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闺令(1012)
说到这里,李临脸色也有些不好。
苏莞也顿了顿:“河流改道?那可是大事。”尤其是李伏还告诉了李临,让他去买地,估计可能引发不好的结果。
“他的信呢?”
李临从袖袋里将信件拿了出来,然后交给她。
信不长,讲述的也简洁,里面是关于朝堂有意给一条河流改道的事情。
若是没有人管,权贵氏族最先得了消息,就会将原本河流两岸肥沃的土地高价卖给百姓,甚至以赊账分年还钱的方式卖了出去,然后又开始在新规划的河道两岸低价购置大量土地,将原本属于百姓的土地买到手里。
老百姓以为自己得了肥沃的田地,满心欢喜,可是一朝河流改道,原先的河流没了,那原本肥沃的土地也日渐贫瘠,水田也成了旱地,收获也大大地减少。
这个时候百姓手里的田地不但贬值了,还背了一身债,一家人勒紧了裤腰带累死饿死地还债,氏族倒是欢欢喜喜地以很低的价格,拥有了好田地,财富又添了一笔。
几年过去了,原先河流的百姓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新河流两岸的百姓卖了田地,最终沦为氏族的佃农,在氏族手下艰难讨生活。
这要是遇见好东家也就罢了,要是遇见个不好的,那日子怕是要艰难得很。
苏莞看完脸色也渐渐地难看了起来。
“你说先前阿伏说的事情,西魏是不是因为这个才开始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老百姓都吃不上饭饿死了,自然就会出事。
李临道:“他的意思是将新规划河流两岸的田地先买下来,到时候再依照原先的价格出售或是租种给百姓。”
“至于原先河流那边,到了差不多的时候,将事情宣扬出去,到时候那土地就没有人买了。”
.
第771章 前世坑了人家一辈子这辈子还要坑一次吗
苏莞微微蹙眉,觉得事情不是这般轻巧的。
她道:“这大地山川河岳,自有它形成的道理,每一条的河流,都是经过岁月的雕琢方可形成,岂是说改道就能改道的。
“首当其冲的,便是要思考于国于民有什么好处的问题,若是改道之后,当真大有好处,那倒是可以拿出来论一论。”
“再来便是两岸河流的百姓问题,改道之后,原先的百姓如何安置,若是按照阿伏信中所言,若是改道,对新规划河流流域的百姓却是大有好处,但是对于原来河道的百姓甚至是树木生灵,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若是水流充足,弄得支流倒是不错,到时候两边受益,便是付出一些劳动力也是值得的,直接改道,颇有些不妥。”
“最后再说这人工吧,这个工程可不小,少说需得几万人,这人从哪来?怎么安排?都需得有个章程。”
苏莞抬眼看向边上的人,笑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想去亲自看一看,看这个事情有没有必要,若是没有,想法子将这事情给拦下来,免得那些人胡来,若是有,再谋划谋划又该做些什么。”
李临眼眸含笑:“知我者夫人也。”
若是换做以前,李临倒不至于管人家河流改道的事情,到底是人家的事,可是李伏写了信给他,他便觉得应该亲自走一趟。
既然这信写了,说明这事情后果确实是很麻烦,可能会引发不好的结局,如此就不好袖手旁观了。
“先前我看过堪舆图了,根据阿伏给的地方倒是画出了河流的地理位置,原先的河流两岸山峡居多,相对而言,田地虽然肥沃,却也不多。”
“若是改道走,那边河岸两边倒是平地居多,到时田地有了水源肥沃起来,收成几乎能多六成。”
“六成?这么多?”苏莞倒是惊了一下,“若是如此,却也值得。”
李临道:“不过具体如何,也需得看过才能知晓。”
苏莞咬唇:“若是河流改道是一桩利国利民的事情,阿伏既然写信过来,也说了氏族的事情,怕是会很严重。”
原本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氏族这么一操作,坑苦了两条河道的百姓,而且涉及范围应该还不小。
若是新规划河流流域的百姓卖了田地转头去买原河流流域的田地,怕是要去上吊。
有良心些的氏族还好,要是遇上没有良心只讲究利益的,那真的是生不如死。
要说如今的三个国家都有些不同,南秦那边世家居多,主张文以治世,权贵世家书香门第才是正头。
东赵这边权贵掌权,氏族虽有,有钱却不大冒尖,朝堂偏爱武将,武将镇守国土边疆,威慑外敌,尤其是北上还有北戎王庭虎视眈眈。
而西魏那边呢,则是氏族掌权,氏族几乎是掌管了整个家国的经济命脉,连同皇帝也需得礼让他们三分,甚至连朝堂官员都是从氏族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