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1978)

作者:画凌烟 阅读记录

沙贾汗冷笑道:“我对你们的商品,也不是完全没有兴趣,但我讨厌弱者,你回去告诉你的皇帝,让他先等着,等我哪天心情好了,说不定会答应的。”

他此话一出,周围的大臣也都大笑起来。

莫卧儿是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他们不会主动出海,对海外自然不了解。

而陆路上的信息传递是很弱的,更何况明军还没有正式跨过帕米尔高原。

莫卧儿对明朝的认知是非常模糊。

再加上沙贾汗年年征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然有些膨胀了。

认知不清,再加膨胀,这就是最致命的地方了。

余大成也不再多说,他说道:“我会记住在场的每一位的轻视和嘲笑的,也请你们记住你们今天的行为。”

说完,他便带着人离去。

崇祯十九年年底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剧变。

余大成带着愤怒,在莫卧儿帝国君臣的轻视和嘲笑中,离开了这里。

此时,在紫禁城里的崇祯,正在实验科学院最近研制出来的……无线电电波。

没错,在皇帝提出电磁感应原理四年后,科学院制作出来了世界上首台无线电电波发射装置。

它很原始,而且蓄电池储能很小,只能持续五个小时,就没电了。

这意味着,必须携带电池,才能使用它。

而大明朝初代电池有多大?

一颗有三个成年人拳头那么多,重达十五斤。

如果行军打仗,一个部队想要携带一个无线电装置,要保证它用1000个小时,就必须写到200块这个的电池。

也就是3000斤电池!

正常人若是知道它的用处,一定会认为这东西……没有任何用处。

就像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对互联网也很陌生一样。

据说当时,发一封邮件到国外,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甚至时间往前推移,发一封电子邮件需要十几个小时。

而到了21世纪,发一封邮件到国外,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这就是科技树的力量。

所以说,现在无论无线电波表现得有多差劲,它都弯成了从0到1的过程,从无到有的过程。

这是人类通讯历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崇祯在紫禁城内,柳如是在北京大学。

柳如是在北京大学,根据宋应星的提示,操作无线电波装置,发送了:崇祯永盛,天下昌平。

在柳如是按下发送按钮的那一瞬间,紫禁城内的接收装置就有了反应。

没错,无线电波的速度,接近光速,以北京大学和紫禁城的距离来说,也就是一瞬间的事了。

而且中间没有什么阻挡,大大增加了成功率。

崇祯在王徵的辅助下,成功破解出柳如是发的。

一个小时后,柳如是回到紫禁城,和皇帝核对了发送的内容。

完全吻合!

在场的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无不热泪盈眶。

成功了!

这几年来,科学院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无数科学精英深夜无眠,将精力和时间投入进去,就为制造出一个以前完全不存在的,如同神话里的“神物”一样的东西。

在这几年里,无线电波发射器,遭受了无数人的质疑。

甚至不乏科学院的大佬,他们也表示,无线电波发射器根本不可能存在。

科学院经历了一波三折,在无数人的质疑声中,一步步往前。

仅仅研制现在的电池,就花了1000个夜晚!

为了制造铅酸,甚至有好几个人受伤入院。

崇祯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实验终于成功。

大家都很开心。

但最兴奋的,大概就是崇祯自己。

没有人比他知道,这东西意味着什么。

当通讯技术的大门一旦打开后,世界将会变得更小。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皇帝亲自为科学院颁布的国家科学奖,并且表彰了参与无线电波的12个人。

与此同时,他提出了将这12个人的事迹纳入中小学课本的要求。

当然,仅仅只是在北京大学和紫禁城之间测试,还不足以证明无线电波能实际投入战争中。

所以,在崇祯二十年的一月,新一轮的测试开始了。

这一次的测试的发送点是在武昌的巡抚衙门里,目的地也是在紫禁城内。

武昌那边,发送完后,无线电波开始快速在大地上传播。

不过武昌距离北京毕竟很远,路上有许多障碍物,所以为了提高成功率,武昌一连发送了50条。

紫禁城内,有的内容接受的很顺利,有的接受的就很模糊了。

但整体上来说,这证明了长距离无线电波的可实操性。

接下来,这东西就是全面军事化的时候了。

当然是北京制造局来批量生产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