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233)
这么好的学生,要不是怕耽搁她们,他是真想留下来自己教。
他想看着她们一点点成长,最后亲自把她们送入大学,但是……他只是个中专毕业的老师,知识有限,没能耐教这种孩子。
“嗯嗯,林老师,不会有人欺负我的,我哥哥也在努力考一中,等他们考上了,谁敢欺负我,我就让大哥二哥打他。”卫子英吸溜着香蕉冰糕,哼哼道。
林国栋:“……??”
瞎担心了!!
卫家还有两个会点拳脚功夫的男娃呢,别说,到时候还不定是谁欺负谁呢。
林国栋想了想,道:“打人是不对的,嘴能解决的事,咱就不要动武了,成了,老师先回镇上了,你们进屋吧。”
卫子英朝林国栋挥挥手:“老师再见,我有空会回学校看你的,还有,老师你别整天天和付彪生气,再气下去,你头顶就真要光了。”
“……??”已经踏出去两三步的林国栋。
送走了林国栋,卫子英和潘玉华并没有回家,而是手牵手,准备去市场上买点菜回来,中午煮。
才走出去没两步,她小脑袋一抬,便见街对面走过来个头发有些发白的男人,男人手上还提着大袋子。
这男人头发虽白了,容貌却不显老,走路时更是脚下生风,看着就蛮有气势的。
卫子英瞅到这个男人,小眼睛浮出惊讶,然后张嘴就冲街对面喊:“马爷爷,马爷爷……”
小姑娘脆脆的声音,穿透街道,对面走着的男人听到喊声,刹住脚步,转头就随着声音望了过来。
而卫子英则已经拉起潘玉华,甩着小胳膊,往对面马路上的马大友跑了过去。
“玉华姐,我看到我马爷爷了,江省的,和我外公是好朋友,你亲妈妈的消息就是马爷爷帮忙打听出来。”一边跑,卫子英一边朝潘玉华介绍马大友的身份。
说话的时候,卫子英心里也蛮惊讶的。
因为,她完全没有想到,她竟会自己家旁边,遇上这位给她大苹果吃的马爷爷。
“我就说这声音听着怎么这么熟呢,敢情是小英子,你来得正好,我找你家,找了好一会儿,楞是没找到。”马大友笑呵呵地向卫子英走了过来。
卫子英跑到马大友身边:“马爷爷你不是在江省吗,怎么有空来我们这儿啊,你来找我妈妈吗?”
“嗯,我工作调动,后面这几年,我都得在西口市这边工作了,你外公外婆给你妈弄了些东西,让我顺便带过来……”说着,马大爷颠了颠手上的大袋子。
“我在街那边,马爷爷先跟我回家,我妈今天不在家,回镇上去了,应该要晚上才回来,不过等会儿我爸爸会回来。”卫子英看了看马大友的包,然后领着马大友,就往家里走。
走时,她还像马大友介绍了一下潘玉华:“马爷爷,这是我潘玉华姐姐,你应该有听外公提过的。”
马大友听潘玉华的名字,眼神一转,咻地落到了她身上。
这就是施家流落在外的女儿啊……
第75章
马大友看到潘玉华,心里不由得想起了施家最近发生的事。
施卓是个有本事的,工作能力确实很强,上面在海城规划了一个经济特区出来,施卓因为能力突出,已被点名要被调去海城国资办了。
改革文件下来后,国资办这专管国有资产的部门,调动特别大,连他这个明明接了化工厂工作,要退休养老的,都被重新启用调来了西口市。只因为,西口市这边,有不少重工业厂。
施卓要调走,自然的,她前妻生的那对儿女,也要跟着走。
大的那个还好,马上高考了,施卓想让他通过高考,直接到海城读大学,小的那个女儿就有些愁人了,这个小女儿有些任性,不愿意离开江省,说要跟着她妈妈。
但施家两老口却不同意,施卓对前妻意见似乎很大,也不同意小女儿留在江省和前妻生活。
后来,不知道两家怎么商量的,施卓前妻为方便照顾小女儿,辞了工作,也准备去往海城了。
马大友就觉得,施家这事,办得有点不地道。
