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用力点头。
赵虎头满意道:“那我们回过头来看,涑水先生说的话: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这句话,它对不对呢?”
孩子们和山水一起摇头:“不对!”
山水更是举一反三:“所以,王文公说的:善理财的人可使不加赋而国足,是对的!”
赵虎头点头:“那你们再想想,王文公是对的,为什么变法失败了呢?”
众人纷纷摇头,这个问题太深奥了。
倒是山水,一番斟酌后,联想公子刚刚说话:“是因为,他没有提高这些技术吗?”
赵虎头鼓掌:“对了!山水找到了重点。”
山水略有骄傲,又在夸奖下羞涩地低下了头:“公子过奖了。”
“那我们回过来看,王公变法,他既然不能找出新技术,我称之为生产力,也不能提高你们砍柴做工的积极性,我称之为生产关系,那么,他又能从哪里找来财富,让民不加赋而国足呢?”赵虎头反问。
小孩们点头记住,山水则若有所思。
“回到刚刚的问题,王公变法,本质上,是一种变着法子收税,但他呢,是想收像我家、司马文公、还有那些大商人的税。”赵虎头叹息一声,“他想从上层收税,来改变国家费用的不足的问题。”
山水微微蹙眉。
“那么山水,你想到没有,王公为什么会失败?”
山水联想起自己在赵家的见闻,再加上公子几乎把答案都直接给她了,便答道:“官员、宗室、商户,都不会想要多交税赋的,他们会反对。”
“不错,就是这个道理,今天呢,就讲到这里,关于变法的影响,我们下次再谈,你们各处去做事吧!”
赵虎头结束了今天的小课堂。
从孩子和山水都有些恋恋不舍,公子讲的虽然简单,但却非常吸引人,比杨先生讲的那些知乎者也可好听多了,山水更是觉得,每次听了公子讲课,都如醍醐灌顶,能让她在与人打交道时更加游刃有余。
就比如前些日子和杭州海商的交易之所以会让利,就是因为听了公子那句“利润可以让商人违反一切道德、习惯、法律。”
她认真记下了今天听到的笔记,准备晚上再好好揣摩。
赵虎头则在一边拿起香饮子,一口而尽,小孩子,一说多了就容易口渴。
他将来肯定是需要帮手的,那么,就需要这些帮手们与他思想一致,而不是总想着忠君爱国当官员,虽然他的知识都是皮毛,但这个时代,皮毛也够用了。
能教多少是多少,将来还需要这些小帮手们给他培养更多的人材。
-
一晃数日,便到了新年时间,密州的赵家开始热闹起来。
赵仲湜目前生了九个儿子,嫡庶都有,大的已经授官领薪水,小的汴京的宗室学堂,按理,过年应该是去祖宅,但如今交通不便,在外地的一般也不会为了回家而专门走一趟,尤其是这种家里官吏多的家族,一但天南海北的外放了,有时甚至一生都见不了几次面。
就比如苏东坡,一生不是被贬官,就是在流放的路上,想弟弟了就写一首词,在密州当官就直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来怀念一下弟弟。
不过今年过年,家里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
那是一位英姿勃发,白马银枪的小将,十五六岁的年纪,眉宇间都是骄傲恣意。
“虎头,快叫舅舅!”种夫人喜不自胜,对着这小将就是一番嘘寒问暖,又把儿子提溜了出来。
“虎头见过舅舅!”赵虎头认真地抱拳行礼,意图用礼貌来保持距离。
“哎,这孩子也太乖巧了!”那小将绽放大大的笑脸,单手把小孩提起来,抱在怀里就是一番揉搓,“虎头是吧,来,想不想玩抛高高……”
赵虎头翻了个白眼,他就知道会是这样!
无论他是乖巧、礼貌、暴躁,都会是这种待遇,除非大哭大闹出声——但这种他实在是做不到。
种彦崇玩了一会小孩子,便与族姐姐夫坐谈。
西北军种氏家族是大宋武勋中的顶层,神宗变法时,赵促湜的父亲曾经是抵御西夏前线永兴军路的节度使,与种家熟识,便与种家联姻。
武勋在官场上地位低下,购买兼并土地这事上却是当之无愧的顶层,这次蜡园的消息,让种氏家族很有可能在养羊业上再添一主业,所以种家当今的家主种师道,便派出了嫡长孙前来探看。
第19章 突然安静
西军种家,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绝对不能绕过的存在,种家五代从军,其中的“三子”、“三孙”,都是在宋史里有单独列传的名将,种家子弟战死沙场就有五十多人。
如今种家当家家主是种师道,目前是大宋武将中的天花板,他是天下人尊敬的“老种”,连后世《水浒传》里都梁山好汉们都要称一声“老种经略相公”。
如今拜访赵府的那位十四五岁的小将种彦崇,就是如今种家族长种师道的孙儿,绝对的名门之后。
种氏嫁给赵仲湜已经有二十年,离开陕西老家也有二十年,虽然不时和家族有些书信往来,但毕竟路途遥远,思乡之情难免。
这位小公子和堂姐唠叨了一番陕西老家的族人情况,赵虎头仗着年纪小,光明正大地在一边听。
种氏回忆起当年还是姑娘时,可以常常出门骑马弄枪,家中姐妹和乐融融,虽然没有汴京繁华,却也没有那么多的礼教,说她想念父母,说一直没有尽孝,说到动情之处,眼泛眼泪光。
种彦崇于是给族姐讲起很多家族中的大小事情。
从他们的聊天里,赵虎头知道种家这些年来,已经大不如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种氏和种彦崇他们的父辈一代,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死在了西夏战场。
种彦崇的父亲、伯父都已经去世了,种师道这一支家里的男丁就剩下了他和年幼的弟弟,而种夫人这一脉,剩下的也只有一个男丁,最重要的是,如今蔡京当政,种家不支持这奸臣,被打压得抬不起头。
两人都很忧愁,但种夫人却突然间出奇不意地问道:“你可是和爷爷起了争执?”
种小将一愣,直言道:“你如何知晓?”
种夫人微微一笑:“这蜡虫之事再重大,叔爷也不会让你在年前过来。”
这时节天寒地冻、又是年关,得有多大仇,一个爷爷才会让一个未加冠的孙儿,独自去千里之外办事啊?
种彦崇微有尴尬,道:“阿爷想让我考常科。”
种氏微微挑眉头,显示出过人的修养,而一边的赵虎头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常科就是文科,种彦崇那拿枪骑马的姿态,怎么看都不像个能考状元的啊,考武科还差不多。
种彦崇有些恼怒,伸手就把赵虎头抱到怀里,双手捏脸,左右一扯,以掩饰尴尬:“你这小孩,舅舅今天便教你什么是祸、从、口、出!”
赵虎头无奈,只能委屈地求救:“娘亲,虎头好痛哦……”
于是种夫人瞬间眼神一凛,种彦崇顿时一滞,乖巧地把小孩子还给了母亲。
“为何要让你考常科?”种夫人疑惑道,“我种家一向以战功得功名。”
“阿爷说,如今边需不振,一时半会,拿不了西夏,宋辽又已百年未开战,难得武功,再者,种氏先祖本就是大儒种放一脉,考常科,也算是承继家学……”
赵虎头听懂了,简单地说,就是老种觉得宋朝如今没钱了,最少十年都打不了西夏,和辽国又没的打,没有军功,又有蔡京挡着,种家人在武将这边很难升官,所以让孙儿先去文科混混资历,但看起来,种彦崇并不想去文科班,所以干脆借着来办事的由头,离家出走了。
老种这想法,还真不能说有错,别说大宋了,估计辽国也没想到,自家百年江山眼看还算过得去的时候,让白山黑水里窜出来的东北哥们在十年时间里就给一锅端了,而在这一场天下变局里,大宋军臣考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单,要等到数百年后的南明出世,才有机会在比烂的行当里和这位后辈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