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今天又在装瞎吗+番外(142)
沈澈道:“与岳太医所言相差无几。”
赵煜在一边儿听着,心道,沈澈就算本事再大,也不能联合岳太医一起诓骗皇上吧。
……
难不成……他是真的?
不好意思承认才让我别信?
就在这时,赵煜盼望的寿明公公终于回来了,身后跟了一人,蓬头垢面,长发遮脸,手上脚上都戴着重镣。
虽然看不到他的面貌,但赵煜打眼一看,便知这人,不是左朗。
第62章 接头
皇上,没见过左朗何许人。
更何况,他的心思,还埋于沈澈说自己不能人事的惊骇里。
着实提不起什么精神再顾及肃王世子案的线索。
可毕竟当着刑部尚书的面,也不能表现得太过敷衍。
于是,他只得强打着精神应承:“赵爱卿看看,若是需要,人犯便由你带回刑部去查问吧。”
言下之意,没什么事,就赶快跪安吧。
朕,烦着呢。
赵煜也想走。
天子心情不好,赵大人尽量用平静的语调阐述事实:“回陛下,这人犯,并非是刺伤殿下的凶犯左朗。”
这话说完,赵煜以为效果堪比火上浇油。
没想到,皇上只是皱起眉,可能他确实心思不在,并没深想前因后果,面色不善的瞪了寿明公公一眼。
寿明在御前伺候多年,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刚给自己老子晴天霹雳了一番,却一眼就看出来,主子心情差到姥姥家了,立刻躬身道:“老奴亲眼所见,此人是自牢门内提出来的。”
皇上懒得费心,向赵煜打个手势,示意他自己问。
这样也好。
赵煜问道:“你是谁,为何会在密牢里?”
那人一直低着头,混混沌沌的,听见赵煜问话,抬眼看他,缓了好一会儿,眼神才能聚焦,勉强答:“我……我是谁……我犯了错……他们押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对方就只反反复复的说着这句话,看这模样,分明连神志都不甚清晰了。
赵煜暗道大为不妙。
大内密牢与刑部的牢房不同,里面关得大多是与皇室相关的要犯,更甚,可能还会关押一些犯了过错的皇族。
是以,全部都是暗牢。
四面不透光,只有气孔通风,就连送饭,都是自一个只能通过饭碗大小的窗口进行。牢内的污物,则流入一道污沟,每日定时冲走。那污沟每隔一段距离就铸有精钢隔断,就算有人有本事强忍着熏死人的恶心下去,也万难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穿透精钢隔断逃走。
是以,大内密牢,其实是一个进去了,就再也不见天日的地方。
若到再看见日头,便是生命到头,行刑的那一日。
可如今再看,凡事确有两面性。
因为密牢如铜墙铁壁一般的牢靠,百余年不曾出过纰漏,守卫便松懈下来。
赵煜记得前世,被关入密牢的犯人,是隔日便要验明正身一次的,可如今,这老旧的规矩,不知被摒弃在何年何月,以至于如今有人偷换囚犯,竟时隔数月,才被发现。
眼看皇上心思越发不在案件上,赵煜请辞,要求内侍庭配合调查,看似镇定,其实巴不得赶快逃跑的从御书房出来了。
他退出御书房的前一刻,皇上沉声道:“赵爱卿,今日之事,若是传出半个字,可别怪朕,连你父亲的情面都不顾。”
赵煜当然“是是是,好好好”的应承下来。
留下皇上、沈澈那一对儿冤种父子在御书房掰扯国本后嗣的大事。
赵大人走得非常没有义气,只得心道,殿下自求多福吧。
他顶着一脑门子官司往刑部赶,把从密牢里带出来的这位安排给周重,让他去查线索。
密牢如今的看守制度存有漏洞,对方又有本事在内侍庭眼皮子底下做这偷梁换柱的勾当,如今时隔数月去查,只怕收效甚微。
但也不能因此就不查了。
赵煜安排完这事儿,心里惦记的是另外的事情——今儿是月圆夜。
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手持黑扇,去街市上引蛇出洞不妥。
身边信任、得力的人……左朗又大都见过。
赵煜无奈,只得先换上便装,腰悬兵刃会引人注目,他便把沈澈送的玉骨扇揣进袖子,吹响鹰笛,招呼着三两一起前去。
也不知这风口浪尖的日子,左朗身为涉案人,还会不会露出什么马脚。
赵煜沿着玉带河畔走,穿过街市,染着一身人间烟火气。
百姓们,不知近日碎玉河畔又发生惨案,只沉溺于富足的小日子里。
这样,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赵煜一边走,一边通过与左朗并不长久的相处,揣测他的性格。
那人看似谦和有礼,其实很自负,否则当日角麟斗,他不会那样逼迫江吟风。存有这样极端性格的人,要么是长期过得压抑、压力积攒无处宣泄,要么就是近期遭受过什么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