那吴家敏就算是跟施卓生了一儿一女,但是他们已经离婚了,而且,这中间施卓还又结了婚,虽然后面娶的这个,因为孩子丢了的原因,没再踏过施家的门,可在外人眼里,后面这位才是施家的女主人。
施卓这和前妻剪不断的关系,因着儿女的存在,变得愈发畸形。
不过这种关系,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要打破了。
后面这位赵女士,可不是吃素的主,且,等赵女士和她哥哥腾出手后,施家怕是有得乱了。
“这就是玉华小朋友啊,我听你苏爷爷提过你,说你很厉害,有你妈妈几分爽利。”马大友回过神,逗孩子似的,和潘玉华打起了招呼。
“马爷爷好。”潘玉华冲马大友笑了笑,大方打招呼,问:“马爷爷好,我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潘玉华问的坦坦荡荡,马大友看她这样子,心里顿时就信了几分苏步青的话。
苏步青告诉他,赵叶兰的这个女儿,年纪虽小,但却早熟,且心性极稳。
今儿一见,这姑娘果然如老排长说的那样,看着就不像个八岁的孩子。
“我没见过你妈妈,但你妈妈是位让人尊敬的同志,几年前,她是一个为人民服务,上山下乡,化解基础矛盾的战士,现在,她又是一个远渡国外,破开重重困难,推动改革事业的人。”
马大友对赵叶兰评价一直就很高,这种高,在这次国资办大调动中,又再次升了一升。只因为,赵叶兰同志在国外学习期间,竟以私人名义,号召了好些海外同胞回国发展……
目前上头已经有下文件了,这些回国同胞将以独资的形式,在新规划出来的经济特区落厂,等厂子一落成,就会大批量招工……
潘玉华听到马大友对亲生母亲的评价,眼里透出浅浅微笑。
“我妈妈很厉害。”
马大友:“你也很厉害。”
这话可不是他夸大,而是事实。
八岁小姑娘,就能自己办起一家小型的帽子厂,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潘玉华客气一笑:“谢谢马爷爷夸奖。”
谈话间,三人来到了卫家。
卫子英取出钥匙,把院子门打开,然后帮着马大友把袋子拖进了院子。
“马爷爷,你坐一会儿,我给你泡蜜水喝,这蜜水可好喝了,是我三爷自己去山上弄的野蜂蜜。”
卫子英一进屋,就学着她奶招呼客人那样,跑上跑下的,又是提风扇,又是给马大友打水洗脸,完了,还把装蜜的罐子抱出来,给马大友兑水喝。
“哎呦,几年不见,英子这都会招呼人了,厉害哦。”马大友看着跑前跑后的小姑娘,乐呵呵地打趣。
卫子英:“我现在都七岁半了,长大了,我奶说,这些是要学的,不然以后交不到朋友。”
马大友哈哈一笑:“是要学,是要学……”
卫子英在这儿忙着招呼马大友,潘玉华则一撸袖子,从院子里夹了个煤球进厨房,准备做午饭。
“玉华,我来,我来……”马大友看着潘玉华进厨房,喝了水,忙不迭也跟了进去。
他一个大人,哪能让个小姑娘给他煮饭啊。
这要说出去,不得被人喷死。
这会儿已经中午,马大友刚进厨房,卫永华就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一回家,见家里多了个陌生人,他疑惑了一下,等听说这陌生人是苏步青的战友后,顿时热情起来,连推带拉把马大友拉出厨房,然后一撸袖子,开始煮饭。
煮饭的时候,卫永华问了两个小的,上午考得怎么样,下午几点考试,等会儿他送她们去。
卫子英小胸一挺,骄傲地道:“考完了,双百分,等再过两个月,我就要和哥哥们一起读初中了。”
厨房外,听到卫子英说要读初中的马大友,整个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