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化宋+番外(426)

女子惶惶跪下,求相公原谅。

一番发泄后,赵桓这才出了一口恶气,走到那只一丈方圆的小院中,心中的憋闷却未曾稍减,他曾经是太子,但最后却被送来辽国为质。

他曾深恨自己父亲无情,但当他的父亲被人篡位虐杀,添了恶谥为荒时,才感到真正的绝望,因为,他家的正统,被篡夺了!

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大宋,再也没有机会的继承皇位,只能在这蛮夷之地,当一个普通黎民!

甚至他不能显露丝毫的不悦,还得对那个害了他一世的人毕恭毕敬,因为他如今才是皇帝!

突然间,有人低声道:“殿下啊,你为何还是放不下!”

赵桓骤然转头,原本的一脸怨毒在那瞬间转为温和:“陈先生!”

陈瓘一身文士长袍,六十出头他清瘦温文,看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

赵桓立刻将人请到院中,让妾室倒茶,热情地问起对方身体、最近忙否。

陈瓘一一做答,两人寒暄着,便说起了从前,赵桓想起当年,是陈瓘为了不让父亲废太子,而带百官上谏,不止如此,为了保护他,他的长子还被流放。

他当时年纪幼小,没有帮上忙,但这份情,他一直记着。

陈瓘静静听完,才低声道:“殿下,先前老夫曾言,请您放下执念,在此地当一富家翁,为何,您还要联络金人?”

赵桓脸上的微笑僵住,却又在下一秒,扭曲起来:“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你让你九弟赵构帮助,探看军械司的虚实,”陈瓘无奈道,“那些金人探子,需要时,又哪里会为你保密。”

赵桓低下头,猛灌了一口茶:“你怎不叫我殿下了。”

“如此通敌,殿下,”陈瓘顿了一下,平静道,“又有何颜面再称殿下?”

“通敌,通哪个敌?”赵桓大笑起来,“金人未杀我大宋,你们称那官家,却是躲我帝位,囚我家族,金人却愿意助我逃离这笼子,甚至愿意助我登位,你说,哪个是敌?哪个是敌?”

“你不是第一天来辽东,”陈瓘道,“当知这辽东于我大宋,何等紧要,若是失守,刚刚收回的幽云之地,立刻便有兵灾之危,你便不能为大宋子民多想一刻么?”

“那又有谁为我着想一刻?是天下负我!非我负天下!”

“你当年享受了天下子民十数年供养,大宋又何曾欠你。”陈瓘并不被说服,“当年花石纲与六贼祸乱天下,害了多少人,只是将你们送到辽东,已经官家仁义。”

“成王败寇,你们早就有了二臣之心,又何必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赵桓冷冷道,“带了鸩酒还是白绫,拿出来吧!”

“皆无。”陈瓘看着松了一口气的赵桓,沉声道:“这通敌之罪,需要典名正刑。过几日,你与赵构等人,会于府前公审,证据确凿,才可问罪,免得让人误会是官家心胸不畅,斩草除根。”

赵桓大怒:“我是太子,便是审问,也是宗人府来,你算什么东西,一个小小的府衙,也配定吾之罪?”

陈瓘却只是怜悯地看他一眼:“你家中还有龙袍吧,问罪之时,大可穿着。来人!”

语罢,门外冲入数十名精锐甲士,将整个小院围得水泄不通。

陈瓘转身离开,他没有去找赵构等从犯,他的事情很多,没时间浪费在这些小鱼小虾之上。

……

一日过后,辽泽府衙审问了这出大案,赵桓凭借着对辽泽城的熟悉,怂恿在军械司做记录的九弟赵构、五弟赵等人,将军情以书画传出,致使军械司起火,一门火炮、两千火粒失窃。

并且为了掩盖罪名,几人还悄悄放火,若不是发现及时,整个军械司都会被炸上九天。

行为恶劣,后果严重,罪大恶极,主犯处斩,从犯杖两百。

年轻的赵构在堂上痛哭求饶,称他只是听从哥哥的意思,不知道这是通敌,他还小,才十八岁,年幼无知,请饶他一命吧。

杖两百说是能活,但哪有几个能活,最好也不过留个全尸,还不如一刀下去痛快。

他是真心后悔,他没有反抗朝廷通敌卖国的意思,他真的只是被兄长骗了啊!

