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第一卷王(110)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常德噎了下,满脸不服气,到底没敢再还嘴。

齐佑只当没看到,笑着说道:“常德说得对,每个地方的鱼都有自己的特色。就算是同品种的鱼,长在不同的水里面,吃起来口味也不一样。再说这是来自北边的鱼,物以稀为贵,不愁没有销路,宫里的人肯定都喜欢吃。”

宫里很少吃鱼,底下伺候的人怕贵人们被鱼刺卡住,鱼呈上去也先剔去了鱼刺。

哪怕御厨身怀绝技,剔掉鱼刺之后,鱼肉也烂糟糟的,失去了原本的风味。

不过齐佑不担心,主要是康熙喜欢吃鱼,鲥鱼刺多,却是他的最爱。

鲥鱼产于江南,同样是贡品。为了保证鱼的新鲜,快马加鞭送进宫,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

齐佑与康熙吃过饭,他下令御膳房,无需将鲥鱼的刺去除掉,清蒸之后送了上来。

康熙虽吃得不多,但齐佑仅仅从他这个举动,便知道他懂得吃鱼,以及对鲥鱼的偏爱。

萨布素肯定不会知晓这些,皇帝的喜好与口味乃是秘密。宫里的人与近身大臣,哪怕知道了也不敢说。

只要鱼送进京城,就不会愁卖不出去。他们从北地送进京城的鱼成本太高,亦只有康熙与达官贵人吃得起。

进京的狼覃军们,年后就应该归来了。等他们到了之后,正好再次运送鱼进京。到了年底再送一次,一年送两次。

来回奔波,辛苦是辛苦了些,到时候给他们丰厚的红封。不同于保护康熙那般,需要紧张得提着脑袋做事,还有钱赚,他们应当很乐意。

至于康熙乐不乐意,齐佑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他实在是太缺钱。

抓鱼只是他发展这里的第一步,富饶肥沃的黑土资源,除了开荒种粮食之外,文明发展迫在眉睫。

齐佑不便细说,沉吟了下道:“起初我打算在这边开办学堂,先生倒不缺,宁古塔那边流放来的犯人,当教他们识字的先生足够了。修屋加上笔墨纸砚才是大头,这笔钱到处凑一凑,也能勉强凑齐。办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长期投入,必须找出一条生财之道。而且这条财路,其他人一概不许沾手,只用于教书育人,修路铺桥。”

要致富,先修路。如今北地地广人稀,荒无人烟。通往各处的道路,崎岖难行,在路上耗费大量的时间。

眼下致富暂时难,但是路必须修。

萨布素以为齐佑要捞钱,没想到却是一心为了这里的百姓。他愣了愣,老脸不知不觉红了,羞愧不已。

想到四下烂糟糟的道路,萨布素顿时叹息了声,说道:“别说官道,就是像样的路都没有,外出就是吃苦受罪。各地本来就离得远,这路不好,走动就更麻烦,彼此联系得就少。我就算没读过书,也懂得没有流动,就富不起来的道理。”

齐佑说道:“靠着我们这里修还不行,其他地方也必须一起修,靠着大家齐心协力,方能将将各处连起来。我现在管不到别处去,恰好将军在,拉平仓以及宁古塔周围的路,不说修得与官道一样平坦,至少得像样些,不要下雨时就塌荒,泥泞难行。”

能将辖下的路修好,萨布素自是高兴不已,说道:“我生在此,长在此,能看到故土大变样,变得好起来,此生我也无憾了。七阿哥,您需要我作甚,只管吩咐就是。”

齐佑笑了笑,说道:“修路需要勘测测绘,像是张松姐弟,荷叶他们的重要性,这下你能理解了吧?”

萨布素尴尬地挠了挠头,说道:“是我目光短浅,未曾想到那么多。”

齐佑看了他一眼,没再让他难堪,将话转到了别处:“还有绘制舆图。这边的舆图我看过,将军也应当知晓,实在是不行。”

萨布素吃过舆图不清楚的苦,对此感同身受,说道:“舆图很是粗略,只有大致方位,行军打仗时,有时候不小心就走偏了,那真是有苦说不出。”

齐佑又笑了,起身去拿了一张舆图过来,递给了萨布素,“这是我们垦荒周围的舆图,将军你看看,与你以前见到的舆图对比一下,觉着有何不同?”

