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司仪应是,“陛下已经过来太后娘娘这里定省,殿下也过去吧。”J
“哦,我都没注意。”荣烺从榻上起身,问,“皇兄还没来吗?”
“还没有。”
“那他今天可晚了。”荣烺遂带着林司仪与近身宫人去了万寿宫正殿,给祖母、父亲见礼后,荣晟帝问,“听说你今儿请了不少宗室女进宫?”
“嗯,我们玩儿了一整天。”荣烺都不必父亲问,就像只春天的黄莺一样叽叽喳喳的把今天的宴会内容告诉了父亲,“以前我都是道听途说,这回是真知道外头人是怎样过日子了。”
荣晟帝笑,“真是什么都好奇。”
荣烺不以为这是批评,问,“父皇,怎么皇兄还没来?”
“今中御史上书参了国子监祭酒一本,说唐宁族人有百姓土地之事,我让你皇兄去查查,可确有此事。”
荣烺奇怪,“唐祭酒的族人,是高官吗?”
“那倒不是。”J
“那为什么要皇兄去查,要是普通百姓的官司,着帝都府去查不就行了么?”荣烺不解。
荣晟帝道,“你不知道朝中规矩,在任官员必得约束族人,倘不是仗官员的势,那些族人如何敢欺压践踏旁人?”
这话自然有理。
荣烺担忧的是,“国子监改制的事刚刚开始,父皇,这会影响到唐祭酒的官职么?”
“且看事情大小如何吧。”
荣烺已想到事情的不同寻常处,说道,“国子监不改制,唐宁家族人也没事。国子监刚改制,他家族人就侵占民田了?”
荣晟帝道,“所以我才让阿绵亲自去查。若唐家清白,立刻便可还他清白。若事实确凿,阿烺你得明白,凡恶事恶行,必不是旁人握着他的手逼他去做的。若有此事,便需要唐家有人为此负责。”
荣烺说,“哎,我主要担心国子监改制刚开始就夭折。”
荣晟帝道,“不必做此担忧。朝廷用人,用的是能人,朝廷有的是人才。阿烺,为上者,不可为臣子所裹挟。”
荣烺一向有些硬脾气,此时,却突然说了句,“有些人才是很难得的。”
荣晟帝一怔,复又笑了,摸了摸荣烺的头,“等你大些就明白了。”
荣烺看看父亲,又看向祖母。郑太后对她微微点头,那是赞许的意思。荣烺想,她肯定长大了也是一样的想法:
人才多难得啊。
尤其是敢于任事的人。
第154章
殿下
正文第一五四章
荣绵回宫的时间很晚,晚膳都用过了,还没见荣绵回来。荣烺记挂兄长,说,“祖母、父皇,派侍卫去瞅瞅,怎么皇兄还不回来?”
郑太后道,“这话很是。”就要召万寿宫的总管太监过来。
荣晟帝则道,“阿绵身边带足了人。男孩子,不必太娇惯,可能就地审问了。”
荣烺说,“那就差内侍给皇兄送饭过去,也顺道去瞧瞧。”
荣晟帝忍不住乐,“他那么大了,能不知道晚上用膳?”
“我这不是牵挂皇兄么。”荣烺瞅向窗外,“天都黑透了。”
郑太后着总管太监带俩人去看看,还说荣晟帝,“你要锻炼儿子,我还心疼孙子哪。”
荣晟帝无奈,“这估计也快回来了。”
正说话间,荣绵就回来了。
先给父亲祖母请过安,郑太后已道,“不必多礼了。”与柳嬷嬷道,“令他们传膳。”
厨下自然预备着荣绵的饭食,故,吩咐一声,立刻便得了。
郑太后又问跟着荣绵的几个伴读,听宫人说都在外头,便让大家一起进来用膳。
荣烺按捺不住好奇打听起来,“皇兄,你是出去断案了么?”
荣绵道,“嗯,御史上书,我看这事发生在帝都城郊,便叫上弹劾的御史、帝都府尹,问了问此案。”
荣烺当即就想问案子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过柳嬷嬷说隔间已备好饭菜,想到兄长直至这会儿还未用晚膳,荣烺就把自己的问题先憋着,只是她也闲不住,还叮嘱服侍的宫人,“先给皇兄盛碗汤。晚上冷,喝汤暖和。”
郑太后荣晟帝看她小大人般,都觉有趣。
“一会儿咱们说话。”荣绵摸摸妹妹的头,便带着伴读到隔间用膳去了。
看兄长去用膳,荣烺又让宫人拿些新鲜的水果来,一会儿给兄长吃。荣晟帝笑着说,“阿烺长大了,这样关心兄长。”
荣烺像个小忙人一样张罗一通,才坐下来说,“谁让皇兄这么不会关心自己个儿呢?我当然得多关心他了。”
荣绵用过膳过来说话,“我叫来参劾的御史、在帝都府审的此案。”
荣烺问,“是唐祭酒的族人侵占了百姓土地么?”
“不是侵占土地。”
荣烺还没松气,荣绵继续道,“与国子监改制相关。如今国子监要裁撤捐监,现有的捐监生继续在国子监读书,以后再不能捐银入监。有人提前得知消息,便找了唐家族人,送那族人一百亩地,另外还有一千两是捐监的银子。这事没办成,那唐家族人既不退钱也不退地,人家急了,便把此事揭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