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87)

作者:画凌烟 阅读记录

却说崇祯在陕西搞大清洗的事情,很快就传出去了,一时间,中原和荆湖之地为之震动。

正在洛阳办案的魏忠贤听说皇帝在陕西杀得是人头滚滚,心思一转,立刻给皇帝写信。

写什么信?

难道魏忠贤也和朝臣们一样的观点?

或者说陕西有不少被杀的知府都给他魏公公修过宗祠,他魏公公不是那么无情无义的人?

都不是!

东厂提督魏忠贤趁机弹劾了洛阳都转运使吕维祺在运输灾粮的时候,密谋私吞,高价卖给河南商人,谋取私利。

吕维琪是谁?

前吏部主事,东林党人,之前得罪了魏忠贤,被罢免了。

福王被抄家,崇祯问王永光和孙承宗,洛阳都转运使关系重大,该由谁担任,于是王永光就推荐了自己这个老下属。

于是吕维琪就去洛阳上任了。

上任做什么?

负责把福王府所有的粮食分批运到陕西。

这件事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

得知魏公公奏疏弹劾自己,吕维琪立刻也写了一封奏疏。

什么奏疏?

不是喊冤。

而是揭发!

揭发什么?

揭发魏忠贤在洛阳私吞福王良田。

结果崇祯一看收到了两份奏疏都是双方在扯皮,立刻猜到这事得小心处理了。

不然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大的争执。

眼下陕西的官员们都换了一波,第一批灾粮也都在有条不紊下沉下去。

关键的第二批灾粮也在筹备,福王府的粮食算是第二纵队里的,必须要在半个月之后运过来的,不然就晚了。

而显然现在魏忠贤是想借着自己彻查私吞灾粮的态度,来给自己捞一个功劳。

先暂且不提吕维琪是否真的干了这事,至少洛阳的粮食,有一部分已经进入陕西了,这一点崇祯是看到下面的汇报了的。

若是换做历史上的崇祯,必然会借此开始查案。

但此一时彼一时,为政者必须懂得大开大合,有些事得彻查,但有些事,得压着。

哪些事该彻查,例如粮食下沉不下去,这问题就非常严重。

哪些问题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例如吕维琪这事,吕维琪给的结果,崇祯是满意的,这就已经打了大分。

满意的结果都出来了,这比朝廷上那些每天只会喊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键盘侠们要好很多了。

先压着。

于是,崇祯把两人的奏疏都压下来了。

这样,也没有将两人的争论扩大化,否则很可能引起朝堂新一轮的双方斗争。

第65章 平息

崇祯不得不感慨,魏忠贤可真是没有消停过。

这事被崇祯强压下来,倒是没有延伸到北京城,若是让朝中那些爱嚼舌头爱抬杠的大臣们知道了,估计这陕西赈灾的风向都会偏了。

大概在五月二十日的时候,一个好消息:宋应星的红薯种子来了!

崇祯立刻让尹伸组织安排老百姓,就在之前秦王的田里开始种植。

虽然不知道这红薯为何物,但既然是皇帝强烈要求的,尹伸也不敢有任何意见,立刻就把消息传达下去。

组织咸阳县的老百姓开始大片大片种植红薯。

不仅组织人,他自己也亲自下去看。

崇祯也是,这事非常重要。

陕西的灾害绝对不是今年过去了就完事了,西北的灾情会越来越严重。

总不能一直从其他地方调粮食。

古时候不同于21世纪,古时候没有那么发达的道路系统,没有那么强大的运输系统,运输一次粮食已经很难了。

所以说,要解决陕西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自给自足,让老百姓自己动起来。

等把红薯的种子都种下去后,崇祯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陕西各州府的官员都是新官上任,接下来要推行各种事情,难度肯定会小很多。

毕竟新官上任最重要的是出成绩,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把灾情稳住就是最大的成绩。

既然西安府都在种红薯,皇帝也说有效,各个州府听闻消息后便争先恐后开始找尹伸要红薯种子。

红薯种子都种下去了,那就等着长出红薯来了。

另外,红薯叶也是能吃的。

总之,这种作物,又耐旱,又饱腹。

红薯至少还要两个月才有收获,而且这批量也只能缓解一部分的灾情。

倒是宋应星那边准备的够充分,很快第二批种子又来了。

崇祯给了他几个月的时间,没想到他整出这么多种子来了。

一时间,连崇祯对他都佩服不已。

还好有宋应星啊!

红薯还没有长出来,灾情还没有彻底缓解,但崇祯又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洪承畴在七日前进入山西剿匪,把王自用和高迎祥那批农民军打得哭爹喊娘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