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锦道,“玥玥姐,即便是意外,可国子监出这么大事,唐祭酒肯定也要担些责任的。”
颜姑娘长睫一眨,眉头皱了一下又很快松开,心里很替唐祭酒可惜。
荣烺正色道,“国子监改制的整套规章举措,都是唐祭酒提出来的。即便西园之事,唐祭酒要担责,我不信还有比唐祭酒更适合主持国子监改制的人选。”
“殿下高看唐祭酒,也低看了朝中百官。”齐尚书道。
荣烺有些气,怒视齐尚书,“齐师傅你今儿怎么回事,总给我泄气!”
“臣是同殿下说实话。第一,唐祭酒并非不能替代;第二,国子监的新规章已出,朝中人才济济,难道就没一个照葫芦画瓢的?您也忒看轻满朝文武了。”
“可这事是唐祭酒提的,也一直是唐祭酒张罗。唐祭酒未有大过,怎么能换人呢?”
“殿下此言在理。如果我是想取而代之之人,此时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唐祭酒拉下来!”齐尚书道。
荣烺瞪着齐尚书,“世上竟有这样坏的人!”
看荣烺眼中一派明净天真,齐尚书道,“殿下只管细心看,您就会明白了。”
能有什么事呢?
荣烺心中好奇,却没有追问。她感觉得到,齐师傅这是让她自己体会。
结果,不知道是不是齐尚书的乌鸦嘴奏效。没几天,江南道巡察御史上本,奏唐氏子包揽诉讼,横行乡里之事。
御史上本,荣晟帝便要问唐祭酒。
唐御史一直在帝都为官,自幼也是在帝都长大。老家留下的都是血脉极远的族人,唐祭酒焉能知晓这些事。
唐祭酒道,“臣久不回老家,倘确有此事,请陛下秉公严办。”
荣晟帝令当地官府调查此事。
此事尚未查清,国子监那边许多监生不满改制之事,聚众大肆议论,还要联名上书朝廷,被唐祭酒先一步压下。可此举激起监生们的强烈反弹,监生们在激愤之下,与过来劝诫的教令、监丞发生冲突。
朝中便有许多官员建议,如今西园失火之事尚未查清,监生们多有不满,不若就改制之事暂缓,以后时机恰当,再徐徐图之。
荣烺看着这些折子,都不知怎样形容自己的心情。西园失火后,没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可忽然间,国子监改制一事就这样被搁置了。
好像是不得不搁置,毕竟西园被烧了。
不论唐家还是国子监,屡屡出事,表明唐祭酒于家事于差使的掌控力在急剧下降。
便是一直支持唐祭酒的荣烺,看到这些事情的发生,对唐祭酒的信心也有些不足。
每当此际,齐尚书那句“殿下只管细心看,您就会明白了”便会自荣烺心头响起。荣烺将折子合拢放回书案,问祖母,“祖母,国子监的事要怎么办?”
郑太后提笔醮墨,“先让唐祭酒整肃国子监内务,将国子监的事务打理好,再改制,事半功倍。”
荣烺点点头,毕竟西园失火是因胥吏饮酒误事所致。只要没将唐祭酒革职或者贬官,于唐祭酒,便仍有机会。
只是,在官学极顺遂的改制,放到国子监,竟然这么快夭折,荣烺心中多少有些遗憾。
真像一团雾啊。
荣烺想。
第159章
殿下
正文第一五九章
“你尝尝我这梨。”
秾绿的树荫下支起圆圆小几,小几畔置两张藤椅,唐祭酒谦恭的半起身,双手接过公主殿下递给他的大梨。
“吃啊,尝尝甜不甜。这是最后一拨梨了。”荣烺自己也从果盘里拿个大梨,咬一口,清甜梨汁涌入口中,荣烺惬意的眯了眯眼睛。
唐祭酒也咬了口自己手里的梨,的确肉质酥脆香甜可口,“这梨真甜。”唐祭酒道,“我尝着像是直隶雪花梨。”
“好眼光。”荣烺指指头顶的大梨树,“我这树就是雪花梨树,非但秋天的果子好吃,春天开花的时候,唉呀,满满一树梨花,在月光下看,像是落了一树的雪。那时候,我整个院子都是香的。”
“可以想像。”唐祭洒顺着荣烺的话说,心下却想,好端端的,公主殿下请我吃梨是什么意思。是要我离开帝都,还是离开国子监祭酒的位置?
官场的失利让唐祭酒心下升起淡淡心酸。不过,他自然不会在公主面前表露出来。
就在唐祭酒心中七想八想的时候,听荣烺问,“唐祭酒,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唐祭酒一时不解,“打算?”
“是啊。改制暂时失败,接下来,你是怎么想的?”荣烺把问题问的更清晰。
“国子监改制失败,都是臣的过失。”唐祭酒难掩黯然。
“我又不是问过失的。已经这样了,人还是得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