去整理,然后就跟她奶一起回村了。

许正业:“……??”

总感觉自己要早死的。

而另一边,本来打算要去海城的潘玉华,在听说卫子英要回村时,神情一激,果断抛开手上的事,说要跟着卫子英回村。

八二年五月是卫家的一个坎,卫子英、永华叔、志勇哥,全都是死在五月的。

现在已经农历五月末,虽然他们出事的那个日子已经过了,但潘玉华还是不放心,以防万一,她要回去盯着卫子英……

这一世,她一定要阻止卫家悲剧的发生。

第93章

已入夏,知了在树头吱吱叫个不停,绿油油的稻田里,稻穗迎风沙沙作响,满山遍野的玉米也已开了花。

最近这段时间,左河湾各家各户都忙得很。土地要下放了,这几天公社来的社员,正在统计左河湾的人口和土地。

左河湾这边的地,有好有坏,靠近河滩的是沙地,靠近山那边的是旱地,除此之外,便是山坡上那一片梯田。左河湾的地不算多,按户口分,一个户口也就只有八分地,而且,还是水田和旱田加在一起的。

周桂拖家带口回到左河湾,就这么巧合地撞上了分地。

说拖家带口,那真真是一点都没说错,杨志标和裴平安都跟着一起回乡下了。

周桂回来后,就给别人介绍,他们是苏若楠在江省的亲戚,现在在西口市上班,听说她要回村,他们就一起来了,说是想来看看苏若楠以前住的地方。

这借口找得贼好。

苏若楠的亲戚都上门好几次了,大伙是一点都没有怀疑。

老卫家还有四个户口在乡下,自然是能分到地,潘家也同样,虽然潘家搬去城里头了,但家里的四口人,同样能分到地……

两家要分地,村里谁也没说反对,因为人家有交公粮。

去年潘家搬去了城里,到要交公粮的时候,还特意回来,按人头,把要交的公粮,折算成钱给了队里……

公粮没让大伙帮他们摊,还没要过年时队里的分红,这情况,谁还能说啥……

卫子英回到家,帮她奶把家里沾了灰的家具洗刷干净,便揣着小手手,去沟子里了。

她得去看看她志学哥。

卫志学今年十九岁了,身高虽然一直在长,但身体却特别清瘦,这些年,他看书看得有点狠,还把眼睛折腾近视了,成了老卫家第一个近视眼。

卫志学一直在家,不咋见阳光,皮肤看着有些苍白,但精神气还不错,眼睛比起卫子英刚穿过来那会儿,有神得多……

因为带了副眼镜,他整个人的气质都跟以前不一样了,斯斯文文的,看着就让人舒服。

“志学哥,我回来了,你在家吗?”卫子英站在卫良忠家的院子前,扯着嗓子,往院子里面喊。

“在,英子来了啊,外面太阳大,快进屋来。”屋里,听到喊声的卫志学,放下手上的活,稍微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从屋里走了出来。

“志学哥,你在干啥?”卫子英蹦蹦跳跳进了屋。

卫良忠家今儿上坡去了,家里就只有卫志学一个人在家。坡上在分地,别说卫良忠家,村里大半的人这会儿都在坡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