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英为主角的小话本里,并没有提及开海禁与大海之外的事情。
可赵昱却有些坐不住。
他这个皇帝当得好好的,都能遇到造反的闻英,更何况那些海外蛮夷?就算是原先不起眼,刚开始他也不将闻英放在眼里的,他虽然忌惮,可也不相信闻英会抢走他的皇位,后来闻英有了动作之后,他也听其他大臣的话,夺走了闻英的兵权。可那也没有什么用处。闻英照旧是从有到无,从无到有,一剑结束了他的性命。
那些海外蛮夷从前什么也没有,谁知道过去了那么久,是不是什么都有了?
再说,不至于海外蛮夷有可能觊觎这边,他也觊觎另一边的财富。
既然他是英明神武的盛世明君,要超过闻英,要干就要干大的!
于是赵昱郑重地问:“你觉得呢?”
闻茵沉思良久,问:“这是皇上一个人的想法?”
“没错。”赵昱挺起胸膛,将手中的小花本翻的哗啦啦响:“朕本来是想要找你商量,可你这么忙,朕也不该给你再添麻烦。不是现在,朕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朕从前想着要到海外挖金矿,现在金矿是没了,可金银却还有不少。你觉得此事如何?”
闻茵想了很久,道:“也并非不可。”
赵昱眼睛一亮,期待地朝她看去。
“可皇上也并非是要劝我,而是要劝朝中的大人了。”
“此事你放心,朕已经先将户部尚书叫进宫里,仔细商量过了,等明日早朝时,朕便与他们好好说此事。”赵昱兴致勃勃地道:“或许不出一月,不,不出五日,说不定朕的船就要起航了……”
闻茵却不太看好。
看皇帝还要来找她商量就知道,户部尚书应当没有立刻应下。朝中官员多是先皇留下来的老臣,同样的,也思想古板,可不敢做这样大胆的事情。
只是……
闻茵想了想。
皇帝可没少做大胆的事情。
只希望那些老臣们能承受的住吧。
当晚,赵昱激动地不得了,拉着她一直说着自己的想法,恨不得将自己脑子里的所有想法都灌输到她的大脑里去。闻茵起初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便直打哈欠,最后先承受不住,眼皮一沉睡了过去。
等到她第二日醒来时,便见皇帝气鼓鼓地看着她,眼底青黑。
闻茵有些心虚,难得主动地替他更衣。送皇帝出门去上早朝时,她也语重心长地叮嘱了一句:“若是等会儿有哪位大人不同意,皇上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要动怒。皇上将与我说的这些,与诸位大人好好说说就是。”
赵昱昂着下巴道:“朕当然知道。”
然后在早朝时,他提出了开海禁的想法,果然遭受到了好几位大臣的不赞同。
所有大臣都知道皇帝喜欢听好话,凡是有什么事情,也尽拣着好话来说,平日里皇帝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一般也不会拒绝。可就只有这一个,朝中的大臣说什么也不愿意答应。
这与赵昱的想法背道而驰。在他的想象之中,在自己提出来开海禁之后,朝中大臣们应该是纷纷赞扬他的聪慧,然后迅速同意,之后就可以准备一切事宜,开船出海。
谁知道在第一关就没通过。
赵昱记着闻茵的话,耐心地与诸位大臣讲了自己的想法,可他说完之后,还是有许多人不同意。
赵昱顿时不耐烦了。
闻茵出宫前就有不太好的预感,在准备出宫门时,想了想又折了回来,偷偷派人打听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果然不出她所料,金銮殿上已经吵成了一片,皇帝与那些大人吵得不可开交。
闻茵登时头疼。
早朝不欢而散。
她特地去御书房门口等着,果然等到了憋着气回来的赵昱。
一见到她,赵昱便立刻跳下御辇,生气地告状:“这些人实在是冥顽不灵!”
闻茵熟练地安抚:“皇上耐心一些,多与这些大人们说说,只要诸位大人看到开海禁的好处,自然会答应了。”
“话是如此,可难道还要朕等很久不成?”一艘船出海再回来,尚且还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少则几月,多则说不定要数年的!赵昱可等不了那么久。
闻茵想了想:“那不如让诸位大人看看不开海禁的坏处。”
赵昱一愣。
“坏处?”
“皇上的想法是好想法,只要皇上将说给我听的这些都耐心的说给诸位大人听,我想诸位大人也不会反对的。”闻茵道:“若是说一次不成,那就多说几次,迟早能说服这些大人。”
那得费多少功夫?
赵昱有些犹豫。
朝中这些官员可都是饱读诗书,他可不擅长什么口才,引经据典都没这些官员厉害,平日里这些人作诗写文章是一篇一篇的冒出来,说话也是一套一套的说的人头疼。再说了,他只有自己一个人,那些反对的官员那么多,他把嘴皮子说破了都不一定能劝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