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92)

作者:黄柏山人 阅读记录

“多谢大人的恩德,卑职等人永不敢忘。”

确定完这些事情后,直到张长平一行与怀安商队汇合后,才发现除了他们,还有一人也要上京。

这人就是一直隐居在听泉山的杜大先生。

作为青山州的知府,张长平当然是在第一时间就已得知吴教谕将其引荐给崔景怀的事,也知道崔景怀在离开陈阳城的前几天,带着他的外甥一行人去杜家的事。

可是杜大先生既没有随他们一起离开,之后的几个月,也没有任何动静,张长平原以为这件事已到此为止。

却没料到,他在这支将要上京的怀安商队中,竟然见到了对方,这将意味着什么,显然是不言而喻。

第三十六章

杜乐贤在陈阳城外的听泉山中隐居十余年的事, 张长平早就知道。

因对方在文坛所享有的崇高声望,张长平甚至还曾避人耳的找理由去拜访过一趟,以示尊敬。

只是两人没有深交,平日里也并无往来, 杜乐贤将要复出的这件事, 与张长平也没有什么利益关系。

不过行事向来周全的张长平还是客气的上前寒暄, “刚听闻乐贤先生也在此,真是幸会、幸会。”

背手站在马车旁的杜乐贤听到声音,赶紧转过身拱手还礼。

“失敬、失敬, 老朽也没想到,竟能在此遇上张府尊, 多谢张府尊这些年的关照, 张府尊在青山州功绩斐然,此番上京定当是鹏程万里、一路高升,老朽在此提前向张府尊道声恭喜了!”

张长平连忙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 只盼圣上莫要嫌张某无能, 在青山府虚耗光阴多年就好,不敢奢望其它, 倒是先生此番出山,定能施展一身才能,实乃可喜可贺!“

以杜乐贤过往的经历,张长平是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竟然还能有出山的机会。

不过他此刻无比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看碟下菜, 这些年虽与对方没有深交,但他不仅亲自上门拜访过, 逢年过节也不忘让人送些礼物过去, 聊表敬意。

所以两人此刻在这种情况下重逢, 不仅没有感到尴尬,还能真心为彼此道贺。

与此同时,张长平对崔景怀在京中的能量之大,也暗自感到心惊,入了那位的眼,连杜乐贤这种经历复杂的人,也敢向上面推荐。

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上面还真就允了。

怀着这复杂心情,通过一番攀谈后,张长平才知道对方不用上京,朝廷给杜乐贤的旨意,是让他们直接带着家眷上任。

杜乐贤的新职位是临海府知府,他将会随怀安商队一起走到邻州一座有码头的县城,在那里改乘船只前往临海府城。

这要是旁人被安排到那种临海的穷困区域,张长平可能还会多想一下,但是被任命为临海知府的是杜乐贤,他相信这绝对是朝廷对其很重视、还很信任的安排。

因为若非足够信重,朝廷肯定不会将一府之地,交给有着那些过往的杜乐贤执掌。

看看对方现在这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样子,就能知道杜乐贤对这个安排有多满意,估计在此之前,连他自己都不敢奢想这等好事。

“原来先生的去处已定,可惜我们将要起程赶路,要不然,真想与先生好好畅饮几杯,能有机会得遇明主,实乃我等之幸!”

杜乐贤笑着点头,“是啊,能得圣上如此大恩,实乃杜某三生有幸,苍天不负苦心人,古话诚不欺我。”

崔景怀建议他通过建言箱的途径出山时,杜乐贤原以为自己就算能有机会出山,可能也就是看在他在文坛中的名声上,被安置在国子监或是礼部之类的职位。

总之就是利用召他复出一事,彰显朝廷求贤若渴,对有才华之人的重视程度,可以做到既往不咎。

接到被直接任命为一府知府的圣旨时,杜乐贤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在过去多年中,他在最美的梦中,都不敢生出这等奢望。

没人知道,接到圣旨后,与家人收拾行李的这几天,他的心情到底有多激动,诗兴大发的接连写出多首。

有感激圣上不弃之恩的,有感激吴教谕这位倾尽全力帮他的老友,也有感兴崔景怀这位贵人的,更有舒怀遇明君、可一展抱负的,当然也有诉离愁的。

这些诗作他都已经送给吴教谕,作为临别之礼,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在这种车马太慢,远行不易的年代,两人这辈子能再重逢的机率不大。

同行四天后,两位曾在青山府为邻多年的故人,自此分道扬镳,再见无期。

因商队要在这个有码头,水路交通十分便利的城市停留一天,张长平得以跟着过来给杜乐贤一家送行。

看着商船远处,张长平的心中感慨万千,心中最为感慨最多的还是这杜乐贤的好运道,以及那位崔大人在京中的能量之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