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纳税大户(324)
玉格又慌又怕的说了她想的法子,可是,“要是压低价格卖,这、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奴才这得杀了多少人去,奴才不得被人恨死呀,皇上,您可千万救救奴才啊。”
玉格说着,泪光又开始闪烁,“奴才也没想到这猩猩毡,结果也是羊毛纺成的,这奴才,奴才也没想到这里头有这么大的利,皇上您说您看,这可怎么办呀皇上?”
康熙听完,待最初的震惊过去后,表情虽然严肃,但看着玉格的眼神却又添了温和和赞赏。
“难为你在这样大的利益面前,还能守住本心。”
啊?玉格一脸懵的看着他,一副咱们说正事呢,你这又扯到哪里去了的表情。
康熙嘴角微扬,笑了一声,这孩子赤诚得叫人无论什么情况下,瞧见她,都会心情放松下来。
“这件事儿,”康熙眯眼沉吟了片刻,“别的你先不用管,你先看着人做出和进贡的猩猩毡差不多品质的毛呢来,至于之后的事……”
康熙微微拖长了声音,带出丝冷漠来,“什么时候囤积居奇的商人也敢记恨朝廷命官了。”
看来他是打算走低价的路子。
只是,“皇上,这商人求利不过也是生存的手段,他们也是皇上您的子民,这,这一下子,这是不是也不大好。”
康熙瞥着她,倒没有她驳了他话的怒意,只是教导道:“这件事情,就这么三种处置方式,你自个儿也都想明白的,成大事者不可妇人之仁。”
玉格皱着脸,一副想说什么又不敢说的样子。
康熙抬了抬下巴,“说。”
“嗻,”玉格应了一声,又往前蹭了两步,“那个皇上,不,不是,是皇上,那个奴才、出了这事儿后,奴才一夜没睡好觉,想了一夜,又想到个折中的法子,虽然还是不能完全弥补商人们的损失,但是至少吧,那个奴才想着,能救回来一点儿算一点儿,商人们的银子那也都是我大清的银子,不能叫他们被外人骗了去。”
康熙抬了抬下巴,示意她接着说。
玉格道:“就是可能、那个,要先委屈委屈皇上。”
康熙示意她说。
玉格道:“就是那个,放出话去,说内务府有一大堆猩猩毡多得用不完,然后今年九月的时候,会便宜的大量的卖出去,这个,奴才想着,什么东西多了它就不值钱了,咱们这处赶着入冬之前要放出一大批猩猩毡,那那些个商人是不是就得多想想了,是不是就会少买些洋人的猩猩毡了,那个,奴才是这么想的。”
康熙看着她没说话。
玉格又连忙补充道:“当然不能真拿皇上您的东西给商人们补差价,奴才想着那时候咱们自个儿的毛呢布也做得差不多了,可以直接从那个金缕记拿货抵,就是要先借一借内务府的名头,毕竟在价钱没有降低之前,不好让人知道咱们自个儿能做毛呢布了,而且也只有内务府在各地都有仓库。”
康熙想了想,道:“法子是好法子,朕也不算委屈,就是你。”
康熙摇了摇头,“你这心过于善了些,若总是这样想着处处都能好,往后有的是你难受的地方。”
玉格只懵懵的看着他。
康熙摆了摆手,“算了。”
“朕问你,你这金缕记的生意打算怎么做?和蒙古亲王们分股子,然后再从他们那处买羊毛?”
玉格点了点头,“回皇上的话,是,那个奴才要用的羊毛量比较大,其实毛呢布还是小头,主要是毛线。”
康熙奇怪道:“毛线又是何物?”
玉格道:“回皇上的话,唉,说起来奴才主要是想研究它的,奴才小时候过过苦日子,也见过别人过苦日子,那个布是真不便宜,棉花就更贵了,不说冬衣,不算棉花,就一身春秋的普通衣裳,只一身,一个月的工钱就都得搭进去了,留不下一点儿吃喝的钱。”
“到了天冷的时候,就更难过了,棉衣那得要里面两层布,哪里挤得出整两三个月的工钱来,就算挤得出,只穿一季,好些百姓也舍不得,所以只好就那么一层一层的叠着穿单衣,要么就一整个冬天都窝在被子里,那得耽误多少事儿!”
“皇上也知道,那个奴才就见不得那什么,别人别奴才还悠闲,咳咳,那个不是,是他们都已经够穷了,不抓紧着挣银子,这么躺着成何体统是吧。”
玉格把成何体统四个字说得掷地有声,叫康熙眼里又闪过一阵笑意。
玉格接着道:“所以奴才就想着,有没有暖和的又不那么贵的衣裳,那个,奴才从小就做买卖,皇上也知道,那个,奴才想着要降低成本就那么几个法子,一来用便宜的材料,二来么,尽量把要加工的地方交给百姓自个儿去做,就比如成衣就比布匹就又要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