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化宋+番外(33)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听着就好简单啊,不像先前虎头给他做的这种响那种响,响是很响,可是个个都不便宜,越是响的就越贵,而这玩意,看着不是很贵的样子,那要是对着骑兵发上那么几百发——光是想一下,种彦崇都觉得浑身发麻,那种情况下,再训练有素的战马也不可能维持住队形,一但骑兵失去队形,光是相互踩踏,就能让他们败亡。

赵虎头点点头:“那,我听你说过,种家的祖地在太原,那边很多石碳,那你们可以给我提供这种石碳吗?”

种彦崇点头:“这是自然,不过太原的矿山,只能从汾水沿黄河出海,再到逆着潍水到密州,时间过于长了,还不如直接用河北路产的石碳,我已经派人去联络了——”

说到这里,他迟疑了一下,小声地问:“虎头,你介意我经营这事么,或者你有没有什么能信任的人,放在这里处理事情?”

赵虎头也明白这一点,他的事情迟早会被父母发现,做为一个四岁小孩,他的财产权是不受父母保护的,如果不想自己的产业如压岁钱一样的被收上去,那么,在他长大之前,就必须有一个代理人。

“那么,”赵虎头沉吟了一下,“这事,就交给山水来打理吧。”

一边的山水有些忐忑:“这,会不会太重大了……”

种彦崇微微皱起眉头,向山水投出一个不是很信任的眼神:“虎头,你这婢女虽然教的不错,这可是需要长年东奔西跑的大事,她一个女子……”

山水微微咬唇,立刻道:“种公子不必担心,山水若是做不好,自会请辞。”

“行吧,我会找一些人手给山水姑娘用,”种彦崇随意道,“你也可以自己掺些人进去,虎头还小,自己警醒一点,种家的血脉,可不是谁都能欺骗的。”

山水反唇相讥道:“山水跟在公子身边多年,自然是知晓谁是主子,让种公子这般贵客如此操心,是山水的不是了。”

赵虎头没想到自己的哼哈二将会掐起来,立刻道:“好了好了,大家都是一片好意,既然说定了,咱们就分一下股份吧。”

“股份?”山水和种彦崇同时疑惑。

赵虎头点头:“是的,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这些产业大家都有出力,自然不能白白帮忙,我出的技术,舅舅出的是人力,山水出的是管理,所以,将来山水打理的收入,山水可以有半成收入,舅舅能有三成,剩下的归我,你们对这个分配有问题的话,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量。”

山水摇头:“这,我如何能拿,做个掌柜,最多拿些薪资岂有贪图主家财资的道理。”

“你愿意让种家也以石碳炼焦,我岂能再拿你好处,这些就都归你吧。”种彦崇做为大家公子,也是视钱财如粪土。

“山水,我让你拿,是为了给他人做个榜样,你若不想要,就当是我先存在你那的备用之财。”赵虎头知道怎么解决,第一个就搞定了山水,后者听闻后,立刻答应了。

“至于小舅舅嘛~”赵虎头抱着胸口睨他,冷淡道,“我可没兴趣给你来个三请三拒,机会就这一次,真不入伙?”

种彦崇从容的微笑僵在脸上,只能无奈地道:“既然是虎头盛情相邀,那我便收了。”

“行,我写字据,你们都来签名按手印。”

“这么正经,还要写字据啊,那是不是还要去衙门留个底?”种彦崇忍不住笑。

“留底就不用,将来谁后悔拿少了,我就用这个嘲笑谁。”赵虎头意有所指地道。

“你也太小看你舅舅了。”种彦崇嗤笑。

“这个是原始股,你们不懂,回头就知道它的好了。”赵虎头自信道,“将来我说不定可以立个法,让天下的商人都按我办法来。”

“醒醒,”种彦崇把手指放在印泥上,“陛下有九个儿子活着,你别想再有仁宗朝的过继旧事了。”

“要是认他当爹才能上位,送我我也不要。”赵虎头催他,“快按。”

“太嚣张了,”看了一眼契约,种彦崇随意在自己的名字上按下手印,“总感觉像卖身契一样。”

山水忍不住哼了一声:“这不想卖吧,可没有人逼你!”

