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广告商(292)

作者:四月葫芦 阅读记录

如今之世,士大夫当道,朝廷更是将僧道的“官方身份证”度牒捏在手心里,宗教人士若想求得长足发展,免不得要向儒教低头。

佛学的儒学化乃是时代大趋势,很多借助佛理阐明修身养性道理的,甚至以儒学视角解构佛理的文章,追捧者大有人在。

这位“三摩地”佛学儒经皆精,文章风趣练达,真和尚假和尚,真圣贤假圣贤,引得人思绪万千。

不光儒士,甚至有好些脑袋反光、身披僧袍的客人都登门来买书借书,目的就是拜读那一篇文章。

但时间久了,逐渐有另一种讨论之声响起。

——知道了世上有真假,又当如何呢?

但凡有些见识的人心里都门清,吏治问题乃是最长远的问题,树大根深,并非一时之力可撼动。

但真假圣贤难辨也难动……真假和尚又如何?

有些人并不当回事,嗤笑道:“人家文章是借僧喻儒,说得本就是士子之事,哪儿是真叫你们去关注什么和尚?

诗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要咂摸其中的隐喻,难道真要去细究春蚕吐尽了丝是要结茧,蜡炬熔尽了也飞不出灰?今人眼神不好使,连文章都读不懂了吗?”

被嘲笑者自不服气,反驳道:“若文章以论事为基础,其事乃真,便有讨论的价值。岂能只顾忌着延伸之意,而忘了眼下弊病?世间有没有假圣贤不清楚,但假和尚却是有一些!”

“哪儿有甚么假和尚,你倒是请出来叫大家见一见。”

争辩者脸色发红:“若是假的自然要遮掩。谁会敲锣打鼓地说自己犯了律例,四处嚷嚷找人来抓捕。要我看,那些满面横肉的、吃喝嫖赌的、在妓馆里流连的,少不了私自出家、甚至私买度牒的贼子!叫开封府去查一查,免不得查出来些腌臜事!”

“人家开封府不晓得自己去查么,哪儿要你操这份闲心。”

“谁知道官府有没有查呢。”

那人突然变了神色,似是心有不甘,又是有些难言的怨怼:“自从晁知府右迁中书,新来的这位郭知府性情‘平易’得很,身子骨也不怎么爽利,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他坐进了衙门却悄无声息,仿佛没他这个人儿似的,你说叫他去查,他可敢查么。”

这话传着传着,变成了京中有假和尚横行,而开封府却心存畏惧,不敢查问。

开封府似是感知到了鼎沸民意,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派遣衙役上街抽查起了出家人的度牒。尤其是小甜水巷里的光头,佩戴佛珠的街痞子,都受到了“特殊照顾”。

罗月止终于看懂了:“醉翁之意不在酒。”

赵宗楠侧目:“这句倒是挺有意思。”

罗月止又忘了,或许记得才有鬼——欧阳永叔此时正好好呆在谏院做他的北宋官场第一大喷子,尚没传出要贬谪滁州的消息。醉翁亭还没建起来呢,自然也没有《醉翁亭记》这回事。

罗月止不接话,只说那假和尚的事:“若是要查几个痞和尚,如何要搞这么大的阵仗?王二他们私底下做的勾当,怎么想也不止是收留了几个痞子出家这回事。那就该是……”

赵宗楠与罗月止异口同声:“度牒。”

赵宗楠点头,慢条斯理道:“记得前些年宋子京还在京中盐铁司做事时,曾给官家上过一封三冗三费的奏疏。奏疏言道:

一冗有定官无限员;二冗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三冗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

而要解决这第三冗,便是要限制僧道增长,还其为耕夫织妇,以事生产。”

“官家看完了奏疏,没过多少时间便下令中书,削减新发度牒。适逢大赦,额外发放的度牒也比前代少了许多。”

“如今中原虽不燃战火,但四处匪患尤多,甚至京城周边都出现了落草的寨子,被官府剿灭一批,便会多出一批漏网之鱼。这个世道选择出家,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吃斋念佛,而是为了消灾避祸。”

赵宗楠又在读那份名单,修长的手指点点纸上的人名:“看来有些人,借此机遇做起了好生意啊。”

第137章 伪造度牒

开封府一查,还真查出些事情来。

京中确实有一批违背朝廷律令,手持伪造度牒的贼人。

其实当今时代想要获得度牒,还有第三种方法,那就是向朝廷购买空白度牒,即花钱买来一份出家的资格。

度牒在根本上代表着普通百姓一生的劳役和税务。

国家免去了这部分人的徭役赋税,就要他们拿金钱来抵,听起来还挺公平。

这跟捐官其实是类似的道理,拿钱换一份自由、体面和尊贵而已。

但坏就坏在,除了要考试佛法,当朝还有诸多出家为僧的限制,譬如要求剃度修行者皆需成年,出家计划不能欺瞒族人,家中父母要确定有其他子嗣奉养……最重要的,不能是逃犯或者逃兵。

同类小说推荐: