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224)

作者:玛蒂尔答 阅读记录

“您不畏惧暑热,日日坐在勤政亲贤殿中,竟无事可办。”

倒累的雍正又生一场气,“朕实在不能理解大臣们为何如此。若是事有不成,遇见什么困难之处,都可以回奏言明;若是不想办这件事,亦当早早回报,不使得时机延误,使朕空有期待。”

“若是如此,不若所有的事情都交还给朕,朕来替他们办。”

其实他说这些气话的时候也很可爱,但大臣们当时定然是战战兢兢的。

他是一个最为勤政的帝王,同那些怠惰的官员不能互相理解,也是很正常的。

就连婉襄陪了他这么多年,也时时惊叹于他旺盛的精力。

“老臣如此,尚有体力精力不足之谅。婉襄,你是真不知道,便是新进小臣亦有怠堕之人,也不知这些年辛苦读书,究竟是为何而读。”

他当然希望这些士子都是为百姓而读书的,但现实也很明显,光宗耀祖,于自身有所交代,比为百姓做实事更为重要。

否则怎么为百姓千古传诵的官员只有那寥寥几个呢?

“六年时有两个小官,鄂齐善与曾元,值班之时早退。马尔赛上奏,请求交部议处,朕便不允。”

“新进之时便敢于玩忽职守,朕非得要让他们好好长个记性。”

原是要捉弄人。

“四哥最后是怎样做的?”

“朕令他们日日都来圆明园值班,日未之时便到园中,天黑才许回去。从此之后再无一人敢生怠堕之心,越礼偷安。”

像这些小臣,往往在圆明园周边都是没有住处的。

等于说是刚刚回到京城家中,不一会儿就要来圆明园里值班,便是现代的资/本/家也没有这样狠的。

婉襄掩袖笑了笑,随手拿过来一卷书,聊以打发时间。

也许到她又遇见困境的时候,尹桢就会再出现的。

距离六月十一日,也已经不远了。

第190章 石榴

婉襄坐在含韵斋窗前的如意床上, 摆弄着两盆石榴盆景,一面听着雍正说话。

“今年春闱,朕阅至第五本时, 见卷上字画端楷, 行文之间,奉公体国之意, 爱民体恤之心极为恳挚。而文采光华,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 颇有古大臣之风。”

“因此朕将此人选为一甲三名。及拆卷,其人则为大学士张廷玉之子张若霭。”

古代春闱, 一甲只有三人,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则不定数, 通常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成为两榜进士, 是读书人一生的荣耀。

“但是这样的结果, 张廷玉大人一定来见您了吧?”

康熙一朝,张廷玉便已进入康熙的南书房,等于进入了权力中枢。而到雍正朝, 张廷玉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更是几乎站在了人臣权利的顶峰。

今日内务府进献了两盆石榴盆景,婉襄将它们都留下了。

此时还不知道摆在哪里才好, 便只是继续欣赏。

雍正很快道:“不错, 张廷玉来求见朕,再三恳辞, 己已蒙蒙恩现居政府, 不肯以己子占寒士之先。”

“朕先时不肯, 本非因为人子而破格超拔,有此佳子弟,人共贺之,亦何必逊让。”

“张廷玉却仍跪辞,愿让天下寒士。求朕怜惜伊之愚衷,留其福分,以为将来上进之阶。”

这两盆虽然都是石榴盆景,但形态各有不同。

一盆是石榴花,一盆是已经结出果子的石榴树。

石榴花的也还寻常,料石制成的花朵和叶子,铜丝捻为蕊。色泽鲜艳,姿态舒展。树下还有两株菊花,大体同样是料石质地。

一种是白色料石,另一种墨菊是青金石所制。

装饰之中,尤为特殊的是一小丛兰草的叶子,这是用象牙染色制成的。

在婉襄看来,尤为可谈的是画珐琅的花盆,上绘唐草纹饰,颇有些敦煌富丽之风。

“士子们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题名,本是件荣耀一生的事。尤其能入一甲,更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可惜小张大人的父亲偏偏已经位极人臣,恐怕天下士子口诛笔伐,也不得不这样做。”

一方面,若是没有张廷玉,张若霭也可能不能得到这样的好的教育,从而得到这样好的成绩。

而另一方面,状元、榜眼、探花,是多少人求也求不得的荣耀,就要这样生生失去。

到底还是遗憾的。

“不过张廷玉大人顾虑得也很是,一次春闱一甲人数不过三人,但历朝历代总也有上千人。当时是一甲荣耀,最终位极人臣,满门荣耀的又有几人?”

“留余荫,比一时的荣光更重要得多。”

另一盆石榴盆景已经结满了咧嘴的石榴,叶片是点翠,石榴是蜜蜡,石榴籽则是红宝石。树下有象牙染色的兰花,以及红珊瑚树。

婉襄伸出手去触碰了一下其中一颗石榴的籽,其他叶片也微微晃动起来。

“所以朕将张若霭改成了二甲头名,授为翰林编修,又令他在办理军机处行走。”

这个“行走”,可不是寻常人走路,乃即入值办事,却又没有正式官衔者。

有点像是如今的实习生,但也并不完全一致。

军机处是雍正一朝中枢权力机关,这不就是给予上进之阶了?

只不知这位小张大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系统越来越不好用了,孕晚期越来越难受,婉襄实在有些懒得搜索。

婉襄仍旧欣赏着那两盆盆景,忽而发现雍正已经好一阵子没有说话了。

她往旁边望了一眼,才发觉他正定定地望着她,眼中藏有戏谑之意。

见自己已经被婉襄发觉,便笑道:“这两盆盆景就这样好,这样喜欢,连朕你都不在意了?”

婉襄轻哼了一声,继续整理着石榴花盆景的叶子,“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自然多有可欣赏品味之处。”

“更何况石榴寓意多子,‘百子呈祥’,四哥难道不喜欢吗?”

今日已经是六月十一日了,弘曕会在这一日的亥时出生,如今只是黄昏,还有三个时辰。

她已经感觉到腹部有下坠之意,可是雍正不在身旁她总觉得不安心,总归她是在西峰秀色,这早已准备好的产房之中。

雍正大约也是担心的,所以这一段时日他处理政事,总是在含韵斋里。

“朕倒是觉得这盆景也就一般般。盆景本为微缩之景,然则许多细节都不曾做到。”

“譬如石榴生性喜重,应当在树根处摆些山石才是。又如石榴生于六月,菊花盛开于九月,如何能出现在同一处盆景之中?”

他在这些事上总是很多想法,婉襄并不想和他辩论。

不过,他今日的心情似乎很好,“四哥是在奏折中看见什么好事了么?”

他好像就等着她这样一问,“河南巡抚孙国玺奏报豫省历年耗羡银两与司库存银,你来猜一猜,这数字是多少。”

一省之司库存银,婉襄还是当真不知道应该是怎么样的量级。

她略想了片刻,便回答他:“五十万两?”

雍正立时便道:“好大的口气!”

若这样说的话,应当是比五十万两要少。

婉襄又道:“二十万两?”

雍正亦摆了摆手,“豫省人口众多,岂止于此。”

婉襄又十万两十万两地往上猜,终究都不对,便只好央求雍正,“好四哥,你就告诉我吧。”

他一下子轻笑起来,干脆利落地告诉了她答案,“七十万两。”

“那……”

婉襄登时便要同他算账,但却又打心眼里觉得这是件好事。

“司库存银七十万两,而存贮谷麦共计二十八万石又奇。”

是很动人的数字。

“从前朕创立火耗归公之法,本为澄清吏治,修养民生。此项本出于官民,如今公用充裕,朕仍一次加恩于本地官民,不必归于公帑。”

“这几年间推行火耗归公之制,仅豫省便存银七十万两,而官员可得养廉,百姓安居乐业,朕已决定蠲免河南本年地丁钱粮四十万两,即以存贮之耗羡照数拨还。”

上一篇:不患寡 下一篇:穿成四个大佬的替身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