萨布素打开舆图,常德也好奇凑了过去,霎时惊呼了声,说道:“好细致!不但有方位,里数都写得清清楚楚,山与河流标注了出来,还有这个比例......”

“你轻一些!”萨布素同样眼前一亮,对这份舆图爱不释手。听到常德大呼小叫,手扯了下纸,生怕他扯坏了,毫不犹豫一巴掌拍了下去。

常德手背吃痛,缩回手哀怨地道:“阿玛,我都一大把年纪了,您还打我。七阿哥是自己人,他看到没事,在外面的话,我得多没面子啊!”

萨布素不留情面,头也不抬骂道:“滚你娘的!”

齐佑忍笑,假装没看到常德涨红的脸,说道:“这些事情,同样得要张松他们去做。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来自皇庄的包衣奴才。跟在西洋先生身边这几年,不但要学算学,几何,拉丁文,还要学习专业的测绘知识。最后能留下来的,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后北地办起了学堂,种地养鱼的,织布纺线的,考学出仕的,不拘哪一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修路办学,好比是我们替后人积攒下的家产,至于发扬光大,就得靠他们了。”

萨布素感慨地道:“是啊,我已经老了,能做多少事呢?想要到处一下大变样,只能靠后生了。如果不读书,不学本领,照着眼前的现状继续下去,这边永远就是苦寒之地。哪怕开垦了荒地,种出了粮食,也不过如此。粮食不值几个钱,靠种地发不了家。”

齐佑笑道:“种地也能发家,前提是必须提高粮食产量。老百姓已种了几千年的地,粮食产量能看得到,迄今为止也没长几斤。由此看来,靠着经验并不能种好地。除非让专人去钻研琢磨,如何改善种子,粪肥,除虫等等。这里面包含太多的学问,经验只能作为参考,想要真正改变,必须靠着读书。当然要读的书,不是如何做文章,而是世人眼中看不上的杂学。”

冬天冷得很,在这边必须穿厚皮袄,哪怕在屋内有炕,照样得裹着厚厚的夹袄。

齐佑很怀念贴身的羊绒衣衫,可惜的是,蒙古各部落虽养羊放牧,技术不行处理不好,羊毛始终太硬。

上好的羊毛,没能真正派上用处,只拿来织造地毡等,实在是浪费。

若是能将这边的羊毛纺织发展起来,能织成羊毛面料,蒙古的牧民生活待遇,会得到大的提高。

蒙古各部落还基本是奴隶制,各种陋习依然存在。遍地目不识丁之人,眼下想要改革,那是难上加难。

萨布素愣了下,说道:“照着七阿哥的意思,读书不为了考学,还有人愿意读书吗?”

齐佑笃定地道:“当然愿意啊。天下的人才,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他们只苦于没有出路,被埋没了。三年一次大考,考中的,仅区区几百人,好多聪明的人,屡试不第。他们的聪明,其实并不在做文章之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读书高,所指是考科举的高,实在是遗憾呐!”

常德心有戚戚焉,听得频频点头,道:“就是,我书读得好,就是做不好文章,阿玛总认为是我没学好。要是不用考做文章,而是考别的,比如抓鱼,我一定能考个抓鱼状元出来,我最会抓鱼了!”

萨布素听得既想笑,又气不过,骂道:“滚你娘的!”

齐佑却哈哈笑起来,朝常德举起了拇指,说道:“抓鱼状元也是人才,等到过完年我们就出发,我不懂抓鱼,到时候就看你的了!”

常德豪气万丈应了下来,将胸脯拍得哐当响,“七阿哥放心,凿冰抓鱼我也厉害得很,定不会让您失望。”

萨布素瞧着常德的傻样,简直没眼看。嫌弃地别开了头,骂了他句,嘴角却止不住悄然上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