但陈瓘没有管他哭诉,将人收押,三日后,便当众处刑。

至于家眷,念在两人家眷皆不知情,又是幼子,便不牵连,也让众人知晓,官家不是来斩草除根的。

还有几位荒宗子嗣,未参与此事,便不追究了。

……

荒宗太子身死的消息传到东京城时,赵士程惊讶了一秒,有些感慨,但很快便摇头。

他是没什么兴趣杀光的,但赵佶的子嗣就是很能整活,比如那个在靖康时,帮着金人收刮京城中女子钱财给金人的赵桓,还有能搞出风波亭的赵构,都被放到辽东还能整事,真是让遗憾。

把这事告知朝臣后,朝臣反应很平淡,宗室反应也很平淡,没有什么要迎回尸骨安葬的意思,大家都默契地不提这事。

毕竟有不少人以前是效忠他的,现在既然换了新人,那赵桓就属于是前任,是过去的事情了。

过去的事情,自然要让他过去!

现任在他们面前提起前任时,不管是什么心态,敷衍过去,当不存在,就是最好选择。

踩他会显得自己太谄媚,捧他显得自己还念旧情。

其它无关人士当然也不会提,毕竟大家都是同事,在同事面前提起前任就是很没眼色的事情。

如今朝廷的重点,还是出兵中京城的事情。

这次将是新帝登基以来最大规模的战役,除了会调动燕京府的岳、韩、李四万新军外,还会调动辽阳郭药师两万驻军,以及西军中的大同、朔县中张俊、吴玠等部阻挡金国的西枢密院援军,总共会调动近二十万的兵马。

而为了提供后勤,至少要动用上百万的民夫、上千万贯的库存,至少十万牲口。

这场面太大,就算知道东京道有百万顷的良田,价值远超过这些钱,还是让他们感觉到了剧痛。

有些人建议陛下,削减一些规模,不要寄望着搞大事,应该像攻打西夏一样,一点点蚕食才是。

赵士程对此则微笑回应:“一次出兵,耗费不过千万,这就是蚕食啊。”

当时,堂上诸卿皆瞠目结舌。

赵士程却毫不在意,如今火器产量已经不像最初几年那样可怜,正是大量生产,用体量碾压对方,盘活军工的时候,用新开发的土地再回馈工业,才能有健康的军工业,否则,那些东西便只是压箱的玩具。

就是韩世忠他们打输了也没关系,这样的国战,大宋能反复打,金国只要一次扛不住,就终结了。

第341章 钱能解决的事

对于大宋来说, 出兵,一向是一件被朝臣万分抵触的事情,不止朝臣, 河北道的百姓曾经也是如此, 一旦用兵, 便纷纷出逃,免得被征去服役。

但这次,河北路还是燕山府路,都十分平和,没有以前那么谈役而色变。

这次的粮草是由运河送到燕京, 征发的是燕京的民夫。

而燕京地的农忙已经过了,这次服役的, 可以领到米粮, 有这种机会,便是再累,他们也不会错过。

……

五月,莺飞草长,运河上的拖船绵绵延延,一眼望不到尽头。

运河的北方已经又重新修缮了港口,二十余个泊位从早到晚地卸货,高高的粮食在港口堆成小山, 被民夫用油布遮住。

卸完货的船舶没有停歇, 而是调了个方向,去对岸的码头继续装填石碳。这可就比粮食快多了, 港口装了出货带, 下方用滚轮, 上方套着浸过沥青的毛毡, 滚轮用牲口拖动,便有源源不绝的矿石从毛毡处滚到船上,船上力夫用铲子将其铲平,装满之后,再过下一船。

前方的拖轮冒着滚滚浓烟,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

李娃便是其中之人,她帮着白氏在运河处建了一个码头,安置一些伤残军士,他们身上多少有些残缺,但也能做事,缺个胳膊手掌的,也能扛包,少个腿的,便看管、清洗矿石、驾驶马车。

九州月下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