种彦崇翻了个白眼:“我可入伙了,将来我建立‘油军’若是缺了这油了,必来找你是问。”

“行啊,你要是再建个‘菜军’,合为‘伙头军’,必然给你付了。”山水毫不相让地道。

赵虎头小声道:“山水,你可别答应的太快,不管什么军,那都是吞金兽。”

山水立刻捂住嘴。

种彦崇得意地笑了出来。

-

几乎同时,密州城外的一处蜡园里,来了两位路过的旅人,一老一少,想要讨杯水喝,老者五十左右岁,少者二十出头,皆衣着朴素,牵着一头青驴,挂着几个包袱。

三月已是春季,万物萌发,原本移植的蜡树纷纷萌发出崭新的枝丫,枝丫上挂着一个个小麻布包,有细小的白色虫子,从布包里爬进爬出,跑得满树都是。

“……所以,这虫子到了秋季,便能结蜡?”老者好奇地询问守园人。

“听主家这么说,我又不曾见过。”守园的人家叹道,“反正到了八月,便能知晓,想来主家是有定计的,不会白花如此心力。”

老者谢过那守园人,骑着青驴,带着儿子,继续上路。

再顺着官道走一程,便是密州州城,已是正午,城门处依然人来人往,很是繁华。

两人对着城池品评了一番,便入了州衙,老者递出文书,和州府的通判聊了聊近期的州城事物,很快,便领了官印,成为了新上任密州知州。

做为二把手,这位密州通判告诉新上任的知州宗泽,那位密州观察使家的夫人,最近正在四处圈占田地,毁田为林,他对此无可奈何……

第30章 是亲生的

宗泽并没有直接听信那位二把手的意见, 他上任之后,先是翻看了密州的户籍和辖区地里水文、历年灾害和收入来源,对此地有了大致了解。

密州是京东东路的大州, 下辖五县, 人口三十余万户,多山多水多洼地,田地并不富足, 大多都是坡地,常年蝗旱为灾, 只能种些麦豆,可以种稻的水田甚少,大多收入, 都来自市舶司的间接商税。

京东东路下辖的九州之中, 青州有仙纹绫、密州有赀布、兖州有镜花绫、曹州有绢锦、齐州有丝娟,都是能远销海外诸国的贵重织品,加上板桥镇港口水深开阔,既可凭借丝织之利与高丽倭国贸易, 又可使许多广南、福建、淮浙贾人在板桥镇卸船, 去至京东、河北、河东等路贸易。

所以,在他走访数日后,发现那位观察使夫人圈占的,大多是坡地与望天田,上好的农田依然是种粮所用。

倒是那些蜡树, 如今大多萌发新芽, 在树上随处可见, 只是尚未见到所谓的结蜡。

另外, 因着那“赵公印刷”需要大量蜡纸, 如今密州的蜂蜡价格甚高,甚至有苏杭货船,将南方蜂蜡运来此地销售。

至于水利,当年苏轼为密州知州时,曾试图兴修水利,但这里大多都是山林,只有临近市舶司的胶西附近才有平地湖泊,且岩石坚硬,工程难度极大,便只能放弃。

总得来说,这里的普通佃户还能过得去日子,但稍有天灾动荡,便会以草木泥土为食,弃婴随处可见,这里的宗室倒不怎么欺压佃户。

宗泽心中略为有谱,他现在好奇地就是,那些蜡树,是否真的能每亩产蜡数斤。

就在他好奇之时,儿子宗颖来报,说有一本地书生,前来拜见,说他是前任知州的儿子。

宗泽有些好奇,便同意了。

另一边,王洋也掩住心中忐忑,他最近反复颂读那本笔记,只觉得所得甚多,很多想法在脑中盘旋,恨不得立刻去验证一番。

所以,他大着胆子,前来求见这位新任知州。

九州月下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